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婷婷
摘要:《傲慢與偏見》是奧斯丁早年的一部作品,在開始動筆的時候被稱為《最初的印象》,該部作品講述了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和達西之間因為傲慢和偏見,分分合合的故事。這本書的主題思想就是講述同一階層的不同女兒他們面對婚姻愛情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作者本人的婚姻愛情觀。當代社會是個浮躁的社會,具有許許多多的不確定因素,而身處其中的女大學生正是處在婚姻和愛情選擇的前沿位置。雖然她們是大學生但是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卻并不十分全然全面。所以在該時期《傲慢與偏見》這樣的作品對于我國的當代女大學生的婚姻觀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傲慢與偏見》;婚姻觀;當代女大學生
婚姻話題是一個亙古流長的話題,它的產(chǎn)生是由于在原始社會時,女性在孕期不能采集野果和狩獵,因此需要男性在這段時間照顧孕期的母子,而想要男性照顧孕期的女性及其腹中的孩子,那么就必須保證腹中的孩子是該男性的,于是此時原始社會的多偶制就演變成一夫一妻制,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了一種禮儀和儀式來證明這個女人和這個男人開始組建家庭,如此就產(chǎn)生的婚姻這個概念?;橐龆衷跐h語言文字當中皆是形聲字,婚代表的就是女子在黃昏時候出嫁。女子出嫁自古都有多種詩句來代表她們在婚時,婚后的不同生活狀態(tài),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婚姻祝愿曲,也有“采葑采菲,無以下體”的怨念曲?;橐鲞@一亙古流傳的不變的話題,在不同的時代常常只會因為文化制度體制觀念的不同而存在細微的差別,而那種人性深處的渴望而不強求的因素是一樣的?!栋谅c偏見》一書講述了英國鄉(xiāng)紳班納特有個待字閨中的女兒,他們在面對婚姻愛情時候的不同選擇,她們雖然是活在18世紀英國的,但是實際上對于我們今天的大學生的婚姻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一、當代社會的婚姻觀念中的一些問題
前些年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寧可坐在寶馬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代社會,女性的婚姻觀念,而中國家庭內(nèi)部,女方家長對男方的要求都是“車子,房子,票子”,這又從另一側面看出當代社會女性家庭對婚姻的一種觀點和看法。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筆者不用多言,觀者也自是可以窺見一二。而這樣的問題在《傲慢與偏見》一書中也有反映,文中的班納特太太幫女兒們物色人選的時候,就是以有錢單身漢賓利為女婿的標準,她一心一意要將自己的女兒簡嫁給有錢的賓利,最后卻并不成功,空留簡的滿腔愁緒。這樣的以金錢至上的婚姻觀最后被沒有獲得作者的認同,但是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確實有發(fā)生。筆者以為婚姻的目的是為了尋找一個你人生的伴侶,這個人是無論你貧瘠還是富有,它都會陪你走過一生的那個人,可能在未來的時間里,愛情會因為時間的洗滌而褪色,但是那種因歲月而積累起來的責任和依賴甚至是習慣,會讓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為朋友,一個彼此都認同的朋友。當然這件事情的起點是兩人價值觀的相同或相似,如果三觀不同,即使戀愛的過程再美好,未來也將走向墳墓。
二、自尊自信的獨立女性意識婚姻觀
《傲慢與偏見》當中我們明顯感覺到作者對二女兒伊麗莎白婚姻觀的肯定,伊麗莎白是個自尊而且自信的女性,在面對達西在舞會上評價自己的長相還可以“容忍”時,伊麗莎白并沒有因此而自卑或者是不快,而是覺得他太自負而且傲慢;在后來面對對自己動心的達西的追求的時候,她在得知達西并沒有將該有的遺產(chǎn)給維克漢姆時,對達西的偏見就更深了,因為實際上達西將遺產(chǎn)給了他,結果他卻將錢給輸了。一次達西的追求并沒有成功。伊麗莎白是位獨立自尊自信的女人,她在面對事物的時候有自己的一個評價標準,可以說是個獨立的人。這樣的一份自尊和自信,以及獨立的意識觀念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需學習的。
