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婧婧 陳雪 張艷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患者臨床表現(xiàn)以慢性咳嗽、喘息、胸悶、呼吸困難等為主,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占用大量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1]。軍隊官兵大多長期處于環(huán)境惡劣、危險因素高發(fā)的高壓力工作環(huán)境中,COPD發(fā)病率日趨增加。臨床治療雖然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對患者的肺功能及運動耐力的改善影響不大,因此患者生存質量較低[2]?,F(xiàn)有研究顯示: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和運動耐量,可降低COPD急性發(fā)作的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國內賈兵兵等的研究表現(xiàn),森林浴作為一種自然療法可降低COPD患者體內的炎癥因子和應激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對治療起到促進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討療養(yǎng)期間實施30 d森林浴,是否對COPD患者運動耐力和肺功能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來我院療養(yǎng)的軍隊休養(yǎng)員中患有COPD男性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5]診斷標準者;年齡≥40歲;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近4周內無COPD急性加重;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自愿參加本研究,經(jīng)解釋說明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57例)和對照組(63例),兩組研究對象年齡40~77歲,平均(59.72±14.21)歲。兩組年齡、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狀況、體質指數(shù)、常規(guī)用藥、病程及吸煙情況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均根據(jù)病情遵醫(yī)囑給予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祛痰藥及抗氧化劑等個體化對癥治療,并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配合縮唇呼吸和呼吸肌訓練,頻率為3~4次/d,30~40 min/次。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森林浴療法,具體如下,①時間:選擇每天太陽比較充足,溫度適宜的10:00—12:00進行,1~2 h/d,共計30 d。②形式:主要以在林間快步行走,包含上山和下山運動。③強度:目標行程為3 km,微微出汗,稍有疲乏感為宜,步行結束后由護士指導做30 min森林呼吸操。
1.3 評價工具 分別在入院時和干預后評估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離及步行前后的呼吸困難Borg評分。
1.3.1 肺功能 采用德國耶格肺功能儀進行測定,檢測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預計值、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
1.3.2 6 min步行距離 患者在無吸氧氣的條件下,沿一條長度為50 m的室內堅硬平坦路面盡快往返,測定6 min行走距離。
1.3.3 步行前后的呼吸困難Borg評分 采用Borg呼吸困難量表[6](0~10分),0代表完全沒有感覺,10分代表可以想象到的最嚴重的程度。
1.4 質量控制 為避免試驗干預和數(shù)據(jù)收集的相互影響,本研究森林浴干預人員和數(shù)據(jù)采集人員為兩組不同護士,減少資料收集的偏移。正式試驗開始前,對數(shù)據(jù)收集組護士進行為期1周的培訓,培訓內容包含肺功能儀的規(guī)范使用,6 min步行試驗和呼吸困難Borg評分的操作程序,提高數(shù)據(jù)收集的精確性。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進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進行頻數(shù)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干預前后2次測量值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的比較 比較干預前后兩組COPD患者的FEV1%預計值和FEV1/FVC比值,入院時測兩組FEV1%預計值和FEV1/FVC比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結束后兩組均上升,干預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的比較() 單位:%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的比較() 單位:%
組別 例數(shù) FEV1%預計值 t值 P值 FEV1/FVC t值 P值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組 57 43.61±6.08 56.36±5.81 9.342 0.000 50.39±5.90 69.26±7.02 16.162 0.000對照組 63 42.17±5.73 49.52±5.47 3.543 0.004 51.85±5.62 59.28±5.78 4.106 0.003 t值 1.850 7.047 -1.031 8.387 P值 0.104 0.000 0.217 0.000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運動耐力的比較 比較干預前后兩組COPD患者的6 min步行距離和呼吸困難Borg評分,入院時測兩組6 min步行距離和呼吸困難Borg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結束后兩組6 min步行距離均上升,兩組呼吸困難Borg評分均下降,且干預組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運動耐力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運動耐力的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6 min步行距離/m t值 P值 呼吸困難Borg評分/分 t值 P值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組 57 254.39±27.47 366.36±30.19 5.652 0.001 4.31±1.59 2.06±1.46 15.030 0.000對照組 63 262.75±25.82 300.52±25.57 3.010 0.003 3.97±1.61 3.60±2.53 1.119 0.224 t值 -1.236 3.378 1.017 -5.349 P值 0.156 0.003 0.258 0.001
