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摘要]在作文教學中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認為自己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缺少生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然就寫不出好作文,因此討厭寫作??蓪嶋H上學生寫不好作文不僅僅是因為缺少生活,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缺少發(fā)現素材的心靈和眼睛。幫助學生尋找寫作素材,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生活,用眼觀察生活,用手記錄生活,通過這些方法切實有效地提高其作文水平。
[關鍵詞]作文;生活;感受;觀察;記錄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8)070016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葉老在《文章例話》中也指出:“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鄙顚τ趯懽鞯闹匾钥梢娨话?。
的確,寫作離不開生活。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弊鲲?,先要有米;作文,也得先有“米”——寫作素材?!懊住睆哪睦飦??從生活中找。
一、用心感受生活
跟學生一提寫作,他們立刻會愁眉不展,抱怨:“我們的生活那么枯燥,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天天如此,有什么好寫的?!爆F在的學生學習壓力大,平時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缺少多彩的生活,寫作時當然就缺少了素材,難怪他們會討厭寫作。在學生感嘆無“米”可“下鍋”時,教師更多的要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從枯燥的生活中發(fā)現多姿多彩。學生寫作難,不僅僅是因為缺少素材,有時即便有素材,也不會用心去感受發(fā)現,渾然不知活生生的素材就在身邊。
例如,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去春游,我想這回學生總該有寫作素材了吧??伤麄儗懙拇河巫魑模皇抢蠘幼印浟艘黄魉~,就是干巴巴地寫了一件簡單的事,毫無可讀性。
在作文評講課上,我讀了幾篇典型的糟糕作文,學生聽后都笑了,我隨即問:“同學們,春游那天你們不快樂嗎?”他們竟然異口同聲地回答:“很無聊!”我很吃驚地問:“那與平時上課相比,哪個有趣?”他們無語了。我順勢引導:“那天,天氣不錯,不冷不熱;景色也不錯,桃紅柳綠;心情更不錯,大家一路說說笑笑、玩玩鬧鬧,賞花的賞花,劃船的劃船,燒烤的燒烤……你們不快樂嗎?什么事兒都沒有發(fā)生嗎?”這時,他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當天的各種樂、趣、囧……于是,我提醒他們:“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發(fā)現素材的心靈。很多美好的事物,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感悟,甚至思考,才能品出美好來?!蔽易寣W生用心再回味一下春游那天發(fā)生的種種事情,要求他們寫二次作文。于是,“春游趣事”“春游怯事”“春游囧事”“春游窮事”紛沓而來。雖然他們的語言功底不厚,但都寫出了真情實感。下面是學生的作文片段。
“……猛一縮脖子,卻被一枝開得正盛的桃花打到頭上,花姿灼灼,花貌芳菲,我竟一時看晃了神。所謂春色,也不過如此罷了。這等美事落在我頭上,足矣,足矣……”“在游覽路上,我們聊著天兒,哼著歌兒,一路歡笑相伴,一路花海相隨,十分愜意?!薄罢冶榱巳淼目诖珱]有一個口袋里有‘毛爺爺,‘小姑娘,你的烤腸還要不要?。坷习迥镩_口問道,我尷尬地回答:‘不,不要了,不好意思啊。那老板娘以一種鄙夷的眼神看著我,我幼小的心臟經受不住老板娘那凌厲的眼神,于是便逃似的跑開了……”
學生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但若不夠用心,這素材就白白浪費了。所以要鼓勵學生用心感受生活以及身邊的人、事、物、景,才能積累豐富的素材。
二、用眼觀察生活
向生活找素材得用心,但光有心還不夠,還必須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火眼金睛”,這雙“火眼金睛”要從生活的八卦爐中“煉”出來。
觀察是煉就“火眼金睛”的好方法,也是學生寫作的基石和源泉。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呢?誠然,“生活及生活中的一切,需要細心觀察,更需要理性思考,從而獲取鮮活而豐富的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要求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以身邊熟悉的人、事、物、景為觀察對象,多層次、全方位地觀察,認真思考,全面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我們要讓學生明白校園和家庭生活中都有鮮活的作文素材,只要睜大眼睛,仔細觀察,用心發(fā)現,必然會有所收獲。校內的各種活動,比如文藝演出、運動會、書畫創(chuàng)作比賽等都是極好的寫作材料,即便是再平常不過的課間10分鐘,也可以成為很好的寫作素材。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觀察能力有所提高,課間10分鐘在他們的筆下比以前生動了許多:“也有的不甘落后,雖然屁股還在椅子上,但身體和腳已經向旁邊傾斜了45°,一手搭著課桌邊沿,一手拿著數學作業(yè),肘著大腿,構成一幅完美的軸對稱圖形……”“張文博不安分地在座位上扭來扭去,雖然做著眼保健操,臉上卻狡黠地笑著,不知在謀劃什么惡作劇……”
