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貞
【摘要】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的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披荊斬棘、東山再起;有的人卻從此消沉、一蹶不振,進而自暴自棄,永遠放縱自我。初中生活潑、有朝氣,充滿希望與力量,但在學習中難免遇到一些難題,這可能成為他們挫折心理的主要來源。初中思想政治是一門針對學生心理與法律意識而開設的課程,思想政治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關(guān)注學生的這些問題,讓他們在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下快樂生長。
【關(guān)鍵詞】挫折教育 滲透 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61-02
近年來,總能在網(wǎng)絡上看到一些中學生離家出走的新聞:有與父母溝通有問題的;有被父母冷落不管的;有與同學產(chǎn)生矛盾的;有失戀的;有考試不理想的,等等。這些事例的背后暴露出一個嚴重的問題:當前的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太差了,抗挫能力太弱了。所以,加強中學生的抗挫教育已經(jīng)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當前初中生抗挫能力的現(xiàn)狀
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力、抽象邏輯等能力,這些特質(zhì)為他們的學習帶來一定的支撐和幫助,這些特質(zhì)也成為他們自信的自由。但初中生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敏感。當敏感與自信產(chǎn)生碰撞的時候,他們往往表現(xiàn)得異常無奈和煩躁,甚至產(chǎn)生畏難的情緒。尤其是那些向來學習成績不錯,突然成績下降的學生,他們的心理更遭受著常人難以理解的“痛”。當這種“痛”能轉(zhuǎn)化成他們學習的動力時,那倒是一件好事,但當學生從這種“痛”里走不出去的時候,往往會對以后的學習產(chǎn)生更嚴重的影響。
由于生理發(fā)展的特點,初中生情緒穩(wěn)定性較差,有的學生性格表現(xiàn)為兩極分化。尤其是那些“00”后,他們是被“慣養(yǎng)”大的孩子,步入初中以后他們自認為已經(jīng)長大,凡事不再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指引就可以做好,有的學生甚至早早陷入“早戀”的泥淖,這些現(xiàn)象在我們成年人看來,不過是孩子間的“玩笑”,但對于初中生來說,這種情誼比天都遼闊、深遠。只因看得越重,往往傷得越深,一旦遭遇“失戀”,孩子的心理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挫敗感,從此,這些“失戀”的孩子可能一蹶不振、性格冷淡,對學習也漸漸失去興趣。
二、當前初中生抗挫能力不強的原因
首先,從學生本身來講,現(xiàn)在的初中生大多是家里的獨生子,大多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好比溫室中的花朵,經(jīng)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只因在家里是“皇帝”“公主”,他們來到學校還試圖過著像家里一樣的生活,被人哄著、慣著。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和生活知識技巧,時間久了就會缺乏集體觀念、不懂團結(jié)、不懂得與人溝通,一旦遇到難題,他們往往選擇逃避或被動應付。
其次,從家庭因素來講,多少家長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智力因素的發(fā)展,而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力度較小。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幾乎不讓孩子干涉家里的任何與學習無關(guān)的事情,孩子只要負責好好讀書就行了,其他的事情都由家長包辦,有的家長甚至不讓孩子參與洗襪子這樣的“小事”。在缺乏鍛煉的家庭中長大,孩子漸漸也失去了提高自我的機會,當他們獨立面對生活或?qū)W習的時候,一旦出現(xiàn)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他們內(nèi)心就極易產(chǎn)生極強的挫敗感、自卑感。
再次,從學校方面來看,盡管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被提升為教育的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依然將課本的“固定知識”“重點知識”作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更多的教師依然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開展挫折教育的有效嘗試
初中思想政治是一門教育性比較強的科目,其中不乏“生命”“挫折”等教育資源,通過學習、掌握這些內(nèi)容,學生可以更清晰地認識自我,有的學生還能通過相應的事例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進而學會如何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如何更好地融入集體、如何戰(zhàn)勝生活中的挫折等。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成為學生了解自我、進行自我剖析的重要載體,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應注重這門課的特效性,將學生的目光吸引到每節(jié)課教學中,聯(lián)系學科教材特點,可做以下有益嘗試:
1.利用教材,開啟“挫折教育”的序幕
