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玉
摘 要:習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成為廣大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倡自主學習的今天,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讀寫序列課程意識”淡化、弱化,導致了教師“寫作方法縱向歸納”的力度不強、“單元言語訓練整合”的空間狹窄,“縱向表達能力提升”的效果不佳。對此,進行了小學單元習作縱向序列的探索,樹立課程意識,嘗試以“縱向序列”為習作教學發(fā)展點,解讀教材,將單元習作以文體為類型確立專題,依托教材讀寫結合習得寫作方法,單元習作整合提升,開發(fā)習作縱向序列專題。
關鍵詞:課程意識;單元習作;縱向序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欣喜地看到習作教學有了可喜的變化。新概念作文、話題作文等類別作文層出不窮,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已經(jīng)成為作文訓練的有效載體。但縱觀身邊大多數(shù)老師在習作教學訓練中往往只注重本冊本單元的讀寫點,“泛”而“雜”,在具體教學中多采取“零打碎敲”式的教學方式,基本處于一種“馬不停蹄”和“蜻蜓點水”式的教學狀態(tài)。從人教版的教材編寫及實際習作指導方面看,當前小學中、高年段習作教學出現(xiàn)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教材習作要求缺少橫向關聯(lián);二是教師缺失歸納開發(fā)意識。
下面以“六年級上冊習作一《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寫景習作專題”為例,提出習作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應樹立“課程”意識,通過整理歸納小學階段“寫景”類習作教學的不同要求,明確了本次習作“教什么”和“怎么教”,站在新課標的制高點,根據(jù)教材文體編排特點,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確定教學目標,提高了習作教學實效。
一、文本解讀,尋找習作課程序列的引力
側重寫景類記敘文的類文教學在中年級就開始了,學生初步掌握了寫景文章的一般結構,以及描寫景物的常用方法。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習作之一——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課前布置學生進行觀察,可以是動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明確觀察的任務,要求學生觀察時能用心,能投入感情,把自己觀察的過程變成親近自然的過程、欣賞和陶醉的過程,引導學生細致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氣息。習作之二——走進音響世界,聽到了哪些聲音?聽到這些聲音,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選擇幾種,前后聯(lián)系起來,發(fā)揮想象,編成故事。
六年級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記敘文文體意識,但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清晰地區(qū)分游記與寫景的異同,在整體構思上無法區(qū)分,在描寫方法上也無法區(qū)分。本次習作應該側重游記還是側重寫景呢?是側重直接描寫還是側重抒情想象呢?筆者進行了本組教材的分析,本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為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渡街性L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與“我”訴說心聲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聯(lián)想把雨景描繪成一場音樂會。《草蟲的村落》以獨特的描述、豐富的想象賦予小甲蟲以生命、美麗與智慧?!端飨摹耙啊薄芬晃模鷦拥恼Z言讓讀者感覺身臨其境。
二、課堂回放,傳遞習作課程序列的活力
(一)教學目標從“散點開始”到“縱向提升”的轉身
有一個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教什么才心中有數(shù),怎樣教才心中有路。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充分重視目標對提高教學效率的巨大作用。
本次習作教學有三個目標:(1)能辨別寫景文章的不同之處,進一步樹立文體意識;(2)在回顧中清楚地了解小學各年級寫景習作的特點,開拓習作思路,激活思維;(3)結合本單元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體會大自然無窮的魅力,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回顧梳理從“散點開始”到“縱向歸納”的轉身
審題,辨別寫景、游記類別。首先根據(jù)本單元習作的兩道作文題,從習作要求上來判斷習作類別,然后回顧自己平時的閱讀、習作,發(fā)現(xiàn)寫景習作和游記習作有什么不一樣?接著出示寫景、游記文章,發(fā)現(xiàn)區(qū)別,明確游記是按游覽順序,記敘游覽的時間、地點等,以記錄游覽經(jīng)歷為目的。
(三)寫作方法從“散點開始”到“縱向聚焦”的轉身
謀篇,合理想象出佳作。張志公先生針對過去語文教學比較關注關于語言的理論知識,而面對語言實踐的知識關注不夠的狀況,提出建立“一種橋梁性的學科”,將語文教學中關于語言的理論知識教學與語言的實踐知識教學結合起來。
三、課后反饋,凸顯習作課程序列的張力
縱觀課堂教學實效,“開發(fā)習作縱向序列專題”是學生習作呈梯度成長的鎖匙,是教師指導習作教學的航標。筆者認為要提高習作教學效益,教師在習作過程中要有“縱向歸納、提升、開發(fā)”意識。具體來說,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精準定位:凸顯文體的教學目標
(二)靠船下篙: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
(三)提領而頓:習得最佳的習作方法
樹立課程意識,開發(fā)習作縱向序列專題,實現(xiàn)小學生的習作從“水平發(fā)展”走向“縱向提升”,使習作水平和能力隨著年段升高而“螺旋上升”,從而徹底改變“教師泛化作文,學生作文無梯度”的低效局面,努力打造高效的習作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吳忠豪.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薛利.課堂習作指導原則[J].小學語文教學,201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