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瑩 鄧梁
【摘要】音樂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通過“體態(tài)律動”來組織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通過自己的身體動作來感受和體驗音樂,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實現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律”與“動”,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動起來,通過自己的感悟來形成自己體驗,提高自己的音樂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快樂地學習音樂知識。
【關鍵詞】“體態(tài)律動”;審美能力;音樂知識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指出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音樂學習能力,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感知和體驗的方式來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實現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體態(tài)律動”的音樂教學方式會激發(fā)學生與生俱來的對音樂的體驗能力,使學生可以增強節(jié)奏感,感受音樂的旋律,體驗音樂的氛圍,進而誘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實現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關注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律”與“動”,會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通過自己的體態(tài)律動來展現音樂的美和無窮魅力,營造一個輕松、快樂而且和諧的音樂課堂,促進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的概念和內涵
達爾克羅茲是瑞士這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家,他認為:“人類的情感是構成音樂的一個重要部分,而身體動作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有效方法?!彼P注到音樂和體態(tài)律動之間的關系,進而創(chuàng)立了“體態(tài)律動”音樂教學法?!绑w態(tài)律動”教學法也就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身體動作來體驗和感悟音樂,形成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學生用身體動作來表達音樂,感悟音樂是音樂初學者的最初啟蒙狀態(tài),它可以激發(fā)學生從聽覺、視覺、感覺等多個方面去理解音樂,在心中形成自己的音樂認知,使學生在心中形成對時間、空間和能量之間的聯(lián)系。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音樂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音樂意識,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體態(tài)律動”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作用
(一)喚醒本能,熟悉音樂形式
“體態(tài)律動”是借助學生的身體運動來感悟和理解音樂,在學生的運動中去感受和體驗音樂,有利于喚醒學生的本能,使學生可以自主地去感受和表達音樂。學生在這種音樂形勢下可以通過自己喜愛的方式動起來,用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來展現音樂,使身體處于一種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學生的表現能力得到了最大化的發(fā)揮,使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最原始的對音樂的感悟來表達,促進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音樂理解能力。
(二)簡化音樂,便于理解音樂
教師鼓勵學生通過身體動作的方式來表達音樂是一種直觀的展現,學生可以隨意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來表達,簡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過程,使學生可以通過一種開放式的表達來理解音樂,探究音樂形象,進而形成自己的理性認識。學生通過自己的“體態(tài)律動”會將音樂中的形象,通過自己的動作表達出來,有利于學生形成直接、客觀的認識,進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形式,感悟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
(三)親近音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態(tài)律動”的方式來親近音樂,鼓勵學生大膽地思考,主動地表達,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在想象中綻放。教師采用“體態(tài)律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表達音樂,會給學生提供表達自己和展現自己的舞臺,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邏輯思考和推理判斷,勾勒出音樂中的形象和畫面,通過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提高,有利于學生理解音樂內部的邏輯規(guī)律,感受音樂的魅力。
(四)方便鑒賞,提高音樂素養(yǎng)
教師鼓勵學生通過“體態(tài)律動”的方式來探究音樂,理解音樂,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了課堂探究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課堂的主體。音樂是需要學生用心去感悟和體會的,這樣有利于學生將音樂知識與自己的感官聯(lián)系起來,進而更好地去體驗和感悟音樂,形成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學會審美。學生在“體態(tài)律動”中會融入到這個環(huán)境中,通過自己的鑒賞和審美實現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
三、“律”與“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一)應用“體態(tài)律動”感受音樂要素的魅力
教師要從最基本的音樂要素來引導學生,使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鑒賞,提高自己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強弱、音色,利用恰當的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的魅力,在體驗和感悟中提高學生對音樂要素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在學習《哎呀!瑪麗亞丟了寶石花》的時候,為了使學生認識到這是一首加勒比海地區(qū)的游戲歌曲,速度、力度和情緒變化都很大,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在游戲的“體態(tài)律動”中感受到音樂的強、弱力度。教師從全班學生中找出一名學生來充當“瑪麗亞”,之后鼓勵學生通過合唱的方式來演唱A旋律,與此同時教師傳寶石花,A段旋律結束時,手里拿著寶石花的學生保持不動,以免暴露。接著,學生演唱B段旋律,演唱的時候學生要注意控制聲音的強弱,這是引導“瑪麗亞”去尋找寶石花的暗示。當寶石花距離瑪利亞較遠的時候,學生演唱的語氣要弱一些,暗示瑪麗亞寶石花離這里很遠,唱出“p”的力度;當瑪麗亞距離寶石花比較近的時候,學生就可以用“f”的演唱方式來幫助學生,暗示學生語氣很強,離寶石花很近;游戲中,學生還可以變化語氣,演唱出越來越近時“<”,這種漸強的語氣。通過游戲,學生會很好地感受到音樂的節(jié)奏和強弱,在游戲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趣味,進而理解音樂的基本要素,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
