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瓊芳
【摘 要】 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在低年級學習階段,小學生的識字教學并沒有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是很多學生并沒有掌握相應的識字技巧。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階段,教師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促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識字技巧。
【關鍵詞】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技巧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認為識字教學是比較困難的一部分,在作業(yè)練習或者考試中,小學生識字回生率是較高的,原因是隨著課堂的深入,學生知識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對最為基礎的識字教學并沒有重視。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進行不同層面的探索。
一、識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性
要想讀書或者作文,首先要對文字進行相應的認識。由于低年級學生不會認識較多的漢字,導致讀書或者作文過程中面臨較多的困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書面語言,能讀會寫,就要對一定量的漢字進行充分的認識。
對語文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得知可以對學生所要學習的生字進行不同層面的分類。最為主要的就是把所學的生字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需要識記并且會寫的漢字,另一類是只需要認識而不需要寫出的漢字。眾所周知,小學生在認識漢字過程中,會面臨較多的困難,不僅表現(xiàn)在認識方面,還表現(xiàn)在寫出方面。這與小學生年齡結(jié)構(gòu)特點有關,由于小學生手部肌肉不夠發(fā)達,不能較為精確控制筆畫的長短和輕重,并且手和眼睛不能較好地協(xié)調(diào)起來,導致不少學生識字容易,寫字較為困難。因此,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就應該引導多識字而少寫字。從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說明中可以看出,教學大綱對于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識字做出了相應的要求,學生認識的漢字在1000字左右,需要認識的漢字2000個左右。
二、引導學生對漢字構(gòu)成規(guī)律進行充分掌握
1. 看圖會意明字理??磮D會意主要針對會意字和象形字而言。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較多“看圖會意識字”部分,就是要學生通過看圖,對漢字的構(gòu)成原理進行體會。比如,在一年級下冊“識字7”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對“人、從、眾、木、林、森”這幾個漢字進行認識。同時,為這些漢字配上相應的圖片,在“人、從、眾”這幾個漢字旁邊,配上的圖分別是一個小朋友、兩個小朋友、三個小朋友。而在“木、林、森”這三個漢字旁邊,配上的圖分別是一棵樹、兩棵樹、三棵樹。當學生看到這樣的圖片,在看看旁邊的漢字,就能較好地從內(nèi)心認識這些漢字。同時,教師可以加上一些相應的語境來引導學生對這些漢字進行強化記憶。比如加上:“二人從,三人眾。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薄岸玖?,三木森。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睂W生通過朗誦,通過看圖,這樣就能輕松學習這些漢字。
2. 轉(zhuǎn)盤識字辨形聲。在小學生學習的漢字中,形聲字所占比例較大,超過80%。因此,讓學生掌握形聲字的規(guī)律,就能較好地認識漢字。比如,在一年級下冊“識字8”這部分學習中,所展示出來的漢字就是屬于這類形式。其中,聲旁“青”是不移動的,通過轉(zhuǎn)盤的形式將形旁置換,就能換出較多的漢字來。例如“清”、“睛”“晴”“請”“情”“蜻”這些漢字。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漢字進行仔細的辨認,學生就會明白這幾個漢字的聲旁是相同的,因此讀音較為相近,但是這些漢字的形旁是不相同的,表達的意義就不盡相同?!膀摺笔呛汀膀选币煌瑯?gòu)成“蜻蜓”這種小動物,屬于蟲子,因此形旁是“蟲”;“情”是同心情有關的一個漢字,可以構(gòu)成“感情”、“心情”、“情感”等等,因此形旁是“忄”;“睛”通常是和“眼”構(gòu)成“眼睛”,這和人的視覺器官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形旁是“目”;“請”需要語言,和說話是有著一定聯(lián)系的,因此形旁是“讠”。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習,學生很快就會掌握漢字的基本規(guī)律,輕松認識這些漢字。
三、注重傳統(tǒng)蒙學經(jīng)驗的有效性
傳統(tǒng)教學中進行的蒙學這種識字方法就是通過不斷的讀書對漢字進行認識。認識漢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或者交流,當小學生認識了一定量的漢字之后,并不一定就能開始閱讀課文。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想識別漢字,就要將這些漢字放到具體的語段中進行領悟,這樣才能進行長篇大段的閱讀。這條經(jīng)驗對于我們今天的識字教學仍有現(xiàn)實意義。所以,在引導學生進行識字之后,還有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這樣就會讓學生只要看到漢字的輪廓或者特征,就能對漢字進行準確的辨識。這是識字之后的高級階段,但是通過閱讀鍛煉,可以較好地提升學生的漢字識別能力。通過識字與閱讀結(jié)合,可以得到相應的識字教學效果。
比如,在一年級上冊“識字1”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的是《一去二三里》,這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一首詩歌的意境對10個數(shù)字進行相應的認識。當學生學會了其中的10個數(shù)字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這首古詩中對這些數(shù)字進行反復誦讀,從而整體認讀這些漢字。再比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識字6”這個知識部分的時候,課文展示出來的是幾組漢字:“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爺爺 奶奶 小丁丁/ 蒲扇 竹椅 螢火蟲/ 牽牛 織女 北斗星。”表面上來看,這些都是具體的一串詞語,但是仔細分析后得知這些詞語都是較為典型的事象,留下很多的空白空間。教師引導小學生對這些具體的事象進行想象和補充,最終描繪出一幅夏夜在院子中乘涼的場景來。通過漢字認識和閱讀以及運用,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加入到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最終有效學習這些漢字。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眾多教師沒有注重學生的識字能力,這是不可取的。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沒有較多的學習經(jīng)驗,無法掌握較多數(shù)量的漢字。因此,教師要從傳統(tǒng)漢字學習基礎上,針對學生心理和學習實際,結(jié)合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通過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漢字進行有效認識,從而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 謝東裕. 現(xiàn)代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M]. 北京:語文出版社,2014.
[2] 馬守章.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 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