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欽
【摘要】 目的:探討全程護理在無痛胃腸鏡診療胃腸疾病過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組共120例研究對象,從2015年6月-2016年6月來筆者所在醫(yī)院行無痛胃腸鏡診療的各類胃腸疾病患者中選取,按照隨機原則設置兩個研究組,觀察組(n=60)和對照組(n=60)。觀察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診療后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與診療前相比均保持在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各項生理指標診療前后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診療后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與診療前相比均發(fā)生較大波動,診療前后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診療前和診療后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惡心嘔吐、腹脹腹痛、頭暈乏力、躁動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3%(5/6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1.67%(13/6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行無痛胃腸鏡診療的胃腸疾病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診療過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從而確?;颊唔樌瓿稍\療,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關鍵詞】 整體護理; 無痛胃腸鏡; 胃腸疾病
doi:10.14033/j.cnki.cfmr.2018.6.0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6-0128-02
胃腸鏡是消化科常用的一種診療手段,在相當多的一部分胃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均會用到胃腸鏡。胃腸鏡診療屬于一種侵入式操作,且會帶給患者一定的不適感,從而導致患者存在一系列的心理障礙,且術中的耐受性較差[1]。無痛胃腸鏡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的,無痛胃腸鏡的應用能夠降低患者的痛苦,相對來說具有較高的臨床安全性。但盡管如此,無痛胃腸鏡診療仍然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及并發(fā)癥等問題,不僅會影響無痛胃腸鏡診療效果,同時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2]。因此,在胃腸疾病患者實施無痛胃腸鏡診療的過程中,對其實施整體護理干預,積極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確?;颊唔樌瓿稍\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本文就對全程護理在無痛胃腸鏡診療胃腸疾病過程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20例研究對象,從2015年6月-2016年6月來筆者所在醫(yī)院行無痛胃腸鏡診療的各類胃腸疾病患者中選取,按照隨機原則設置兩個研究組,觀察組(n=60)和對照組(n=60)。本次研究中排除:(1)合并較為嚴重的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2)合并血管疾病或重度阻塞性呼吸功能障礙的患者;(3)合并麻醉過敏史的患者;(4)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或語言交流障礙的患者;(5)無法配合本次研究操作的患者[4]。其中觀察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2~68歲,平均(48.4±6.3)歲。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1~66歲,平均(47.6±6.4)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臨床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在患者實施無痛胃腸鏡診療前,護理人員要全面評估患者的狀況,首先要排除無痛胃腸鏡禁忌證患者,其次是掌握患者是否存在基礎慢性疾病,對于存在慢性疾病的患者要做好預見性護理。同時積極地向患者進行術前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無痛胃腸鏡檢查和治療的方法、流程、注意事項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一方面讓患者了解整個無痛胃腸鏡檢查過程中,以此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焦慮情緒;另一方面告知患者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意義、目的和必要性,以及無痛胃腸鏡檢查的安全性,消除患者的擔憂、害怕等顧慮,提高患者的診療檢查配合度。同時護理人員要檢查各項設備是否處在正常使用狀態(tài),并準備好急救所需的物品[5]。(2)術中護理:協(xié)助麻醉師對患者實施麻醉處理,并做好患者麻醉前的心理護理工作,告知患者麻醉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緩解其擔憂、焦慮情緒,促使患者保持較為平穩(wěn)的生理狀況。在麻醉完成,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工作。實施無痛胃腸鏡檢查時,指導患者頭向上仰,以便無痛胃腸鏡檢查順利進行。當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舌后墜情況時,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將頭偏向一側,并將患者的下頜托起,以此來保證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暢。同時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無痛胃腸鏡檢查實施情況,根據(jù)其實際需求合理調(diào)節(jié)氧流量,必要時可以給予機械通氣進行輔助[6]。(3)術后護理:在患者完成無痛胃腸鏡診療后,護理人員要將其護送到麻醉蘇醒室交給麻醉護士看管,并做好交接工作。麻醉護士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指導患者蘇醒為止。在蘇醒過程中還要嚴密觀察患者是否有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可能,并給予相應的處理。對于出現(xiàn)呃逆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指導其合理進行深呼吸來緩解呃逆癥狀,必要時可與醫(yī)生進行溝通,給予對癥的臨床處理。當患者麻醉蘇醒之后,意識完全清醒后,護理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告知其無痛胃腸鏡診療已經(jīng)順利完成,以此來緩解其不良情緒。當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恢復平穩(wěn),并且能夠自主平穩(wěn)行走,不存在明顯不適感之后,患者可在家屬的陪同下離開蘇醒室。并且在患者離開前,告知患者術后的一些注意事項[7]。(4)術后指導: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術后3 h之內(nèi)必須有成年人陪同患者,在術后12 h之內(nèi)不可飲酒,在術后24 h之內(nèi)不可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開車,不能進行高空作業(yè)[8]。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診療過程中各項生理指標變化情況,包括血壓、心率、呼吸頻率。比較兩組患者診療過程中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包括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無痛胃腸鏡診療過程中各項生理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診療后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與診療前相比均保持在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各項生理指標診療前后相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診療后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與診療前相比均發(fā)生較大波動,診療前后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無痛胃腸鏡診療過程中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診療前和診療后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無痛胃腸鏡診療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惡心嘔吐、腹脹腹痛、頭暈乏力、躁動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3%(5/6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1.67%(13/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無痛胃腸鏡診療是目前臨床上診治和治療胃腸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盡管無痛胃腸鏡在臨床應用過程中,采取了麻醉藥物進行輔助,顯著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臨床診療的安全性[9]。但是患者在面對無痛胃腸鏡診療時,還是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對臨床診療造成不利影響[10]。整體護理干預通過在無痛胃腸鏡診療的全過程中對患者實施綜合、全面的身心護理干預,顯著緩解了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了患者的診療配合度,保證了診療效果[11]。且整體護理干預兼顧了患者診療過程中的生理反應和心理變化,并采取合理的措施積極地對其進行干預,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理指標和心理狀況,顯著降低了診療過程中的安全風險[12]。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到,對行無痛胃腸鏡診療的胃腸疾病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診療過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從而確保患者順利完成診療,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杭凌,陳曉峰,丁曉艷,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江蘇醫(yī)藥,2015,41(21):2643-2644.
[2]李光焰,杜娟,劉寶華,等.結直腸癌圍術期醫(yī)護一體化快速康復理念的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6,45(5):619-621.
[3]張憬,李成,王維利,等.老年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生命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2):6438-6440.
[4]趙葉芳,王靈紅,沈哲.某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住院患者醫(yī)院感染的特點及防控對策[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2):152-156.
[5]朱佳蓮,葉向紅.手術后患者早期腸內(nèi)營養(yǎng)并發(fā)腹瀉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腸外與腸內(nèi)營養(yǎng),2015,22(4):254-256.
[6]羅彩珍.住院危重患者發(fā)生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3):541-542.
[7]時紅云,張曉霞,陳杏梅.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8):2001-2003.
[8]彭曉英.綜合護理對胃腸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8):104-106.
[9]曹寶貞.無痛胃鏡聯(lián)合腸鏡檢查臨床并發(fā)癥及護理對策分析[J/OL].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6):986,988.
[10]梁雪影.無痛胃腸鏡診療術麻醉蘇醒期并發(fā)癥的護理[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3,8(6):772-773.
[11]李娟,朱麗萍.無痛胃鏡聯(lián)合腸鏡檢查并發(fā)癥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3(z1):8.
[12]付影婷.試論無痛胃腸鏡診療術后并發(fā)癥的臨床護理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5(z3):158.
(收稿日期: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