(二)運用“體態(tài)律動”表達音樂的動人情趣
音樂之所以迷人,會成為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娛樂方式,就是音樂具有動人的情趣,會給人帶來一種輕松、愉快和自由的情感,進而使學生可以融入到音樂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感受到音樂思想。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音樂,給音樂提供了無限的空間,激發(fā)學生想要去理解和探究音樂的情感。教師在“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的指導下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來表達音樂。表演是按照學生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來表達音樂的內容美,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展現音樂中的情景和故事情節(jié),進而使音樂變得耐人尋味、更加生動形象。例如,在學習《土風舞》的時候,教材引進了一種新的音樂節(jié)奏,“×× ××|×××|×× ×0|”,使學生在鑒賞中可以感受到音樂的情緒歡快熱烈,體會F大調,感受到2/4拍的旋律。為了使學生可以很好地感受這種音樂節(jié)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體態(tài)律動”的方式來展示音樂,表達自己的理解。展示中有的學生通過拍手的方式來表達節(jié)奏,有的學生通過跺腳的方式來表達節(jié)奏,還有的學生通過點頭的方式來表達節(jié)奏……展現出了自己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展現音樂歡快、熱情的旋律,通過手舞足蹈的方式來展示歌曲情緒高昂、歡快、熱情的意境和特點。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歌唱的形式來表達音樂,通過對歌曲的理解,學生會在唱歌的時候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同時加上恰當的情感和動作。歌唱《土風舞》的時候,學生要表達出人民喜慶豐收、歡歌跳舞的情景,進而表達出音樂的音高和節(jié)奏,使歌曲耐人尋味。歌唱展現和表達音樂的狀態(tài)美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學生要主動地進行發(fā)聲練習和呼吸,學會用“體態(tài)律動”的方式來表達音樂。
(三)采用“體態(tài)律動”享受音樂的藝術美感
音樂的表達形式和表達風格是不同的,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藝術的美感,使學生可以融入到音樂中,主動地去探究音樂、享受音樂。教師要鼓勵學生探究音樂中的變化音和變化節(jié)奏,積極地感悟和理解,主動地去表達,提高學生對音樂主動認知。學生參與到“體態(tài)律動”中會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風格,通過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達音樂,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查爾達斯舞曲》的時候,音樂中出現了慢板“拉紹”與快板“弗里斯”兩種不同的音樂形式,通過不同的速度來表達情緒。為了使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體驗來感受不同的音樂速度,在聆聽拉紹主題的時候,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手之舞”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學生通過聆聽音樂,借助自己的手來表達音樂節(jié)奏的強弱和旋律的高低,在手臂的揮舞中形成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在聽令弗里斯主題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節(jié)奏大師游戲。游戲中“手掌”和“腳丫”的圖象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學生在體驗中分辨音色,感受不同的音樂強度,進而通過自己的體態(tài)律動來表達。
(四)活用“體態(tài)律動”展現音樂的豐富內涵
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提出,體態(tài)律動教學須符合課標基本理念,必須以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基礎。因為通過“體態(tài)律動”教學有助于學生按照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現出音樂的形式和音樂的內涵。音樂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是非常豐富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表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演唱,表達音樂的情感美。只有學生融入到音樂中,才能夠真正地理解音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內涵。例如,在學習《十個小印第安人》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拍手的方式來使學生認識到歌曲中| × × × × × :‖這個節(jié)奏是安全的,表示可以前進;| × × 0 × × 0 :‖這個節(jié)奏表示有猛獸來了,需要躲起來;而| × × × × × 0 :‖則表示目前很危險,抓緊時間往后退。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和體驗會在練習中感受到體態(tài)律動表達的豐富情感和內涵,進而快樂地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總之,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積極地采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去體驗和感悟音樂形式,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學生通過不斷地嘗試、表達和感悟就會理解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可以很好地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進而實現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蔡覺民,楊立梅.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謝嘉幸.音樂的“語境”—一種音樂解釋學視域[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5.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韓志友.音樂課中運用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的實驗[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