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種主要由乙酰膽堿受體抗體(AchR-Ab)介導、細胞免疫依賴、補體參與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經(jīng)肌肉接頭突觸后膜,引起神經(jīng)肌肉接頭傳遞障礙,AchR-Ab的產(chǎn)生需依賴T淋巴細胞的輔助作用及各種細胞因子的激活或抑制作用[1]。中醫(yī)藥治療該病多數(shù)醫(yī)家多從脾腎論治,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著名中醫(yī)學家尚爾壽教授認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肝,其病因病機主要為肝腎陰虛、肝風內(nèi)動、風痰阻絡[2]。尚爾壽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應用復肌寧湯治療MG,臨床療效顯著[3]。本研究觀察復肌寧湯對眼肌型MG病人免疫學指標T細胞亞群的調(diào)控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門診及住院的符合納入標準病人54例,其中男32例,女 22例;年齡7歲~79歲(48.50歲±21.49歲);病程2個月至26年(12.54年±7.01年)。就診時雙側眼瞼下垂16例(29.63%),單純一側眼瞼下垂12例(22.22%),雙側眼瞼下垂伴復視或眼球活動受限13例(24.07%),一側眼瞼下垂伴復視或眼球活動受限25例(46.30%)。
1.2 西醫(yī)診斷標準 依據(jù)《中國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1]:①臨床表現(xiàn),某些特定的橫紋肌群肌無力呈斑片狀分布,表現(xiàn)出波動性和易疲勞性;肌無力癥狀晨輕暮重,持續(xù)活動后加重,休息后緩解、好轉。
②藥理學表現(xiàn),新斯的明試驗陽性。③重復電刺激(RNS)檢查低頻刺激波幅遞減10%以上;單纖維肌電圖(SFEMG)測定的“顫抖”增寬、伴或不伴有阻滯。④抗體,多數(shù)全身型MG病人血中可檢測到AchR-Ab,或在極少部分MG病人中可檢測到抗肌肉特異性激酶(MuSK)抗體、抗LRP4抗體。
在具有MG典型臨床特征的基礎上,具備藥理學特征和(或)神經(jīng)電生理學特征,臨床上則可診斷為MG。有條件的單位可檢測病人血清AchR-Ab等,有助于進一步明確診斷。需除外其他疾病。
1.3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醫(yī)診斷學》[5]有關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的診斷標準擬定。主癥:①目珠偏斜(斜視)或目珠轉動失靈(眼球活動受限);②上胞下垂(眼瞼下垂)晨輕暮重;③視一為二(復視);④舌質(zhì)紅少苔或無苔;⑤脈弦細弱。兼癥:①眩暈耳鳴;②視物模糊;③兩目干澀;④急躁易怒;⑤腰膝酸軟;⑥心悸健忘;⑦五心煩熱;⑧女子經(jīng)少或男子遺精。
1.4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排除標準:服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的病人;嚴重精神疾患不能配合臨床調(diào)查者;合并嚴重的心、腎及血液等重要器官疾病病人。
1.5 治療方法 應用尚爾壽教授的經(jīng)驗方復肌寧湯,組方:生地黃10 g,山萸肉10 g,云茯苓20 g,明天麻10 g,白僵蠶10 g,懷牛膝10 g,鹽杜仲10 g,膽南星6 g,全蝎3 g等。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口服。隨癥加減: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白術等;痰濕者加石菖蒲、陳皮、竹茹等;肝郁氣滯者加柴胡、白芍、枳殼等。療程為3個月。
1.6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1.6.1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許賢豪臨床相對評分法及絕對評分法[6]。病人分別于治療前后用絕對評分法記錄受累肌群無力和易疲勞程度,用臨床相對評分法進和療效評定,計算方法:臨床相對評分=(治療前臨床絕對評分-治療后臨床絕對評分)/治療前臨床絕對評分×100%。臨床相對評分≥80%為基本控制,50%~80%為顯效,25%~50%為好轉,<25%為無效。觀察治療前后中醫(yī)臨床癥狀、舌象、脈象變化。
1.6.2 T淋巴細胞亞群 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病人靜脈血,由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血液科實驗室完成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比較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比值)的變化。
2.1 臨床療效 54例眼肌型MG病人中基本控制7例,顯效 15例,好轉23例,無效9例,臨床總有效率為83.33%。
2.2 中醫(yī)臨床癥狀 治療后病人雙目干澀、視物模糊、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經(jīng)少、五心煩熱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P< 0.05);急躁易怒、心悸健忘臨床癥狀治療前后無明顯改善(P>0.05)。詳見表 1。
表1 中醫(yī)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例
2.3 舌象和脈象觀察(見表2)
