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映秀
摘要:語文對中職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確定,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本文著重論述了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是怎樣以人為本,幫助學生改變語文學習觀念,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中職語文;以人為本;情境教學
十多年來,我一直從事著農村中職語文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傳統(tǒng)中職語文課堂的特點: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根本不會聽老師的講課。雖然我們老師在講臺上講得繪聲繪色,但是我們的上帝(尤其是汽修這樣的男生班級)幾乎無視老師的存在:玩手機的繼續(xù)玩手機,睡覺的繼續(xù)睡覺。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認為: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應更多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以人為本。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的將來著想,語文教學要為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綜合能力服務,要幫助學生為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一、幫助學生制定長遠發(fā)展目標
我們的學生在初中就是“棄兒”,他們被老師遺忘,被同學嘲笑。他們大多數(shù)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沒有職業(yè)理想,到了職業(yè)學校也是整天渾渾噩噩。面對這種情況,我就會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幫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讓他們逐步樹立職業(yè)理想。我在給學生上語文課時,常常會精挑細選一些勵志的文章,如《只有垃圾才會進垃圾桶》、《背著石頭去上學》……也會選一些勵志的名言警句與古詩,有時還會給他們聽勵志的歌曲。通過這些,有些迷茫的學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航向,有了較為明確的奮斗目標。幫學生樹立了職業(yè)理想,讓他們看到希望,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憧憬,他們在上課時就會用渴求知識的眼睛配合老師的教學,課堂也有了生氣。
二、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此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例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音樂欣賞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我在上老舍的《我的母親》時,我先給學生講了韓紅《天亮了》背后的故事,有些學生聽了眼睛有點紅,然后我又給他們放這首歌曲來聽。學生沉浸在感人的故事和優(yōu)美的音樂中上課進入角色就容易了。在賞析詞《念奴嬌 赤壁懷古》和《雨霖鈴》時,我就給他們聽現(xiàn)代人唱的這兩首詞,他們就能感受到豪放詞派和婉約詞派的區(qū)別。
三、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
1、將聽說訓練和口語交際訓練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
我所執(zhí)教的學生來自農村,在初中時又是公認的“雙差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歧視,因而很少能有機會在公共場合說話。所以他們在到我們中職學校之后,大多數(shù)學生在上課時都“三緘其口”。如果被抽到起來回答問題有的就會面紅耳赤、結結巴巴、聲音細小如蚊;有的則一站起來就緊張得連想好的問題也不知跑哪兒去了;有的或者是心里明白,但不知該怎樣才能表達出來,真是“茶壺里煮餃子——有料也倒不出”。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必須要讓學生能夠張口說話。所以在每一節(jié)課課前的三到五分鐘時間,我就規(guī)定為聽說訓練。剛開始又怕學生找不到話題,或是說出一些消極的言論來,因此第一學期就由教師先在每一節(jié)課前給學生介紹一篇有哲理、有教育意義的文章,要求每一位學生必須先認真聽,然后抽幾名學生談談自己聽了文章的感受或想法,最后由老師進行適當?shù)狞c評和引導,希望他們能從中受到啟發(fā);第二學期開始就由學生自己在課前暢所欲言,想說什么盡管大膽地說出來,但是所講的話必須要有一個中心,然后讓同學進行點評,指出其優(yōu)缺點。
在上課時每隔一周我還專門安排了一節(jié)口語交際訓練課。在口語交際課上每一節(jié)課都一個主題??谡Z交際課的主題有自我介紹、模擬拜訪與接待、感恩父母(老師、社會、朋友)、月假見聞、工學交替的感受、模擬招聘現(xiàn)場……根據(jù)主題的不同上課時分為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成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這樣通過課前的聽說訓練和專門的口語交際訓練,很多學生克服了自卑心理,由開始的“不敢說”到后來的“愛說”了。在不知不覺中,許多學生不僅可以大膽開口說話,而且世界觀、人生觀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2、讀寫訓練在語文教學中的落實
現(xiàn)在很多學生知識面狹窄,歸根結底是讀得太少!所以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側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講解和訓練。我個人認為:中職語文教學中的“讀”,應在重視朗讀、精讀的基礎上,更強調泛讀、速讀的能力訓練,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面。學生的視野開闊了,知識面增長了,寫作的靈感就水到渠成。如在《哦,香雪》這篇小說的教學中,分析理解了小說的主旨和人物形象后,我讓學生續(xù)寫《二十年后的香雪》;《項鏈》教學之后,我讓學生續(xù)寫一個結局。學生寫出的作文就不那么空洞了。同時,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應用文的講解和寫作練習,特別是對學生出入社會有用的應用文,如請假條、借條、求職信、應聘信、合同等固定格式和內容的練習。
四、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語文課程考核評價制度
傳統(tǒng)的教學: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在意識到這些不足之后,我認為:職業(yè)中學語文教學考核不能僅僅以筆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我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按百分之三十納入學期考核;平時上課的表現(xiàn)按百分之十折算;半期測試按百分之十折算;期末考試占百分之五十。這樣的制度在每學期開學第一節(jié)課時我就會給學生公布,以后的課堂學生有怎樣的表現(xiàn)都會專門記載得清清楚楚,每次的能力訓練也會認真要求他們要做好。一學期快結束時,我還會專門抽幾位學生和我一起對每一位學生的學期成績進行折算。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不少,課堂氣氛也比從前有很大改變。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承載著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中職生的理想,也承載著社會的重托和家長的期望。身為中職語文教師的我們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樣語文課堂就會成為我們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
參考文獻:
[1]《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隨想》
[2]《中職語文教學課程改革要重點提升學生“四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