陳國任
摘要:在傳統(tǒng)的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德育教育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雖然這樣的德育教育模式更為全面,但是其具有不能突出學生年齡特點、學校地域特點的問題,使德育教育不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深入。因此,我們在德育教育中,積極利用“校本德育”的形式,自主制定“校本”,使學生獲得了更為適合自身的德育課程,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德育發(fā)展。
關鍵詞:校本德育;德育活動;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1-0038-01
“校本德育”是指學校根據(jù)學生具體的德育發(fā)展需要,自主進行德育教材的編寫,并利用編寫出來的“校本”展開德育教育與德育實踐活動?!靶1镜掠苯逃哂懈永趯W生接受,更加符合學校的教育需要,更加便于教學的鮮明特點。通過“校本德育”教育,可以使學生在貼近生活,便于應用的前提下發(fā)展自身品德,從而達到促進教育質(zhì)量提升的目的。
1.“校本德育”的含義
“校本德育”是指,學校根據(jù)具體學段學生的德育發(fā)展需要,結合本校、本地的客觀條件,為學生自主編輯德育教材,并進行德育教育或德育活動的教育形式。在“校本德育”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更加適應學生的實際德育發(fā)展需要?!靶1镜掠钡慕逃攸c,首先是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靶1镜掠蓖ㄟ^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樂于接受、符合學校地域特點、便于在生活中實踐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參與教育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為適應自身發(fā)展需要的道德提升。
其次,“校本德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德育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重視自身的道德品質(zhì)提升?!靶1镜掠痹凇靶1尽本帉戇^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校的地域特點,將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活動加入到其中。學生在接受“校本德育”教育之時,從而發(fā)展自身德育學習興趣。
另外,“校本德育”可以有效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模式,從而提升德育教育的質(zhì)量。在“校本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都是由學校自主制定的,使“校本德育”能夠更加高效地在德育教學工作中開展,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
2.“校本德育”的作用
2.1 根據(jù)學生特點編寫校本及設置課程。
校本德育的教材編寫,完全是以學校為主導進行的,根據(jù)學生具體的年齡特點,發(fā)展需要及學校的地域特點進行編寫。學校在編寫德育校本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道德發(fā)展需要進行更加合理的編寫,從而把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便于利用的內(nèi)容編寫為校本。在校本課程設置過程中,能夠更加利于結合校本的課程規(guī)劃,進行有序的課程編排,讓德育教育能夠更好地在實際教學中得以開展。
2.2 在活動中滲透內(nèi)化德育。
在“校本德育”的教育過程中,活動教育的內(nèi)容應該得到更高的重視。我們在校本編寫過程中,將大量利于在實際教學中展開的德育活動編入其中,使學生們能夠?qū)⒊橄蟮牡赖吕碚?,通過德育活動滲透內(nèi)化為自身的德育修養(yǎng),從而使德育教育得以落實。
2.3 提升課題研究理論及實踐價值。
“校本德育”充分結合現(xiàn)實進行開展,使德育課題研究理論得以落實為學生的德育實踐。這項功能有效地說明了“校本德育”的優(yōu)勢,使“校本德育”能夠充分發(fā)揮貼近生活、便于運用的特點,讓“校本德育”將道德理論有效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在德育實踐活動中做出有效地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在實踐中發(fā)展自身道德,并獲得寶貴的實踐經(jīng)驗。
3.“校本德育”的實踐探索
我們在小學六年級的“校本德育”教育過程中,根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思想,為學生設置了“集體學唱國歌,爭做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校本德育”活動?;顒拥哪繕耸鞘箤W生掌握國歌的歌詞內(nèi)容與演唱方法,讓學生們在唱國歌的過程中體會愛國主義感情,發(fā)展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們在學唱國歌的過程中,我為學生們詳細介紹了我國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屈辱歷史,一直介紹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學生們在聆聽這段歷史的過程中,紛紛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渴望獨立、渴望富強的急迫期盼。這時候,我為學生們進行《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的教學,讓學生們以自主背誦的方式,進行背誦。在學生們背過國歌歌詞之后,我為學生們利用音響播放國歌配樂,讓學生們跟著我的領唱來演唱國歌。學生們掌握了國歌的演唱之后,對“愛國”思想的理解提升了一個層次,有效促進了他們的德育發(fā)展。
總而言之,“校本德育”教育的開展,使得小學的德育教育變得更加具體化、更加有針對性、更加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了?!靶1镜掠苯逃淖畲筇攸c,是以學生的實際德育需求為出發(fā),利用貼近日常生活的教育手段或德育活動,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德育品質(zhì)。學生們在接受“校本德育”的教育過程中,他們能夠?qū)W會將道德理論與生活相結合,在實踐中發(fā)展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因此,“校本德育”具有十分積極的教育意義,應當在更加廣泛的方面引起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代愛明.校本德育課程不同于思想政治課程的反思[J].《成功:教育》,2007,(6):106-106.
[2] 劉雙平.搭建心靈彩虹——校本德育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2017,24(3):3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