表2 病人治療前后舌象、脈象情況 例
2.4 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s)
MG是一種主要由乙酰膽堿受體(AchR)介導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MG的發(fā)生關鍵在于自我耐受的破壞,導致機體產(chǎn)生針對自身AchR的異常免疫應答,T細胞依賴的免疫功能異常在其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7]。T淋巴細胞可分為CD4+T淋巴細胞和CD8+T淋巴細胞,CD4+T淋巴細胞主要功能是輔助B細胞及其他T細胞的功能活性;CD8+T淋巴細胞則主要是抑制體液和細胞免疫應答,產(chǎn)生細胞毒作用。研究表明,MG病人外周血及胸腺中存在AchR特異性T淋巴細胞的活化,產(chǎn)生異常免疫應答:CD4+T淋巴細胞增多,CD4+/CD8+比值增高,CD8+T淋巴細胞減少[8]。研究表明,輔助性T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與MG病人B細胞異常增殖產(chǎn)生AchR-Ab有密切關系[9]。CD8+T淋巴細胞升高可以抑制免疫細胞活化,減少癥狀的發(fā)生,而CD4+T淋巴細胞降低,說明免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CD4+/CD8+比值隨著CD4+T淋巴細胞、CD8+T細胞的變化而變化,CD4+/CD8+比值的降低亦表明免疫系統(tǒng)已受到抑制[10]。
臨床治療中目前尚無針對眼肌型MG的規(guī)范化治療,且免疫抑制劑、手術等治療方法不良反應較多,臨床應用受限[11]。復肌寧湯[12]是著名中醫(yī)學家尚爾壽教授經(jīng)過多年臨床觀察總結的經(jīng)驗方,本方以滋補肝腎、平肝熄風、搜風通絡為法,其中生地黃、山萸肉、懷牛膝、鹽杜仲等滋補肝腎,天麻、全蝎、僵蠶平肝息風、搜風通絡,膽南星等化痰。
本研究中復肌寧湯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為83.33%,與文獻研究顯示的總有效率80%~83%基本一致[13]。中醫(yī)臨床癥狀雙目干澀、視物模糊、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經(jīng)少、五心煩熱有明顯改善(P< 0.05),說明復肌寧湯治療眼肌型MG臨床療效確切。本研究結果顯示,復肌寧湯治療后病人外周血CD4+/CD8+比值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說明復肌寧湯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通過降低MG病人外周血CD4+/CD8+比值,調(diào)整免疫紊亂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神經(jīng)免疫學組,中國免疫學會神經(jīng)免疫學分會.中國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5,48(11):934-940.
[2] 頊寶玉.從肝從風論治眼肌型重癥肌無力的中醫(yī)理論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0):1247-1250.
[3] 頊寶玉.復肌寧湯治療眼肌型重癥肌無力患者75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2,53(19):1686-168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2輯.1995:96.
[5] 季紹良,成肇智.中醫(yī)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5.
[6] 王秀云,許賢豪,孫宏,等.重癥肌無力病人的臨床絕對評分法和相對評分法[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7,30(2):24-27.
[7] 常婷,李柱一.重癥肌無力免疫學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神 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1,18(5):357-360.
[8] 劉廣志,許賢豪,侯世芳,等.重癥肌無力胸腺淋巴細胞亞群表型的變化[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2000,7(4):224-229.
[9] 侯世芳,張麗,閻曉波,等.重癥肌無力患者外周血干擾素-γ和白細胞介素-10分泌性T細胞檢測[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0,63(2):107-109.
[10] 徐向青.益氣祛濕方治療重癥肌無力的臨床療效及其疫調(diào)節(jié)作用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33(2):177-179.
[11] 李海峰,張賢軍.歐洲神經(jīng)病學聯(lián)盟發(fā)表眼肌型重癥肌無力治療指南[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5,22(2):151-152.
[12] 頊寶玉.從肝從風論治眼肌型重癥肌無力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1992:49.
[13] 牛廣華,孫旭,張春明,等.黃芪復方對重癥肌無力患者淋巴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29(4):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