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妮妮
摘要:素質教育給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高度。小學數學的游戲化教學策略是教育創(chuàng)新的有效實踐。本文通過對游戲化教學理論的梳理,界定了策略設計的原則,結合實際教學工作探索策略設計的方法,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設計
游戲化教學以游戲為媒介開展,以教育理論為基礎,以學生認知和發(fā)展水平為規(guī)律,以教學目標為宗旨,以優(yōu)化教學質量為目標的教學手段。
一、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游戲理論
斯蒂芬森的《傳播的游戲論》首次闡明了游戲理論并界定了其性質。他把游戲作為人類行為的表現形式之一,目的是自我滿足感提供的媒介。
皮亞杰推動了游戲理論的發(fā)展,把順應和同化作為構建兒童心理的兩種形態(tài)。他承襲了斯蒂芬森把游戲作為媒介方式的功能,認為游戲是鞏固認知,解決沖突,平衡供需的途徑。尊重天性,是皮亞杰理論的價值體現。
(二)社會認知理論
班杜拉的理論強調個人在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行為而獲取的認知。在教學實踐中,游戲化將教師和學生兩種角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互動鏈和共同體,一方面表達了對學生的尊重,另一方面淡化了教師的威嚴。通??梢员憩F為參與者的自我行為調控,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協(xié)作感和自我效能的實現。
二、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策略設計原則
(一)游戲化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得益彰,互補所長
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化的教學策略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有益補充,在堅持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秀基因的基礎之上,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再優(yōu)化過程。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面發(fā)展起到助力作用,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但它的受用面是有邊緣界定的,并不能一概而論。要對授課內容和形式進行合理化分析,剖析知識點的應用范疇,采取適當的策略規(guī)范教學設計,從而使游戲化教學得心應手,實現小學數學課程優(yōu)化最大化。
(二)教學活動是游戲化策略設計的基礎和對象
小學數學教學具體流程化是處于核心地位的。游戲化的策略設計要緊緊圍繞這個中心,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游戲化策略是加入技術使知識呈現更加直觀和形象,增加趣味性和生動性。以游戲教學策略進行情景模擬,促進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調動課堂的學習效率。以競技為內容的游戲設計環(huán)節(jié),可以在競爭中促進合作,激發(fā)反應速度,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強化對小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力。
(三)教學目標是游戲化策略設計的出發(fā)點和宗旨
教學目標的指揮棒,指導著教學的全過程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三個習得目標: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谶@三個目標的相互關聯,有助于優(yōu)化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加之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能夠有效指導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是一種教學手段,服務于教學目標,在對一線教師的調查中可以發(fā)現,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占比重較大,能夠有針對性的分解課堂教學目標,既有趣味性,又有時效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游戲化的設計較之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和精力,從這個角度看,要設計出一款適合教學內容的游戲,是對教師知識結構的挑戰(zhàn)。教師必須有足夠的熱情能夠持續(xù)游戲化教學的開發(fā),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和應變能力要強,對知識點的把握要游刃有余。只有將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游戲化設計全面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在教學中發(fā)揮價值。
三、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設計
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符合數理規(guī)律和小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谛W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水平,可以適度引入競技類游戲和益智類游戲。根據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將游戲化教學分為以下幾類:
(一)游戲闖關
絕對評價是游戲闖關中的基本原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難易不等的游戲關卡,使抽象的數學教學內容形象化,使學生主動參加課堂教學內容中,通過在闖關中的游戲,既了解游戲的公平,又掌握教學的既定目標,可以將復習和新課程有機融合,循序漸進。在游戲化教學中,通常采取PPT和Flash技術,音效結合,動靜結合,闖關中打敗“Boss”,小學生在成就感和自豪感中完成學習目標,完成知識的儲備,這種良性循環(huán)會激發(fā)小學生進一步對知識的渴求。
(二)謎語游戲
謎語是人類智慧的體現。根據認知的水平設計謎語,將謎底和謎面之間的關系進行關聯,能否做到恰如其分的隱喻是謎語游戲的關鍵點。謎底的揭示是小學數學設計的成果呈現,也是對好奇心的滿足,在解圍沖突中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腦筋急轉彎是設置謎語的內容之一。教師拋出謎底:小朋友最盼望的日子就是生日了,每年漲一歲,可小明今年16周歲,卻只過了4個生日,什么情況呢?這種“懸念”能夠刺激學生調動思維,有弄明白問題的沖動,因此也會對“今天老師就來帶著大家解謎了”,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三)模擬情景
角色扮演在模擬情景中體現換位思考的理念。對問題多角度分析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搭建師生對話的平等平臺,也是雙主體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授錢幣識別一課中,對“元、角、分”的概念可以設定超市的情景,通過扮演收銀員及顧客來體驗購買情況。教師指導錢幣使用情況,并在教學中貫徹文明購物的價值觀,有序排隊進行等。體驗結束后,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體驗中的感受以及對錢幣面額的理解情況,能夠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著,劉付勇.國內外教育游戲的設計與開發(fā)現狀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
[2]胡慶芳,程可拉.美國名師游戲化教學本土化應用[M].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