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江
摘 要: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它不僅承載著增強學生體質、愉悅學生身心的任務,也承載著教育學生、規(guī)范學生的使命。文章探討了天津市大課間“1+8”模式的成功經(jīng)驗,對于全面提升學校體育大課間活動質量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構建;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2-0032-02
天津市從2008年啟動義務教育學?,F(xiàn)代化標準達標工程,距今已有十個年頭,現(xiàn)進行著的第三輪達標到2020年結束。在首輪100條達標標準中,第84條標準明確規(guī)定:“每天每位學生不少于1小時課外體育活動,確保每天‘兩操兩活動。”并在達標細則中,提出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不少于8種,課間操與跑步除外,即“1+8”的模式。學生通過參與這種“1+8”模式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僅鍛煉了身體,鞏固了運動技能,培養(yǎng)了運動興趣,也收獲了運動情感提升。那么,“1+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是什么?為什么搞“1+8”的模式?怎樣構建?實施時注意哪些問題?這是本文主要回答的四個問題。
一、什么是“1+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
“1+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一種范型,它是在體育鍛煉思想或理論指導下,建立的與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程序、活動方法相聯(lián)系的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策略體系?!?+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中的“1”是指一套課間操(校操)或一次集體性的跑步,“8”是指8種不同內容的自選興趣分組活動。具體說就是在大課間規(guī)定的時長內,根據(jù)季節(jié),全校集體性地進行課間操或校操+8種自選興趣分組活動;根據(jù)季節(jié),全校課間跑步+8種自選興趣分組活動?!?+8”中的“1”是不變的,“8”是可變的,“8”的可變性不僅體現(xiàn)在校與校之間、本校之中,而且也體現(xiàn)在不同年級之中。
二、怎樣構建“1+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
“1+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是在調研基礎上,反思總結大課間活動實際效果提出的。雖是行政提出,但是沒有脫離實踐,是大課間實踐活動的集中反映。那么,怎樣構建“1+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首先,要統(tǒng)一思想體現(xiàn)集體協(xié)作。思想是行動指南,從學校層面來說,學校校長、主管校長、主管主任、班主任、體育教師、任課教師、學校后勤、德育處、教務處、團支部、學生會等,都要把思想集中統(tǒng)一到這種活動認識上來。并且在體衛(wèi)處的具體策劃下,按照責任與分工,各司其職集體聯(lián)動,這樣才能保證“1+8”大課間體育活動高效運行。其次,學校牽頭頂層設計活動內容體現(xiàn)集體智慧。也就是說具體“1+8”活動都有哪些內容,是通過反復論證確定的,不是個體行為。設計活動內容時,體衛(wèi)處在調查問卷基礎上制定初始方案,提交給主管校長,主管校長組織召開學校各處室負責人、班主任代表、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參加的活動方案論證會。體衛(wèi)主任解讀方案,征求大家意見,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就要調整方案。第二次論證會要對調整的內容做出說明,直至完全通過,上交校長審批。這樣的過程是集體智慧的過程與結果,而不是一言堂的產(chǎn)物。同時選擇活動內容要盡量與學生體育課學習內容、《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學生已有運動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要滿足學生想運動,保證學生會運動,實現(xiàn)學生快樂運動。如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可以將各種形式的徒手與器械游戲、跳短繩與長繩、踢毽子、跳皮筋、呼啦圈活動、跳房子、抖空竹、打陀螺、跳竹竿舞、各種球類活動以及學生在課間經(jīng)?;顒拥牡胤叫杂螒蚧顒?、學校特色運動項目都考慮進去。再者,制定實施方案實現(xiàn)集體聯(lián)動。大課間是學生的大課間,學校所有人員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活動的平臺。由于“1+8”模式活動形式多樣,所以活動組織與管理至關重要。因此,合理地規(guī)劃場地,集中分配器械,配備組織人員要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如各個班在按興趣分組活動時,將本班任課教師統(tǒng)籌安排在各個活動小組中,協(xié)助組織參與活動,這樣學生會興趣高漲。同時要充分發(fā)揮科任教師的運動專長,協(xié)助班主任與體育教師開發(fā)多種活動形式。如騎獨輪車、抖空竹、踩低高蹺、扭秧歌等。集體聯(lián)動是“1+8”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位參與的教師只有增強責任意識、擔當精神,才能實現(xiàn)聯(lián)動的高效運轉,進而保證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效果。最后,完善制度保證運行。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陽光體育運動的一種活動形式,在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此,中小學都非常重視,制定了相應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相關制度,“1+8”大課間體育活動也是如此。如學生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考勤制度,室內其他學科教師不得拖堂的要求,全校職工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與績效掛鉤制度,班級學生入場與退場紀律要求,安全活動與有序活動的要求,體育器械與場地使用的要求,大課間體育活動管理、評比與獎勵制度等??傊瑯嫿ā?+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思想上要做到高度集中統(tǒng)一,行動上要做到上與下集體聯(lián)動,活動設計上要做到群策群力,管理上要做到全員管理與制度管理相結合,效果上要做到既出工又出力。