COPD是一種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肺部疾病。目前對于COPD穩(wěn)定期的治療大多采用氣道舒張藥物治療,但此類患者運動耐力往往較低,生活質量顯著下降[7]。文獻回顧發(fā)現(xiàn)[8-9],穩(wěn)定期COPD患者采取相應干預方法延緩肺功能減損,可提高患者肺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提高患者運動耐量,降低COPD急性發(fā)病的風險,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對改善COPD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COPD患者干預后肺功能和運動耐力均較干預前顯著提高,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FEV1%預計值、FEV1/FVC比值、6 min步行距離和呼吸困難Borg評分4項評分組內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干預組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獨立樣本的t檢驗比較兩組以上4項評分干預后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藥物治療配合縮唇呼吸和呼吸肌訓練的基礎上引入森林浴干預,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各項指標水平,提高患者6 min步行距離,降低步行前后的呼吸困難Borg評分,提高患者運動耐力。這與賈兵兵等的研究結果一致[4]。
分析原因:其一,森林浴作為一種自然療法對COPD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通過降低COPD患者體內外周血淋巴細胞中穿孔素和顆粒霉素B的表達量,這兩項指標在COPD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10-11];其二,COPD患者形成支氣管炎后,鏡下可見支氣管周圍有很多炎癥細胞形成,這是疾病持續(xù)存在并不斷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森林浴還可降低包括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和腎上腺素等在內的多種促炎癥因子表達水平的降低以及應激激素水平的下降[12];其三:由于病程長,并發(fā)癥多等原因,COPD患者會有心理負擔和負性情緒,不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森林浴可通過溫度、芳香物、負氧離子等因素對機體產(chǎn)生綜合作用[13],高負氧離子的環(huán)境,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放松,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對于緩解焦慮、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有一定效果,可以降低唾液可的松、腎上腺素水平,能增加副交感神經(jīng)活性、降低交感神經(jīng)活性,使患者擁有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在進行治療時能夠積極配合,促進療效的提高[14]。
綜上可見,森林浴可通過降低COPD患者體內的炎癥水平、應激水平,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肺功能和運動耐力,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療養(yǎng)機構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實踐范式,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Zhao JN,Zhang XX,He XC,et al.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J].PLoS One,2015,10(8):e0135205.
[2]Rodrigo GJ,Soler-Cataluna JJ,Solanes I,etal.Assessment ofthe internalstructure ofGOLD 2011 system[J].Pulm Pharmacol Ther,2015,30(7):87-92.
[3]Rennard SI,Drummond MB.Ea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definition,assessment,and prevention[J].Lancet,2015,385(9979):1778-1788.
[4]賈兵兵,楊舟鑫,毛根祥,等.森林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作用研究[C].2015年浙江省全科醫(yī)學學術年會,2015.
[5]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6]BORG GA.Psychophysicalbasesofperceived exertion[J].MedSci Sports Exerc,1982,14(5):377-381.
[7]蘭峰,鄭洲,曹婷嫣.森林浴對軍隊高血壓患者血管功能及相關因素的影響[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7,26(4):340-342.
[8]吳浩,孫興國,顧文超,等.功率自行車下肢亞極量運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影響的臨床報告[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5,31(4):382-384.
[9]Ulrik WI,Karsten JJ,Thomas R,et al.A combination of resistance and endurance training increases leg muscle strength in COPD:an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es[J].Chron Respir Dis,2015,12(2):132-145.
[10]張紅梅.森林如何給你健康的體魄[N].中國綠色時報,2016-03-15.
[11]黃紹光,王寧.慢阻肺干預 抗炎是關鍵[N].健康報,2012-10-16.
[12]劉彥池.空氣負離子在衛(wèi)生保健作用中的研究[J].大陸橋視野,2016(8):53-54.
[13]趙靜,胡亞麗,齊琦.森林浴在健康療養(yǎng)護理中的作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2(8):101-102.
[14]顧惠芳,楊蕓,傅亞萍,等.人性化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5,44(16):1951-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