除了校園,家庭生活也是學生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但他們往往熟視無睹,認為這太平常了,沒有什么好寫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善于引導他們學會多角度地觀察家中的人、事、物,從而豐富作文素材。
為了鍛煉學生多角度去關注自己的家庭,可以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作文。例如,我要求學生寫一篇介紹爸爸或媽媽職業(yè)的文章,本以為這是一篇很好寫的作文,沒想到學生非??咕?,這讓我很吃驚,原來他們對朝夕相處的父母竟如此“陌生”,這更堅定了我要求他們寫作此文的決心。我提醒學生:“給你們一周的時間,走近父母,用你們的雙眼仔細觀察,用心體會,去了解父母工作的特點,感受他們對自己工作的體會,然后完成寫作?!?/p>
一周后我批閱了學生的作文,有了這樣的收獲——“原來做會計也不是那么輕松的,它不僅要求媽媽做事細心周密,還得與時俱進,所以連很討厭電腦的媽媽也不得不天天跟電腦打交道,學習財會電算化等一堆軟件……”“我本以為爸爸是個老板,每天老是睡懶覺,我都上半天課了他才去上班,很輕松,沒想到他的壓力那么大,看來做老板也不容易??!”經過細心觀察,學生不僅寫出了生動的文章,而且更有意義的是,他們了解了父母的不易,多了一分對父母的體諒與感激,多了一分對現有生活的珍惜。
在作文評講課上,我與學生一起分享了他們的收獲:很多時候,熟悉的東西反而會被我們忽視,所以我們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這樣才不會辜負生活,辜負身邊的人。仔細觀察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素材的豐富多彩,多了一分感激,多了一分珍惜。
三、用手記錄生活
細心觀察,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這依然不夠。想讓學生寫作時得心應手,就要有足夠的材料,這需要培養(yǎng)學生隨時把生活中的素材進行分類記錄的好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發(fā)現,讓學生寫一篇類似的作文,他們總是重復同一件事,沒有新意。比如,讓他們寫“難忘的……”,總離不開這幾件從小學就開始寫的事——媽媽在雨夜背我去看??;老師帶病給我們上課;同學在放學路上為我撐傘……這些都是學生作文素材儲備不足的表現。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要想辦法打破這種局面,讓學生從一開始就養(yǎng)成儲備素材的好習慣,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養(yǎng)成每天寫隨筆的習慣。宋代文豪歐陽修就曾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彼未硪晃恢娙嗣穲虺家搽S身帶著口袋,想到好的詩句就隨時記下來。讓學生每天寫隨筆是儲備作文素材的一個重要方法,同時也要對學生寫隨筆提出明確要求:不能記流水賬;寫下一天中記憶最深刻的事,如最感動的、最開心的、最有趣的、最難過的。教師定時收閱,并把優(yōu)秀的隨筆打印出來,在班內交流,以督促、分享的方式促使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
學生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積累后,作文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許多充滿生氣的內容:
“她把張帥的耳朵往上一扯,揪起來,愣是叫他跳了圈四小天鵝,她這才消了氣,‘炸毛也扁了下去,將筆袋撿起來,坐回自己的座位上?!?/p>
“大陽臺上有一個玻璃房,里面有一盞紫外線燈,每到4、5月的夜晚,點開紫外線燈,便有飛蛾飛來。幽幽紫光下,飛蛾們格外美麗。”
“看出了我的疑惑,那位婦女說:‘這是一瓶治腳崴傷的膏藥。我朝她笑笑,心中涌起悔意,卷起褲管,露出腳腕。她在我的腳腕上慢慢地涂抹,十分輕柔,像媽媽在給我按摩,很是舒服,我心中的悔意卻更濃了……”
“……清澈的眼眸中透出的是無比閃耀的光芒,這時的她正如一朵面對太陽綻放的向日葵,絕美而又動人……那一刻,她是我心中的最美……”
付出總會有回報,只要我們讓學生堅持寫隨筆,他們的素材就會越來越豐富,寫的作文也會越來越好。
其次,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不僅要重視生活經驗的積累,還要重視閱讀這種很直接有效的積累方式。著名兒童文學家梅子涵說得好:“閱讀和寫作的關系,閱讀對寫作的意義,是不經意間漸漸發(fā)生的。你讀的那些故事,故事里的語句、詞匯,故事里人物說的話,故事里含有的道理和感情……多多少少會留在你的記憶里。”確實,閱讀于作文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用筆記錄下自己的讀書所得不失為儲備作文素材的另一種有效方法。教師對學生寫讀書筆記應有明確的要求: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閱讀中,把遇到的名人名句、優(yōu)美語句摘錄到專門的筆記本上,有時還可以寫上自己閱讀的感悟、思索等??傊?,培養(yǎng)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使他們在寫作時得心應手,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無痕的交融。
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觀察,用筆去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平凡的生活也能讓我們發(fā)現它的多姿多彩。在學生的身邊,時時刻刻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親身感知體悟,認真篩選,在生活中找到合適的素材。為此,教師應和學生一起一路追尋,一路踐行,在前進的道路上,與學生共同成長。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