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軍
【摘要】寫字不僅是小學階段技能訓練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人的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探索小學生寫字教學的方式方法,對提高學生寫字訓練效率,提升寫字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寫字教學;遷移理論;訓練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目前小學寫字訓練存在的問題是有的學校和教師對寫字雖有 一定的重視,但寫字指導方法不到位;學生寫字不得要領:要么橫不平,豎不直,筆畫書寫不過關;要么寫的字不成結構,橫不成行,豎不成列,松松垮垮,沒有章法。如何提高寫字訓練效率,讓每個學生都寫一手規(guī)范工整漂亮的字?我把遷移理論引入了寫字訓練中。遷移,是指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動作技能、情感和態(tài)度對新的學習的影響。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遷移可分為兩類,一種是非特殊遷移,即原理和態(tài)度的遷移;一種是特殊遷移,主要是動作技能、機械學習的遷移。實踐證明:利用情感、態(tài)度和動作技能遷移的原理可以提高寫字訓練的效率。
一、情感的遷移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她傳承了中華幾千年的文明。漢字方方正正,就像一個個建筑物,本身具備了藝術的對比、平衡、穿插、均勻等因素。橫、豎、撇、捺、折、點,每一筆畫都豐富多彩,跌宕多姿,充滿了變換的效果。一篇書寫規(guī)范、工整、漂亮的漢字總能讓人賞心悅目,充分領略到漢字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因此,要想寫好漢字就必須認識漢字,幫助學生學會欣賞漢字的美,加深對漢字的情感,激發(fā)寫好漢字的動機。
我通過采用定期作業(yè)展覽或書法競賽等方式,借評選“我心目中最美的作品”“寫字最棒的人”等光榮稱號,從而激發(fā)學生認真寫字的強烈愿望,促使他們寫好字,寫美字。我還利用教材上“少兒書法作品欣賞”展示的作品和學生一起欣賞,讓學生感受到書法的美。尤其是,這些書法作品都是同齡孩子書寫的,這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鳴,一種“我也要寫好字”的意愿油然而生。
有了對漢字的了解和深深的喜愛之情,并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寫字訓練中,就會產(chǎn)生寫好字的無窮動力。
二、態(tài)度的遷移
要寫出規(guī)范、工整、漂亮的字,必須經(jīng)過一定量的練習。如果沒有細心、專注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我在教學中向學生講述王獻之、顏真卿、懷素等書法家練字的故事,特別是學了《懷素寫字》《他得的紅圈圈最多》后,學生懂得了學習要有認真細心的態(tài)度及刻苦的精神。這種認知對學生的寫字態(tài)度有很大的促進。
其次,各科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更要練好自己的字,要端正寫字態(tài)度,在黑板上寫字要一筆一畫,端端正正,結體優(yōu)美,切不可潦草隨意,要給學生做好榜樣。記得我在上小學時,一位自然課的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總是一筆一畫,端端正正,認認真真。那位老師寫字的神情、態(tài)度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深深地影響了我。
三、動作技能的遷移
心理學認為:任何動作技能的學習,都必須經(jīng)歷認知階段。教師要加強指導,要指導學生觀察、了解漢字由哪些筆畫組成,要了解字的筆順,構字規(guī)律。這些知識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寫字訓練有積極的遷移作用。
通過日常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學生在田字格里寫字時,不會安排筆畫位置,常將字寫偏,或偏移到左半格,或偏移到右半格,要么將字寫得“萎縮”于下半格,要么將字寫得突出于格外。字的大小與格子不協(xié)調。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說明學生寫字時沒有結構感,沒有空間意識,知覺的精確性差。于是,在寫字訓練的開始,我十分仔細地向學生介紹田字格,介紹田字格的構成及作用,如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準確地把握了這些線及格子,就好比畫圖要先定好坐標,各個筆畫才有了著落。
在語文教材中,課后練習都安排了描紅,這有利于學生熟悉筆畫和字的結構,對臨寫有遷移作用。我引導學生在寫字前先觀察范字,看清字的結構,弄清各筆畫之間的距離和傾斜度,然后在田字格里以橫、豎中線為坐標定好第一筆。第一筆定好了,其余的筆畫就有了依附。我還將要寫的字分筆畫做成“部件”,讓學生拿著“部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拼放,引導學生對范字的每一個字的用筆、筆畫的長短、結構的安排等進行仔細地觀察,認真地琢磨,并且熟記在心,目的是鍛煉學生的結構意識和知覺的精確性。
小學生寫字往往看不出自己所寫的字與字帖上的字在筆畫、結構間有什么不同。因此,我利用投影儀,先將字帖上的范字放大在屏幕上,后將學生寫的字也放大投影在屏幕上,兩相對比,學生就可看出不足之處。
練習寫字可從簡單的字寫起,尤其要重視基本筆畫的練習,要寫好橫、豎、撇、捺、折、點以及各種部首,尤其要加強基本筆畫、變化的筆畫、復合筆畫的臨寫,然后將這種技能遷移到書寫漢字上去,這樣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大大提高了書寫練習效率。此外,我要求學生寫字時,要寫好主筆畫,如“童”字的第四筆“橫”要寫得長一些,要寫得平,第十筆“豎”要沿著豎中線寫,要寫得直。主筆畫寫好了,整個字就顯得工整優(yōu)美。
總之,寫字是一項技能,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每一次練習,每一次經(jīng)驗都對今后技能的提高有遷移作用。小學生應樹立“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寫字,要及時反饋,不斷總結,把每一次練習獲得的經(jīng)驗靈活自如地運用于寫字中,體現(xiàn)在筆畫結構中,這樣就能寫出規(guī)范、工整、優(yōu)美的漢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陳興祥.提高寫字教學效率的對策[J].小學語文教學,2002(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