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強 當歸中醫(yī)學堂
說起積食,恐怕每個家長都不陌生。在育兒的過程中,最怕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之一就是積食。孩子一旦發(fā)生積食,就會食欲不振、挑食、胃脹、胃痛,甚至惡心嘔吐。有的孩子還伴有口臭、大便有明顯的酸腐氣。
如果偶爾發(fā)生一次積食,對孩子的影響倒也沒有太大問題。但有的孩子卻反復發(fā)生積食,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瘦弱不堪,甚至形成疳積。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家長如何在家中應對寶寶反復積食的情況。
積食的形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飲食不節(jié)?!帮嬍匙员叮c胃乃傷”,當孩子一頓吃太多時,孩子稚嫩的腸胃就會出現(xiàn)運化不動的現(xiàn)象,然后就會出現(xiàn)積食的一系列癥狀。
所以,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應該堅持“若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的原則。不要總認為給孩子吃飽就是對他好,要每次吃到七八分飽,給腸胃的運化留有一定的余地才不至于發(fā)生積食。同時,當孩子因為上一頓吃的偏多而下一頓不太想吃飯時,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吃完飯。不想吃的時候不強迫,等他餓了再吃就不會傷腸胃。
還有一部分孩子,在一次吃傷了之后家長并沒有及時處理,孩子的胃氣受損后,如果再次發(fā)生飲食不節(jié)的情況食積就會再次迅速發(fā)生。久而久之發(fā)生一次傷一次,傷一次積一次,就會進入惡性循環(huán)。因此,發(fā)生積食后的及時正確處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除飲食因素之外,情志因素也是引起孩子反復積食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兒如人生的春季,其性屬木,喜生條達,惡抑郁壓制。在育兒過程中,應該多去鼓勵、疏導孩子,在他做錯事的時候,不要直接武斷地阻止,而要多多幫助孩子分析、分解、疏導產生錯誤的原因,并幫助他修正錯誤。
同樣,在吃飯上家長如果以自己的喜好或理解去強制孩子吃或不吃某些食物,或者強迫他必須吃夠多少食物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和壓抑情緒。這種不良情緒會直接導致孩子肝氣郁滯,而肝屬木,木(肝膽)克土(脾胃),最終就會影響孩子的脾胃運化能力而產生積食。
上面對積食和反復發(fā)生積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接下來我們需要找到解決和預防積食的方法。在應對方法上,除了上面已經談到的飲食有節(jié)制,多鼓勵疏導孩子之外,家長還應該做到:
飲食規(guī)律 在孩子的喂養(yǎng)上應該逐漸建立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而不要讓孩子長期在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節(jié)奏中度過。積食往往就發(fā)生在突然一頓飽餐的損傷胃氣和突然一頓不吃飯的損傷胃氣時。從小著重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遠比問題發(fā)生之后吃藥更重要。
增加運動 經常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無疑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中醫(yī)認為,脾主四肢和肌肉,當我們多做運動,多鍛煉了四肢、肌肉的時候,脾胃的運化功能也就自然增強了。同時,孩子的身體也會因為脾胃功能的改善而逐漸變得身強體壯,肌肉壯實。同時,還可以多給孩子順時針按摩腹部,也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按摩的效果往往在于日常的積累,當長期堅持下來的時候效果自然就出現(xiàn)了。
合理用藥 在出現(xiàn)積食的時候,輕癥可以給孩子吃3~5天大山楂丸,稍微偏重些的、伴有惡心嘔吐的可以給吃3~5天保和丸。如果積食僅僅表現(xiàn)為食欲差,吃飯不香的時候,可以用炒神曲、雞內金各30克,打極細粉,每次于飯前半小時開水沖服1~3克,連續(xù)用1周左右孩子的食欲會變得逐漸旺盛起來。只是在孩子食欲轉好的時候,不要因為突然食欲好再次撐壞肚子即可。對于面黃肌瘦又伴有乏力的孩子,還可以同時加入等量太子參一起打粉食用。
膳食調理 在出現(xiàn)積食的3~5天內,都應該從流質飲食逐漸過度到正常飲食,流質飲食以喝粥為宜。也可以在前3天內用炒的焦黃的大米或者小米和普通大米、小米對半搭配著熬粥喝。炒香的大米或小米其焦香氣有增進食欲,開胃進食的作用。盡量不吃甜食、生冷和糯米制成品、紅薯、山藥等黏膩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時,母乳媽媽也應該同時注意飲食溫和、清淡。
總的來說,育兒是個需要你在孩子生病時小心調養(yǎng),孩子不生病時又放飛自由的過程。中醫(yī)的育兒智慧說難也簡單,其實就是順其自然,掌握好“度”,凡事太過了不好,不及了也不好。有了這個大的原則,想必孩子怎么吃,怎么防止發(fā)生積食您就應該心中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