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苑
摘要:對待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奉獻更多的愛心要對他們充滿信心,要從情感、態(tài)度、言語等各方面表現(xiàn)出對他們的愛護、關心、尊重和信任。要想轉化待進生,勤抓不可缺少;并善于發(fā)掘待進生的閃光點,并以此作為他們轉化的突破口,不失時機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關鍵詞:關愛;勤抓;發(fā)掘;引導
“待進生”相對而言,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學習等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每個班集體中都有各方面相對落后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容易被大集體所遺忘,久而久之他們失去自信心,產(chǎn)生自卑心理,通過各種逆反行為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尋找在大集體中的存在感從而影響各方面的發(fā)展。因此,轉化“待進生”是班主任工作中既棘手又特別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個班級的班風、學風與“待進生”工作息息相關。班主任不能冷漠、歧視、放棄“待進生”,應親近、關愛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與他們進行長期“磨合”,引導他們走向健康發(fā)展的道路。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極其重視待進生轉化工作,認真做到“關愛、勤抓、發(fā)掘、引導”。
一、 關愛
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愛尖子生容易,但愛待進生卻艱難。因為待進生在班級中經(jīng)常出亂子,有時甚至叫老師騎虎難下,這樣的學生實在難愛。但要想轉化他們,就只有先愛他們,才能自覺地拋棄種種簡單、生硬、急躁的教育。待進生平時表現(xiàn)差,經(jīng)常受歧視、遭冷落,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刺激極為敏感,對他人心懷比較嚴重的戒備,自卑心理、逆反心理比較嚴重,對老師的教育常常存在反感和抵觸情緒。但在內心深處,他們仍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的尊重、信任和理解。老師要因勢利導,對待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奉獻更多的愛心,要從情感、態(tài)度、言語等各方面表現(xiàn)出對他們的愛護、關心、尊重和信任。一旦待進生出現(xiàn)錯誤,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待,不挖苦諷刺,要耐心教育,熱心幫助,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風范和無私的愛去感化他們,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他們不斷進步。學生一般不敢在我課堂上睡覺,但記得有一次我上課吳文輝同學卻旁若無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覺,這成何體統(tǒng),當時我心里非常氣憤,剛想狠狠地批評他,但一想像他這樣的待進生極愛面子脾氣比較倔強,他們需要關愛而不能在課堂過重批評。我壓住了怒火,輕輕拍醒了他。下課后我讓他到辦公室里來,我問他今天是否身體不舒服還是其他原因要這樣做,并談了人與人應互相尊重等做人的道理……通過交談我了解到他因父母鬧離婚,情緒低落無心學習并有輟學打工的念頭。了解實情后,我給予他更多的慈母般的關懷,引導他渡過了灰暗的日子,還順利地考上了高中。
二、 勤抓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鞭D化待進生是一項艱苦而細致的系列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要想轉化待進生,勤抓不可缺少。平時,勤做待進生的思想工作,勤于家訪,勤于與他們推心置腹,以心換心。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知道一個學生思想水平及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一次教育、一次談話所能及的,而要靠多次、多方面反復教育。對待進生,我就是勤抓,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和整改措施,必須要反復檢查落實。平時下課時間,午休時間我常在同學之間逗留,努力找機會去親近他們、了解他們、關心他們。在與他們的交談中我了解了他們更多的信息與動態(tài)。我還經(jīng)常和那些問題較大的,特殊的學生的家長取得聯(lián)系,通過電話、短信,或親自到他家里去,了解他們在家的表現(xiàn),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與家長好共同教育。班主任的工作確實花了我不少的時間與精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轉化待進生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每學期學校制定的轉化目標都能完成。
三、 發(fā)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待進生并不是一無是處,他們的長處往往被短處掩蓋。作為老師,善于發(fā)掘待進生的閃光點,并以此作為他們轉化的突破口,點燃他們的希望之火,對待進生進行教育應以表揚為主。比如:我們班的黃偉杰同學,他是班里同學公認的“調皮大王”,不管上課還是課間十分鐘,說話毫無分寸,有時講一些令人覺得既好笑又生氣的話語,所以同學都不怎么喜歡他。但是他又有一些可取的地方,那就是思維敏捷學東西很快,對籃球賽、校運會等集體活動特別積極。于是我抓住校運會、班級籃球賽等機會,讓他出色表現(xiàn),我抓住契機在班里大力表揚他為班集體爭光,使他在同學之間樹立起一定威信。我還有意無意地給他制造表現(xiàn)的機會,只要他的學習有一點進步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生病時我主動關心他,有時周末他沒錢乘車,還借他幾塊錢,給他施點小恩惠。我特意建議級長選他協(xié)管宿舍紀律。久而久之,他也逐漸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好,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明確了學習目的。學習成績有了質的變化。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待進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發(fā)掘,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待進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轉化待進生工作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班主任一定要做好長期“戰(zhàn)斗”的心理準備。
四、 引導
待進生往往像脫韁的野馬,我行我素,與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格格不入。班主任不能信馬由韁,放任自流,應把他們引到健康、團結的集體中來。平時利用班會課向他們正面教育,反復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布置好班級文化,感染和觸動他們的心靈。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作為一個優(yōu)秀班集體中的一員的榮譽感,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時以優(yōu)秀的學生的言行引導他,讓班集體整體效應引導他。老師不失時機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那些出圈的羊羔喚回到集體中來,待進生有了集體榮譽感,可以說轉化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總之,待進生轉化工作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只要我們教師有強烈的事業(yè)心、高度的責任感、堅強的意志力,具備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藝術,并把有關教育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簡介:
吳金苑,廣東省江門市,江門市新會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