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榮
摘 要:河南地區(qū)是我國教育大省,但是其中小學體育教學開展情況卻不容樂觀,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學面臨著創(chuàng)新與改革,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特點和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相關措施提升其教學有效性,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主要針對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河南省農村 中小學體育教學 有效性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9(a)-0126-02
體育學科是我國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其對實現(xiàn)學生身體與素質的均衡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是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體育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現(xiàn)在,更要放眼于未來,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實現(xiàn)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但是當前,在我國河南省農村地區(qū),受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限制,體育教學基本以固化的形式進行,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創(chuàng)造力、體育意識和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降低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1 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理念
有效性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學習中鍛煉體育技能、提升身體素質,促使學生在社會適應力、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體育習慣、體育能力、體育文化以及體育意識等方面獲得發(fā)展和進步,有效性教學以課堂質量為前提,強調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體育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為目的。
2 提升河南農村地區(qū)中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分析
2.1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決定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要結合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條件、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用靈活而有效的方法提升教學有效性。首先,教師需要全面的掌握以及了解農村學生特點,結合學生的健康情況、體育基礎、運動技能、體能情況和個性興趣,以學生實際為立足點開展教學,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由于每個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不能以個別性的眼光看待學生,要以生成的、動態(tài)的視野關注學生,在選擇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要為學生為服務;最后,教師不能機械的采用固化的教學方法,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自由、自主以及歡樂的體育氛圍,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和體育技能的均衡發(fā)展。
例如在籃球體育教學中,由于籃球運動屬于一項集體合作運動,強調隊友之間的默契配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摒棄以往教師示范動作、學生集中練習的固化教學方法,可以引入合作教學法開展教學。首先,將班級學生分為不同小組,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對籃球技能進行探究,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每個小組的動作進行規(guī)范和指導;其次,在學生掌握籃球基本動作后,教師要為學生講述籃球基本規(guī)則,以小組的形式在練習中鞏固籃球規(guī)則;最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小型的籃球比賽,促使學生在比賽中鍛煉自身的籃球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2 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中小學生開展體育學習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注重將有效性和趣味性充分結合,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首先,教師要引入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而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游戲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其次,教師要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添加當下流行的體育項目,例如輪滑、羽毛球和足球等,有條件的農村學校還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開設相關運動項目,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例如在一百米跑訓練中,教師可以引入“追逐”游戲,即分隔五秒讓學生起跑,在相互追逐中提升學生的奔跑速度和身體素質,在快樂中掌握短跑技能;又例如在足球停球訓練中,教師可以引入“小圈搶球”游戲,即幾個學生圍成一個小圈快速傳接球,一名學生在圈中搶球,通過游戲鍛煉學生的停球技能。
2.3 優(yōu)化教學組織
科學有序的教學組織是確保體育教學有序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同時也是保證體育教學秩序、教學策略、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合理性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組織進行優(yōu)化,巧妙的安排各項教學活動,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體育教學看似簡單,但是其過程卻比較復雜,想要完成一堂高質量的體育課,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和努力,教師要針對農村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突出教學組織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尊重體育教學的規(guī)律和本質,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2.4 規(guī)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所有學生在體育教師精心的計劃和組織下,掌握體育運動基本技能,實現(xiàn)自身能力和素質全面提升的過程。因此,想要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規(guī)范。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以及社會需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體育學習指導,促使其掌握相關技能和知識,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其次,教師要開展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開展訓練,并且綜合考慮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包括教學評價、教材、媒介手段、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生,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2.5 改革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為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而服務,因此,教師想要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保證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正確性,對學生起到身心鍛煉的作用。首先,教師要結合河南農村地區(qū)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條件,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融入具有啟發(fā)性和綜合性的內容,例如籃球運動、足球運動以及乒乓球運動等,在鍛煉學生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競爭意識、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教師要關注教學內容的發(fā)展性,認識到知識與能力不是智慧,而知識的運用和遷移才是智慧,通過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完成知識的應用和遷移,例如在改革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添加當前最流行的平板支撐運動,促使學生在每天的鍛煉中關注自己的身體的動態(tài)變化,體驗體育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
3 結語
總而言之,體育教學作為義務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是實現(xiàn)學生身體素質和精神品質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學科。當前,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河南地區(qū)的學校和家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因此,為了滿足社會、教育和家長的需要,體育教師需要結合河南農村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和教學條件,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提升教學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為其未來更好的成長與發(fā)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成軍.我國大中小學體育教學目標有效性銜接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2):160-161.
[2] 劉國純.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游戲化教學模式的反思——基于體育課堂的有效性視角[J].運動,2016(12):102-103.
[3] 魯紀紅.論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與有效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128-129.
[4] 曹麗靚.從教學觀摩課談體育教學設計有效性的提高——以全國1~5屆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課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3(33):122-124.
[5] 王琛.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6):264,248.
[6] 張廣林,于飛,張曉彤.甘肅省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2000(S2):4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