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wèi)玲
[摘 要]教育,不能忽視細節(jié)。關注細節(jié),方能震撼心靈。實踐證明,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識轉化而來,而是來自每天經歷的充滿細節(jié)的生活。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情感細節(jié)的力量,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關鍵詞]品德課堂;情感細節(jié);課程資源;教育契機;溝通平臺;實踐體驗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09005702
“細節(jié)顯示差異,細節(jié)提升品質,細節(jié)改變命運”,這是小學品德課堂的教學目標。關注細節(jié),方能震撼心靈。細節(jié)存在于學生的情感體驗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情感細節(jié)的力量。
追求生態(tài)課堂, 必須注意突出情感資源的運用,挖掘情感的典型材料,特別是那些流淌著真情的事件,以打動學生的心靈。
[案例1] 《不平靜的世界》
《品德與社會》有許多內容是關于歷史知識的,我們要讓歷史成為德育的“激活因子”,明確這個定位,我們就能找到教學的突破口,讓課堂煥發(fā)生命力。因此,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內容中突出情感的課程資源,是開展生態(tài)課堂教學的前提。在教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材料有很多,卻缺乏學生的認知沖突、思考和情感體驗。如六年級下冊的第一課《不平靜的世界》,教材中共編寫了35種材料,其中文字材料11種、圖片材料21種、思考討論作業(yè)材料3種;內容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各種武器的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法國入侵波蘭,集中營里的猶太人,日本法西斯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廣島上空升起的蘑菇云,以及世界沖突時事報道等。這么多的內容如果都要講清楚,只有挖掘情感的典型材料,才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我們可以通過集中營里猶太人的苦難短片、日本廣島上空升起的蘑菇云、水資源和戰(zhàn)爭三個典型事例,讓學生在認識戰(zhàn)爭和沖突帶給人類苦難的基礎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堂上,學生不經意間流露的細節(jié),如困惑、質疑、奇思妙想、錯誤的認識等,教師往往比較擔心。其實,學生流露的一些細節(jié)、一些行為都是珍貴的教學資源,是品德與社會課教育的起點。教師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tài)來看待,及時給予引導、點撥,將學生身上的錯誤加以開發(fā),使之成為有利教學的課程資源,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正確的方向。
[案例2]《父母——我特別的朋友》
(1)欣賞音樂,揭示課題。
師:(在音樂聲中)親人給了你們什么?
生1:給了我們生命。
生2:給了我們吃穿。
生3:給了我們錢花。
……
這時,一個聲音響起:“我爸爸才沒這么好呢!有車也不接送我,讓我自己走路到學校,有時還讓我自己坐公交車去上興趣班?!?/p>
師:你們是否也這樣認為?
(學生有的贊成,有的反對)
師:爸爸媽媽是怎么想的?想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嗎?
(學生靜靜地看家長的來信,幾個學生哭了,其中包括剛才那位指責父親的學生)
師:你愿意把你父親的信讀出來嗎?
(學生動情地讀信)
生:孩子,我怕優(yōu)越的生活慣壞了你,對爸爸媽媽產生依賴心理。在家里,爺爺奶奶寵著你,我是多么著急,因此,我和媽媽決定不再接送你上學。爸爸每天強忍著不送你,是想讓你經得起生活的考驗。爸爸多么盼望你能自強自立,能從容面對生活……
師:孩子們,在復雜的生活環(huán)境中要經得起生活的考驗。生活中父母對我們嚴格要求,是一份沉甸甸的愛。
(學生紛紛點頭)
……
課堂上,學生不經意間流露的一些細節(jié),都是其道德認知、道德品質、道德情感的真實體驗,是極其珍貴的課程資源。教師不能對其聽之任之,要正確地引導、點撥,幫助學生思考,將學生的道德情感引向正確的軌道上。
教師在德育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讓學生擁有安全感,有美好的情感體驗?!案腥诵恼呦仁乔椤?,情到深處,受教育者的內心世界就會敞開,愿意交流,產生強烈的情感效應。
[案例3] 父母的小禮物
教學《父母——我特別的朋友》的第二課時,適逢學校對外開放日,為了讓學生能夠真真切切地走近父母、了解父母,學校向每個學生家長發(fā)了學生的優(yōu)點卡,并讓學生用書信的方式對父母說說自己的心里話,同時讓家長也為學生精心準備一份有意義的禮物,到學校給學生親手送上。當家長拿到書信,聆聽了孩子發(fā)自內心的想法時,有很多家長默默流淚,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最感人的是家長送給孩子的禮物,他們有真誠的祝愿,有殷切的希望,有親切的鼓勵,有實用的學習用品,還有位家長把自己珍藏的少年時期的運動會獎牌送給自己的孩子……一份份珍貴的禮物,讓孩子感動不已。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增進了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親情,使家庭生活更幸福。
案例中雖是互贈小禮物,但在這禮物的背后體現(xiàn)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祝福及孩子對家長的愛。愛是德育的主旋律,只有愛的情感才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碰撞出燦爛的火花,釋放出巨大的情感能量,于無痕中植根于受教育者的心田。
品德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踐,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善于發(fā)掘機會,讓學生在快樂中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實踐中提升情感品質。
[案例4] 《勞動最光榮》
講述珍惜勞動成果時,學生雖然滔滔不絕,但他們體會不到勞動的艱辛。教師可讓學生嘗試做“小小勞動者”,親身體驗,如種幾顆蠶豆,看看蠶豆會有什么變化。學生通過在網上查找資料,學會用濕毛巾或抹布裹住蠶豆種子,浸泡幾天,并觀察它的變化。蠶豆從浸泡到漲破,到露出嫩芽,學生體驗著快樂。時值種黃豆季節(jié),學生把這些黃豆與蠶豆苗種在紅領巾種植基地里。往后的日子,學生對自己種的蠶豆十分關注,對農作物產生了興趣。于是基地里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農作物種苗,假日或課間,學生到實驗地里給瓜果鋤草、松土、捉蟲、做記錄。農作物成熟時,學生還開了一個品果會,邀請校領導和老師到場,爭相訴說勞動的快樂。學生通過一系列勞動實踐活動,切實體會到珍惜勞動成果的意義,這樣的活動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述要有效得多。
上述案例,讓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體驗收獲的快樂,這對一個人的品性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聰明的父母,不但提供其子女的生活之資,而且也必須使他們盡其一切手段來勞動。如此,他們的心靈就充滿了智慧?!弊鳛榻逃?,教師應主動關注、研究學生中最典型、最棘手的問題,通過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來提高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形象性和指導性,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不斷融合已有的道德體驗,獲得真正的發(fā)展。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