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電學實驗中考題難度等級屬于D組題(最難)。筆者從命題的角度進行了三點解讀和一條專題復習建議。
關鍵詞:命題;測電阻;復習
一、 命題素材依標扣本,讓有能力的學生跳一跳夠得著
本試題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發(fā)展水平,以能力立意,有較大難度,但緊扣初中物理教材,以初中物理“課標”為依據(jù),命題意圖明確,考查的知識點不超“標”、不繁不偏不舊,能夠使“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利于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yè)生的實際學業(yè)較高要求的發(fā)展水平;有利于落實物理課程標準所設定的較高要求的課程目標,引導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有利于教師和部分優(yōu)秀學生的發(fā)展,促進教學方式改進和提升;有利于為高一級學校在綜合評價基礎上擇優(yōu)錄取學生提供客觀的依據(jù);也有利于發(fā)展初中學生學習初中物理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 注重實驗探究與分析,科學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中要求學生具有問題批判質(zhì)疑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本試題從學生的實際學習中取材,注重實驗分析與推理,它與多數(shù)學生的整體思維水平相適應,有利于考查學生從實際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處理解決問題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能夠培養(yǎng)學生“基于事實證據(jù)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jié)論提出質(zhì)疑、批判,進而提出創(chuàng)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zhì)”。
三、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較高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本試題強調(diào)學生要對實驗目的、實驗過程有思辨的能力,力求學生能正確選擇與使用常規(guī)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電路圖,通過合理的操作、細致的觀察、科學的推理論證得到合理的設計與測量。它打破常規(guī),主要利用一只電流表和一份說明書測量一只未知電阻,有效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或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給思維拓展留有空間,也具有較好的區(qū)分度和選拔功能。
為此,針對上述試題特點,復習中也為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教師還是應強化夯實基礎,讓學生所學“知識”不是停留在機械記憶上,而是能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進行有效的專題復習,有針對性地提醒學生注意以下的一般復習思路:(1)熟悉實驗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驟;(2)會控制實驗的條件;(3)會使用儀器、設計實驗方案;(4)會觀察和解釋實驗現(xiàn)象;(5)會分析、推斷實驗結(jié)果、能得出相應的結(jié)論或結(jié)果;(6)善于對實驗進行過程性評價。與此同時,這些要求也是對學生平時學習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進行的一次考驗,對學生要注重平時的學習歸納和整理、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樣學生的思維上才會有深度和廣度,能夠做到游刃有余。由此,針對本試題可設立“特殊條件下的電阻測量”專題進行如下變式復習:
方法1:利用串聯(lián)分壓法測算出未知電阻——定值電阻R0已知,如圖1所示,先后測出兩次電壓值;或用滑動變阻器(滑片打到最大阻值端,且最大值已知)替代定值電阻,如圖2所示,先后測出兩次電壓值;或用電阻箱替代定值電阻(圖略)。
方法2:利用并聯(lián)分流法測算出未知電阻——定值電阻R0已知,如圖3所示,先后測出兩次電流值;或用滑動變阻器(滑片打到最大阻值端,且最大值已知)替代定值電阻,如圖4所示,先后測出兩次電流值;或用電阻箱替代定值電阻(圖略)。
方法3:利用等效法測算出未知電阻——電壓等效,如圖5所示,先后控制兩次電壓值相等;電流等效,如圖6所示,先后控制兩次電流值相等。
方法4:利用方程法測算出未知電阻——電源電壓恒定,且定值電阻R0已知(可用滑動變阻器替代,最大值已知,圖略),利用電流表和開關短路掉定值電阻R0或Rx,如圖7所示,先后測出兩次電流值;或滑動變阻器(最大值已知)的滑片先后兩次打到最小和最大阻值端,如圖8所示,先后測出兩次電流值。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許志.中考復習課例題教學復習探討[J].物理教師,2015(3).
作者簡介:孫紅文,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