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穎賢
【摘要】識字教學不應僅僅是量的增加,還需提高識字能力。識字無非就是學習生字的音、形、義,本文借助《樹和喜鵲》和《怎么都快樂》這兩節(jié)課,分析一下閱讀課型該如何落實識字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課 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102-02
崔巒老師曾說:“低年級語文教學要做的事,排在第一的就是識好字、寫好字”,看來,識字寫字教學應貫穿于每一節(jié)語文課堂,不會因為閱讀這一課型而沖淡這任務的重要性。
剛上一年級,同一個班的孩子的識字量往往參差不齊,有的家庭重視學前教育,豐富的積累讓孩子對課堂識字感覺索然無味;有的家庭認為小學才是識字的起點,孩子從零開始,在課堂上被走在前的孩子拉著跑,學得很吃力。怎么樣才能扎實又能盡量顧及每一位學生的識字學習,真正做到把識字落到實處?
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按照一定的模式來解決識字環(huán)節(jié):讀帶拼音的生字詞——去掉拼音讀一讀——學生匯報用什么方法把字記住?(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齊讀生字詞……咱們以為這就落實了音、形、義的識字教學,而且屢試不爽,課課皆是。那這些環(huán)節(jié)可能會存在什么問題?
問題一:到了下學期,孩子們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經(jīng)過預習,學生有能力認讀生字,拼音只是拐棍,預設到孩子容易讀錯或難讀的生字再出示拼音即可。如果個個抓,課堂時間就會浪費了。
問題二:孩子能按照老師的意圖說出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回答很溜,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記住這個字,只是在做“加減法”的游戲而已。
其實,識字教學不應僅是量的增加,還需提高識字能力,本文借助《樹和喜鵲》(下文簡稱《樹》)和《怎么都快樂》(下文簡稱《怎》)這兩節(jié)閱讀課,分析一下閱讀課型該如何落實識字教學:
一、字音:
1.同桌檢測生字。
兩節(jié)課都可采取課前預習、課上同桌檢測生字的方法來落實字音學習。短短兩分鐘時間,孩子在學生和小老師的角色之間變換,饒有興趣地指導伙伴讀準音、又興致勃勃地拿鉛筆給同桌打鉤。實際操作時,學生當小老師還特別稱職,音讀不準,一定要糾,差一點也不行,比老師的要求還高。咱們把落實字音的工作分派給每位同學,聽一遍、讀一遍,扎實有效、效率高。
2.制作詞卡,突破難讀字音。
學生檢測完畢后,教師要重點指導難讀的字音。教師可把難讀的詞語做成了詞卡。詞卡有清晰展示、靈活運用、可重復利用等好處,是咱們語文課堂的好幫手。在導入課題時,《怎》指導“怎么”的平舌音、輕聲;而《樹》則指導“招呼”的“呼”原本讀第一聲,放在詞中要讀輕聲。
3.在組詞中比較多音字讀音。
在《樹》一課中,可出示多音字:只、種、樂,在板貼多音字詞語的同時,解釋“種”表示動作的時候讀第四聲,表示名詞的時候讀(第三聲),“樂”表示心情的時候讀lè,表示音樂的時候讀yuè,最后齊讀詞語加深印象。
二、字形字義:
在《怎》課中,可運用各種方法識記生字的字形字義:
1.形聲字識記生字。
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跳、講、運、排”的形旁,說一說它們分別跟什么有關的,用形聲字識記生字方法記憶生字。
2.聯(lián)系生活,圖片識字。
學習“籃”字,課件出示毛筆圖,回顧舊知識結合“筆”字讓孩子知道“竹字頭”的字一般和竹子有關。然后補充小趣聞,以前的籃球框是竹子做的,讓學生理解籃字有竹字頭的原因,為的是清晰地區(qū)分與“藍”的不同。
3.一字組多詞識字。
學習“窩”字時,老師問學生鳥窩在哪里?孩子們會說在樹杈上,由此知道鳥住的地方叫“鳥窩”,還通過圖片認識雞窩、狗窩。理解動物們住的地方就叫“窩”。
同樣的,在《怎》中,孩子學習“籃”字,結合圖片明白用竹子編成的籃子叫——“竹籃”,給小寶寶睡覺的籃子我們叫——“搖籃”。而學習“球”時,PPT出示圖片打羽毛球、打排球等球類運動,還讓學生做動作,不僅讓學生理解字義,還能從生活實際中拓展認識詞語。
除了本課的識字方法以外,還有很多常用的方法供我們參考使用,如:
(1)創(chuàng)設情境編兒歌(易錯字):王口月貝凡(贏)
(2)偏旁區(qū)別記憶(形近字):有飯能吃飽,有水把茶泡
(3)字理識字(象形字):網(wǎng)、竹、井
那么多種識字方法,其實識字最重要的規(guī)律就是“復現(xiàn)”:
學習規(guī)律告訴我們,只有重復出現(xiàn)、多次出現(xiàn),記憶一次一次被喚醒,一次一次加深,識字才能扎實,不容易回生。如《樹》中可在課堂內容的尾聲運用“讀兒歌,復現(xiàn)生字”的方法,讓孩子快樂地拍手讀兒歌,記憶生字和本課內容。
識字是語文學習的根基,它決定了孩子的語文學習道路上能否走得更長更遠,咱們一年級教師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彭艷紅.識字教學應引導學生感受漢字之美[J].中國教育學刊 2018年01期
[2]黎紅艷.字理識字揚長避短[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