當前中學生主要經(jīng)受著文化學習、人際交往、青春期困惑等幾方面的挫折,如果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沒有旁人的指引或點撥,他們很難走出當下的困境,進而給自己的心理造成更大的困擾。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某一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針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教學,開展一些挫折教育,這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方向指引。例如新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青春飛揚”這一節(jié)教學中,筆者在講述:要讓“青春飛揚”,需要青春活力,青春熱情—自信,青春態(tài)度—自強,可以針對 “自強,抗挫”這一話題,并結(jié)合當前很多學生存在的困惑、迷茫的心態(tài)等,設置情境,拋出相關(guān)問題:“在你步入初中以后,你覺得哪件事是讓你不開心的,甚至覺得它是你人生路上的挫折?后來你是怎樣面對它的?它給你帶來哪些影響呢?”這個問題一出,學生們思維的“閘門”被打開了,有的學生想到了自己與同桌的爭吵,有的學生想到了自己丟失的一塊手表,有的學生想到了某一學科成績的低下……其中有一個學生分享了他的“挫折”經(jīng)歷,并講述了自己的心得:“剛步入初中的時候,我內(nèi)心充滿了很多的渴望與期盼,我希望能考得全班前五名,在我的努力下,我真的實現(xiàn)了理想??墒呛髞淼囊淮慰荚囍?,我卻得了第六名,于是我很灰心失望。后來同桌給了我大力的支持與鼓勵,讓我重新找回了自己。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挫折之后的一蹶不振……”聽到這個學生講得這么投入與深刻,筆者由衷地感到開心,與學生生活相結(jié)合的課堂教學,不僅關(guān)注知識的傳授,也關(guān)注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
2.巧用“名人榜樣”力量激發(fā)學生“奮進”
喜歡激勵是初中生的特點之一,他們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打壓和否定,當然如果有榜樣的力量作支撐,他們也是很樂意挑戰(zhàn)生活和自我的。所以,在學了“青春飛揚”這一節(jié)后,筆者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對“青春飛揚,超越自己,堅強意志”的看法和理解,如果有能力的話,學生還可以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有關(guān)名人“抗挫”的故事。一提到講故事,學生們個個來神了,有的學生開始小組討論與互動,有的學生安靜思索,以期在頭腦庫中快速搜索出相關(guān)的素材。有的學生能結(jié)合身邊的名人故事展開討論,比如有個學生想到了中國達人秀劉偉的故事:劉偉小時候觸電失去雙臂,但他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克服身體方面的不便,成為一名游泳健將,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他還學了鋼琴,并成功參加書畫才能展示活動,他身體是殘缺的,心卻是堅強的。用他的話說“我從來沒有把我當什么特殊群體,就是你們用手做的東西,我用腳做,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沒有不一樣?!薄吹綄W生們講得熱火朝天,筆者又拿離學生最近的榜樣進行了分享,班上有一個學生家里生活比較困難,奶奶、爺爺身體不好,媽媽靠做一些零工賺取一定的生活費,全家的重心都壓在了父親的肩上。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家里沒有放棄讓孩子讀書的希望,依然堅持讓孩子讀書,孩子也沒讓家長失望,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秀。學生們聽了這個同學的事跡之后,在感動這位同學的家長做法之余,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抗挫”教育。
所以,初中思想政治老師要選擇與學生生活相近的事例,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必要的時候?qū)λ麄冞M行“喚醒”意識教育,讓他們遇到困難時想想身邊這些感人的人、事,鞭策自己、鼓勵自己、戰(zhàn)勝自己。
3.設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鍛煉中“強心”
教育應該是無處不在的。生活處處充滿教育,只要教師善于挖掘身邊的資源,讓學生切身經(jīng)歷或感受生活,才能將“挫折”教育真正滲透到思想政治教學中。所以,思想政治教師除了給學生講述課本知識外,還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融入到生活中,比如學了“青春飛揚”這一節(jié)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課下多搜集相關(guān)的“自強.抗挫”的故事,讓他們到課堂上和同學們分享,這樣不僅可以鞏固課本中“青春自信,勇往直前”的知識,還能增強他們的“抗挫”意識和能力;同時,思想政治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放學回家多幫父母做點家務,通過勞動體會到父母付出的艱辛,品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進而知道父母付出的艱辛與無怨無悔。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會讓學生樹立起擔當?shù)木瘢赂业孛鎸ι钪械碾y題。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盲目跟風,是結(jié)合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開展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它需要思想政治教師做出一定的指引,這些指引離不開身邊事例的滲透,讓學生感覺挫折不是猛虎野獸,只要有信心一定可以克服它;讓學生在遇到困難之前就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不至于遇到困難時束手無策而自暴自棄。筆者相信經(jīng)過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們會增加面對生活和困難的勇氣,讓他們在逆境中“扶搖直上”,滿懷信心地擁抱未來的生活。
參考文獻:
[1]任俊.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
[2]向前.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3]李海洲,邊和平.挫折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4]趙琳,劉志軍.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挫折教育的剖析[J].基礎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