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華
【摘 要】教育質量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提高教育質量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隨著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管理模式和課堂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勢頭。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形式而輕效果,忽視了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農村學校 提高 教育質量 策略
一、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認真學習師德理論和師德典型人物的事跡。具有良好的思想是干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充分利用每周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師德理論和師德標兵的典型事跡,強化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
第二,經常學習領會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深刻理解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所肩負的使命,明確工作方向,增強工作動力。
第三,經常學習學校規(guī)章制度,發(fā)揮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力,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第四,認真鉆研新課標,明確每門學科、每冊教材、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有的放矢。
第五,大力開展崗位練兵。積極開展業(yè)余自學,不斷給自己充電,充實和更新已有知識,用生動豐富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認真開展以“三字一畫三訓練(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簡筆畫和普通話、數(shù)學基本功、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的基本功訓練,夯實教學基本功。
第六,多向同行學習。多觀察優(yōu)秀課堂教學,尋求最佳教學方法,提高自己駕馭課堂和新教材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第七,學習新技術。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等新型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八,強化校內部管理,向管理要質量。這是以校長為核心的學校管理層已經形成或者說應該形成的共識。
二、學校管理特別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教師管理。對教師要嚴格要求,努力使各項規(guī)章制度落到實處,同時要關心照顧,盡量幫助教師解決工作、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解除教師的精神壓力和思想包袱,以使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
第二,加強業(yè)務工作管理。建立常規(guī)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學年綜合評價與平時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監(jiān)管機制,通過監(jiān)督,使每個教師做到認真?zhèn)湔n、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和考核,教學工作按“鉆研要深、備課要實、講課要精、輔導要細、要求要嚴,效果要好”的基本要求開展。
第三,加強班級管理。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班風的優(yōu)劣直接反映校風的好壞。實行班級量化考核,將結果與評選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班集體直接掛鉤是加強班級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第四,加強學生管理。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只有加強學生管理,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育質量才會成為可能。一是嚴慈相濟。嚴格要求學生,幫助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為學生搭建展示特長的平臺,盡量多地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三是要求老師跟緊、跟好班級,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談心、疏導或進行家訪,給予學生幫助,讓他們健康成長。四是要做好新形勢下的理想教育,幫助全體學生樹立“讀好書是為自己將來發(fā)展打好基礎”的理念,盡量沖淡新“讀書無用論”對他們的影響。五是堅決杜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不斷改進教師的教育方法,努力讓學生樂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六是積極構建和諧校園、平安校園、快樂校園,著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七是多組織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增強校園生活對少年兒童的吸引力,提高入學率和鞏固率。
三、注重制度創(chuàng)新
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狠抓落實是強化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的不斷發(fā)展需要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作保證。制度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根據形勢的發(fā)展適時對原制度進行修訂完善并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發(fā)揮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力。建立和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校要多方設法籌措經費,設立多種獎項,獎勵教育教學工作中業(yè)績突出的學班級、教師和學生。應重獎為提高教育質量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校要努力創(chuàng)設公開、公平、合理的競爭激勵機制,使廣大教師在工作過程中自覺、積極、主動、無私、全身心的投入,同時應該對工作責任心不強,教學質量不高的教師進行談話,做到獎優(yōu)罰劣,獎罰分明。
四、加強以“五課”為主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活動
校本教研活動的意義在于解決本校、本班、教育工作者本人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它應該成為學校特別是教師的自覺行動。但很多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卻不是這樣,往往是圖形式,走過場。我們應該在認真分析、討論的基礎上,針對薄弱學科和教育教學中的突出問題,確定學校和個人的校本教研專題,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專題研討活動,認真研究,及時記錄、反思、總結,把研究所得經驗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使問題不斷得到解決,學校就會不斷發(fā)展,教師素質就會不斷提高。
五、努力搞好家校共育
教育好一代人不僅是學校的事情,更是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責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除了認真、細致地做好學校各項工作外,還應該積極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溝通。進行家訪,或把家長請到學校來,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出勤、學習、思想表現(xiàn)等情況,與家長交流教育方法,幫助家長通過正確的途徑,配合學校、教師共同教育好孩子。
總之,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將會工程質量產生影響。“教育無小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抓好每一個細節(jié),認真研究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踏實走好每一步,才能使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yè)向著我們所期待的結果一步步走近。
參考文獻
[1]淺析小學教學質量管理的現(xiàn)狀及提高教學質量的路徑[J]. 曲輝,王淑清.學周刊.2018(05)
[2]小學教學質量管理的現(xiàn)狀及提高教學質量的路徑選擇[J]. 曲靜.中國校外教育. 2010(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