三、“1+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實施注意的問題
1.合理統(tǒng)籌布局場地
由于“1+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活動內容多、形式多、活動分散,因此給部分場地較小的學校帶來矛盾。為了有效化解場地小帶來的矛盾,需要學校從大局出發(fā),合理統(tǒng)籌布局場地。首先,按年級劃分。方法是將學??晒┗顒拥膱龅兀鶕?jù)需要劃分給不同年級。低年級、教室樓層高的要盡可能安排在方便退場的地方,以實現(xiàn)快速退場,不影響后面課堂學習。同時,劃分年級場地也要考慮就近和便于活動管理的原則。其次,將年級場地再按班級劃分。班級人數(shù)較多,場地相對大些。反之,小些。劃分班級活動場地,要以滿足活動為原則,盡可能做到充分使用場地。再者,根據(jù)班級不同活動內容劃分場地?;顒觾热輿Q定活動形式,如果活動形式是開放的,那么就要和本班或其他年級、班級活動形式開放的組避開,避免發(fā)生安全事故。
2.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
開發(fā)大課間體育活動資源是提高大課間體育活動效果的保障。對于一些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采用的游戲、器械可以引入到大課間體育活動中來。如小學的跳房子、跳皮筋、抖空竹、簡易保齡球、跳跳球、竹竿舞、貼人游戲、摸小兔尾巴游戲、剪子石頭布游戲等。同時,開發(fā)大課間體育活動資源,還要注意對傳統(tǒng)體育器械活動形式的創(chuàng)新。如呼啦圈可以轉動,可以連續(xù)擺放雙腳連續(xù)跳過,可以快步頻跑過,還可以用來跳單雙圈等。開發(fā)大課間體育活動資源,也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可以采用簡單基本身體活動的游戲形式,中學可以采用小強度競技性體育游戲的形式。為了方便學生拿放器械,有的學校開發(fā)了美觀的器械箱,將器械箱固定在操場一側,箱上書寫體育名言,營造出學校體育文化。
3.充分用好學生干部
學生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主體,因此需調動學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盡管活動內容與形式重要,但是活動的評比與激勵更重要。于是學校由學生會或體衛(wèi)處抽調各班學生干部組成檢查評比小組(定期干部輪換),配上標志互換年級開展檢查評比,有力保證了“1+8”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如檢查評比小組做到每天有檢查、有評比,每天將評比結果通過宣傳欄進行公布,并且將月評比結果納入班主任考核中,這樣增加了班主任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管理的責任感。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干部體衛(wèi)處要做好培訓工作,確保他們上崗時能夠公平、公正、高質量地完成工作。
4.活動內容動態(tài)升級
在解讀“1+8”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已經(jīng)闡述了“8”的動態(tài)性。此時再講動態(tài)性更指向的是隨著學生運動能力提高,活動內容與形式要有層次上的升級。如小學“1+8”大課間體育活動,在選足球活動時水平一學生可以設計一些熟悉球性的活動,水平二學生可以設計傳接球,水平三學生可以設計運球。同理,在選籃球活動時水平一可以設計熟悉球性練習和原地運球,水平二可設計胸前傳接球,水平三可設計行進間運球?;顒觾热輨討B(tài)升級一般以學期為單位進行,要將升級后的內容在開展“1+8”大課間體育活動之前公布出去,讓每一個學生知道。同時,在學期“1+8”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學生每月可更換一次活動內容,但更換內容不要過于頻繁,以確?;顒釉O計的整體性,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5.活動管理責任到人
管理出效益,出水平,出質量,大課間體育活動也是如此。大課間體育活動既是學生的大課間,也是教師的大課間。學校全員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既是教師健康身體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同時也是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需要,更是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管理的需要。幾十分鐘的活動,如果疏于管理,那么就會降低效果,影響活動質量。大課間是學校窗口,是展示全校師生精神面貌的舞臺。評價一所學校管理水平如何,透過大課間體育活動就能得到答案。特別是“1+8”大課間體育活動,由于活動場面大、分散,給大課間活動管理增加了難度。為此,學校要全盤考慮,由學校將科任教師分配到其任教班級中,與班主任一同參與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管理。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管理效果,也密切了師生關系,利于科任教師開展學科教學工作。
6.大課間活動課程化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各個學校體育基礎工作之一。如何保證這項日常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大課間體育活動課程化是重要舉措。大課間體育活動課程化是基于對大課間體育活動規(guī)范提出的,是保證活動效果、提高活動質量、提升活動內涵的需要。當用課程化理念去構建設計、實施運行、管理評價大課間體育活動時,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形”與“神”就走向了融合。如在音樂伴奏下整齊地入場與退場,活動過程中的師生對話交流與互動,活動負荷的合理施加,活動結束時的集體放松,這樣的過程都體現(xiàn)了課程化的理念,這一點需要在“1+8”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中繼續(xù)堅持。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不僅是愉悅學生身心,也是增強班級凝聚力,打造良好班風與校風的重要途徑。所以說,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總結與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活動模式,更新活動內容,豐富活動方式,讓大課間體育活動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陳建績.體育教學新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01.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大港教師進修學校 30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