波伏娃在《第二性》當中曾有言:“女人一開始并不就是女人,是后來變成了女人”。筆者很是認同這句話,女人一開始在生產(chǎn)生活當中和男性一樣是平等的進行勞作,從而養(yǎng)活自己的??墒呛髞黼S著社會制度的演變,或者說是女性被迫的放棄自我的勞動權利,于是喪失生存權利的女性成了男性的附庸,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男性主導,女性的依附史,于是我們在《儒林外史》當中看到:“若非婦女生,吾將絕之”的言論。而隨著工業(yè)文明的到來,女性走出了閨房,走向生產(chǎn)線上,于是隨著經(jīng)濟的獨立,女人開始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女性要怎樣做才能獨立,這種獨立不僅僅指的是經(jīng)濟地位上的獨立,還有思想觀念上的獨立。
《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是位經(jīng)濟不獨立,但是思想意識獨立的女性;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眾所周知,沒有經(jīng)濟的獨立,就不可能換來精神的獨立??墒钱斀?jīng)濟獨立的時候,許多女性其實并不具有思想和意識上的真正獨立,回歸家庭依然是許多女性必須也是必要的選擇,筆者以為經(jīng)濟和思想的獨立是必須的,可是在當今的中國,并沒有孕育出一個大的環(huán)境,允許女性徹底的獨立,于是筆者以為在具體的婚姻當中,一些必要的妥協(xié)還是必要的,婚姻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家庭幸福,只要這個終極目的達成了,那么這個方法其實并不很重要。
三、以和為貴的家庭觀念
注重家庭的和諧是傳統(tǒng)儒家家庭觀念的內(nèi)核,無論在現(xiàn)在還是在過去,甚至是未來,打造一個和諧的家庭關系都是婚姻的終極目的。在唐高宗的永徽年間,有一位大臣的家庭關系十分和諧,引起皇帝的興趣,高宗問他怎樣才能治家有方,該大臣用筆寫了滿紙的忍字。俗話說:“忍字頭上一把刀”,隱忍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可是在婚姻和愛情當中確實十分重要的,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而這一點《傲慢與偏見》當中的達西在處理他跟伊麗莎白之間的愛情矛盾的時候就十分的理性,他并沒有因為伊麗莎白對自己的偏見而埋怨她,反而用書信的方式去解釋清楚事情的原尾。這種對情緒的把控是男女雙方都必須具備的,因為婚姻的幸福與否不是一個人說的算,它是兩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如果單單只是學會控制情緒,那么這樣的家庭依然是不可長久的,元稹就曾經(jīng)有言:“貧賤夫妻百事哀”,在《傲慢與偏見》當中我們不可否認達西的經(jīng)濟條件是他們愛情和婚姻的基礎,雖然在書中的班特納夫人將金錢作為婚姻的唯一標準是不恰當?shù)模谴_是可以理解的。筆者以為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并不是男性單獨承擔的,在今天這個社會女性和男性一樣都必須成為雌雄共同體去生活和工作,面對一些具體的經(jīng)濟問題,如:買房買車這樣的問題,筆者以為應該根據(jù)原生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而言,如果男性原生家庭的經(jīng)濟基礎很好,或者是還行那自然不是問題;而那種原生家庭買不起房車的,筆者以為女性應該理解和懂得是為什么,而男性也應該知道自己必須要為自己所選定的人生的另一半的做些什么。對于女性而言,婚姻的關鍵因素根本就不在于房子、車子,而是在于這個男性是否真正可依賴,可依靠,有未來。
四、總結
總而言之,《傲慢與偏見》當中的感性和理性因素對于當今的女大學生的戀愛和婚姻觀的形成具有指導意義,是思想和經(jīng)驗都還沒有成熟的青年女性必讀的一本好書。
參考文獻:
[1]張錄平.感性與理性的婚戀觀左右下的婚姻關系——淺析《傲慢與偏見》中的婚戀觀[J].信陽農(nóng)林學院學報,2015,25(03):77-79.
[2]吳童.《傲慢與偏見》的婚戀觀及其對當代人的啟示[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1):66-71.
[3]劉旺余.影片《傲慢與偏見》中的婚戀與婚戀觀[J].電影文學,2013(24):69-70.
[4]趙娟.《傲慢與偏見》中的婚戀觀[J].語文建設,2017(11):56-57.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