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曼 王瑾 呂健
[摘 要] 教學評價是教學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山東海事職業(yè)學院2016級五年一貫制航海技術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融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多元智能理論,多維度地動態(tài)追蹤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過程。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證研究,檢測該評價體系是否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關 鍵 詞] 五年制高職英語;多維動態(tài);實證研究;教學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0-0078-02
一、引言
教學評價是教學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茖W、合理的評價體系有助于課程目標的順利完成,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自身學習狀況,不斷改進學習方法。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采用“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根據(jù)《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制訂原則,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職業(yè)崗位適應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然而,目前五年制高職英語評價主要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是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忽視了學生動態(tài)的英語學習過程,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谏鲜鲈?,筆者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全面、科學的五年制高職英語評價體系,動態(tài)追蹤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構建五年制高職英語評價體系
五年一貫制學生不同于普通的高職生,他們的起點為初中層次,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缺乏高效的學習方法,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不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質,較低的學習成績容易給學生帶來挫敗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知識的主要構建者,在教學活動中占據(jù)主體地位,而非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注重過程評價。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普遍具備8種智能,這些智能是相對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它給我們的教學啟示是:教學評價不應是單一的,應該多元化,充分重視學生多元智能的協(xié)同發(fā)展。這些教育理論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平面、單一地去看待學生的發(fā)展,而應立體、多維、動態(tài)地關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
(一)評價內容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傳統(tǒng)的考查單詞、語法、句子的評價內容無法反映學生接受及應用語言的動態(tài)變化。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既包括認知能力,也包括情感因素等其他非智力因素。因此一味地強調認知能力而忽視其他方面不利于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鑒于以上因素,筆者設計了適合我校五年制高職生的教學評價內容,包括課堂出勤、聽力、回答問題、對話練習、值日報告、朗讀練習、課外閱讀、英語隨筆、作業(yè)布置等內容。同時根據(jù)學生學習的不平衡性,對語言基礎較好的學生還設置了相應的拓展訓練,包括英語配音、英語演講、英語故事等環(huán)節(jié)。
(二)評價標準
學生個體化差異的發(fā)展決定了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傳統(tǒng)的以試卷形式的終結性評價無法反映學生英語學習的發(fā)展變化,不利于因材施教。以分數(shù)評價學生英語學習的好壞也不符合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因此,評價標準的制訂既要符合高職生的英語學習目標,同時也要照顧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三)評價主體
傳統(tǒng)學生成績的評定多數(shù)以任課教師為主,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無法體現(xiàn)出來。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就被教師抹煞了,負面情緒、消極被動的一面占據(jù)學生學習的主導地位。非智力因素非但沒有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反而產(chǎn)生阻礙作用。因此,新型的評價體系應兼顧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同伴評價,這三者的有機結合方可給予學生較為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
(四)評價方式
語言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無法反映學生學習語言的全過程。以試卷為主要形式的終結性評價方式,教師為了閱卷的方便,多采用客觀試題,無法全面反映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能有效指導課堂教學。因此急需一種多維的評價方式,跟蹤學生在學習初期、學習中期、學習末期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并通過適時的問題反饋,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評價體系的實施
(一)研究問題
通過采用多維動態(tài)的評價方式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動態(tài)評價和靜態(tài)評價相結合,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這種新型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評價方式是否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二)研究對象
本次實證研究的實驗班是2016級五年一貫制航海技術專業(yè),學生共計36人。對照班是2016級五年一貫制輪機工程技術專業(yè),學生共計38人。這兩個班級都是航海類專業(yè),學生全部為男生,英語基礎相似度高。實驗班采用多維動態(tài)的評價方式,對照班采用以試卷為主的終結性評價方式。研究時間為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該學期18周,共計72學時。
(三)研究方法
實驗初期要求每位學生填寫“學期初期自我評價量表”,主要內容包括:英語學習中的強項和弱項、喜歡的英語課堂活動及課外活動、喜歡的檢測英語的形式、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英語學習的榜樣、自己學習英語的潛質和本學期的學習目標等。
自我評價量表的填寫,一方面使實驗班的每位學生能較為明確地評估自己的英語學習,了解學習中的強項和弱項,確定今后的學習奮斗目標;另一方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教學,提出自己渴望的英語教學模式,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1.創(chuàng)建浸泡式的語言環(huán)境
通過分析自我評價量表,無論是英語基礎好的學生還是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他們一致認為目前的英語教學對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還不是很充分。語言學習需要大的背景環(huán)境,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國內英語交流有困難的人在國外呆上半年,他們的日常交流沒有任何問題。因為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全部是英語,雖然剛開始是被動的接受,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這種耳濡目染的影響提高了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種全方位的浸泡式語言環(huán)境至關重要。
教師的課堂語言要用英語授課,用學生掌握的英語詞匯表達主題思想,雖然這一方式剛開始對基礎弱的學生困難較大,但只要堅持下來學生的收獲還是很大的。對課堂主體的學生來講,聽懂教師的英語授課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記語言的輸出。學生通過回答問題、課文內容概括、即興演講、小組討論等形式,有效地進行語言輸出的訓練。大量的語言輸入、輸出訓練可以在短時間內刺激學習者的語言感知能力,再加上教師、同伴的鼓勵性語言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語言學習的信心,克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
2.課堂內、外,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
大數(shù)據(jù)時代讓課堂內、課堂外、線上、線下教學變得可能。72個英語課時對語言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薄薄的英語課本教學資源也是有限的。課堂上對語言的輸出訓練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盡可能地保證語言的規(guī)范性。課堂外可以發(fā)起形式多樣的拓展模式,如英語角、英語演講、經(jīng)典臺詞對白、英語配音、英語辯論等?;顒忧暗恼Z言準備、活動中的語言參與、活動后的語言總結對英語表達的提升都彌足珍貴。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及網(wǎng)絡的普及為英語學習者帶來了便捷。無論是對初學者還是有語言功底的人來說,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針對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建了“新交互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網(wǎng)絡平臺,教師可以隨時追蹤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不再受傳統(tǒng)課堂時間、地點的限制。
(四)研究結果及分析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實證研究,實驗班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方面有所提高。其中3名學生參加我校第三屆英語演講比賽,1人獲得二等獎,1人獲得三等獎。整個班級的英語學習氛圍明顯好轉。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而是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學生間的合作精神也日益增強,每個人都能看到同伴身上的閃光點。回顧學期初制訂的學習目標,雖然只有34%的學生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但是多數(shù)學生都普遍反映自己學習英語的興趣比以前濃厚了,不再因為個人的喜好而抵觸英語。令人可喜的是,擔任實驗班的任課老師也反映學生的精神面貌更加積極向上了,班集體的凝聚力也更強了。
四、結束語
以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義為基礎的多維動態(tài)英語評價體系符合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差異原則,符合尊重學生的原則。一個學期的實證研究非常短暫,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進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為筆者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在具體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方面還存在不足。比如,寫作方面對學生的反饋不夠及時,線上教學由于網(wǎng)絡的不穩(wěn)定因素導致課堂效率較低,線下教學對學生的指導不夠精細??茖W、客觀的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有助于學習者發(fā)揮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教學評價體系是一個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研究的領域。希望通過筆者的研究,啟發(fā)更多的老師關注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Genesee F,U pshur J.Classroo-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薛榮,朱正東.多元智力理論視野下的外語教學評價[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4]吳斌,鄧笛.語言測試與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0).
[5]陳秀麗.高職英語教學多元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