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菊
摘 要:去年,我有幸在區(qū)語文教研員老師的指導下上了一次六年級語文的區(qū)級研究課。一年過去了,那次磨課的經歷至今還清晰地映在腦海之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向表達
記得那時去年九月下旬,學校領導告訴我下個月的區(qū)級研究課將由我為六年級的語文老師提供一節(jié)區(qū)級課例研究。聽到這個消息,我是既激動興奮又無比忐忑緊張,激動于能得到教研員老師的指導,同時又對自己能否上好這次研究課而忐忑不安。
激動興奮后,我靜下心來,開始認真梳理教材以便確定將要上的課文內容。當時又恰逢中國女排2016年奧運會時隔12年再度奪冠,我個人也喜歡排球,因此,我確定了上課內容——《把掌聲分給她》。這是語文第十一冊“體育”這一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也是一篇大家比較熟悉的傳統(tǒng)課文。本篇課文選自魯光的報告文學《中國姑娘》,記敘了中國女排隊長孫晉芳在訓練、比賽中的幾件事,塑造了一個鮮活感人的女排隊長形象。那么,如何上好這篇傳統(tǒng)課文? 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學有所得?我對照語文課程標準以及教師用書,確定了我的教學目標,撰寫了教案第一稿并傳給了教研員吳老師。當時,吳老師在帶領老師們外出跟崗學習,因此建議我再對照語文課標要求對選定課文的課時目標進行梳理,再次修改教學設計。
于是,我又再次對照課標要求,結合課文文體特點,和同組語文老師一起討論一、二課時教學目標的劃分。舒老師首先說:“這一課的多音字較多,第一課時字音問題肯定要解決,學生才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庇嗬蠋熃又f道:“一課時,學生除了要解決生字、詞語問題,還要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薄澳且徽n時僅僅解決這些問題?那給二課時預留的問題是否太多?”我問道。王老師回答道:“一課時目標只有這些當然不夠。一課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感知孫晉芳球技的高超?!笔Y老師補充道:“那二課時教學目標就可以確定為以下幾點: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所體現(xiàn)的頑強拼搏、團及協(xié)作的體育精神,體會‘女排精神;2.練習寫批注筆記;3.體會作者是如何選材組材表現(xiàn)一個人物的?!弊罱K,在同組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我重新確定了一、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并對教學設計進行了調整。調整后,教學重點為: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所體現(xiàn)的頑強拼搏、團及協(xié)作的體育精神,體會“女排精神”。2.練習寫批注筆記。教學難點為:體會作者是如何選材組材表現(xiàn)一個人物的;體會課文中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調整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后,我借班進行了試講。課堂上,孩子們發(fā)言積極踴躍,也達成了設定的預期目標。評課時,蔣老師說:“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都存在著“就文本內容理解文本內容”觀念和現(xiàn)狀。這種觀念和現(xiàn)狀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閱讀與語用分家,學生把課文理解得頭頭是道,可是提筆行文的時候卻難以下筆或不知所云……那么,如何才能改變此現(xiàn)狀呢?”教研員吳老師聽后,給我們大家做了一個講座談到語文教學的“四個指向”。吳老師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就要求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不能只重視文本內容而忽視對語言表達形式的領悟。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課文是如何運用語言來負載信息,從而內化語言材料,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由此積累語言經驗,提高語文能力?!?/p>
吳老師的指導,讓我們對閱讀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閱讀指向表達”。在“閱讀指向表達”這一理念的統(tǒng)領下,我們反復多次進行組內討論研究,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取舍:凡是學生一讀就懂,一讀皆會的內容均作弱處理;找到學生可以學習借鑒的寫作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展開,充分說,充分理解,教學時我們重點抓住3、6、10、14自然段,讓學生體會本文在寫法和遣詞造句上的特點。
因此,我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和選擇為——揣摩寫法;過程與方法重在——落實從學會表達層面來進行批注;知識點——貫穿語文寫作方法;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是如何選材組材表現(xiàn)人物形象以及本文在遣詞造句和篇章結構上的特點。
基于文本的特點,以及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愛表演的特點,閱讀教學時可抓住小貓咪和公雞、貓媽媽的對話,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從讀中知道動物的腳都有自己特殊的用途。還可以引導孩子通過品味描寫小貓咪的心理、語言詞句,請學生把自己當成是小貓咪等動物,和他們一起呼吸,一起歡樂,在饒有趣味的表演中,感受小貓咪天真、好奇、知錯就改的可愛形象,了解動物的腳都有自己特殊的用途。
在解讀文本時,我注意到這篇文章選入教材時有改動,于是查閱了原文,發(fā)現(xiàn)原文中的小貓咪除了與公雞、貓媽媽對話外,和麻雀、大白鵝、大黃狗也都進行了對話,而改動后的文本,只著重寫了小花貓和公雞、貓媽媽的對話。小花貓與麻雀、大白餓之間的對話刪去了,而該成了“小貓咪又去問麻雀和大白鵝。他知道了:麻雀要用腳趾抓住樹枝,不能穿鞋;大白鵝要用腳掌游泳,也不能穿鞋?!憋@然,修改后的文章較之原文在遣詞造句方面更加講究用詞的簡練。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也引導孩子關注了遣詞造句上的特點。如,當學生進行了小貓咪和公雞對話的表演讀后,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小貓咪又去問麻雀、大白鵝,他會怎么問呢?同桌之間可以分角色說一說。孩子們展開想象,全身心投入,給學生充分的表達時間,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接著,我話鋒一轉,而文中而僅僅了用了兩句話來寫,為什么沒有像大家說的這樣寫呢?力圖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學習借鑒的表達方法,初步感受文本在遣詞造句方面表達的考究、用詞的簡練。
所以,指向表達的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與表達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坝煤谜n文這個例子”,就是從語言出發(fā),賞析表達的情、理、意、趣,最終回到語言,欣賞語言本身的美。讀進去,還要讀出來,真正在課文中走一個來回,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與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