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家歡
摘要:通過在中職音樂課堂中加入民族音樂元素,不僅可以讓中職學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且還能夠讓音樂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诖?,本篇文章提出了幾點在中職音樂課堂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措施建議,以供各位教育界同仁探討、指正。
關鍵詞:中職音樂;音樂教學;民族音樂
一、前言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其中應當包含多個領域的藝術特色與藝術元素。民族音樂作為承載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族音樂的重要音樂形式,其不僅擁有著十分久遠的發(fā)展歷史,而且還呈現(xiàn)出了豐富多彩的音樂形式。然而,縱觀我國中職音樂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絕大多數(shù)的中職學生過于青睞于流行音樂,對于擁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民族音樂不屑一顧。為了能夠盡快改變現(xiàn)狀,讓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傳承,應當盡快調(diào)整當前的教學模式,在中職音樂課堂中持續(xù)深化民族音樂教學,從而讓所有中職學生都可以更加全面的接觸民族音樂,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中職音樂課堂中民族音樂教學的深化現(xiàn)狀
在最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有越來越多的中職教育者開始認識到開展民族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導致教學效率很難同步提高。
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大多中職學生都是95后、00后的青少年,他們從小接觸的都是旋律輕快、節(jié)奏鮮明的流行音樂,很少有學生會去主動了解、學習民族音樂,這就導致他們對民族音樂存在著認識上的偏頗。然而,相較于流行音樂,民族音樂卻蘊含著更加豐富的人文精神與歷史文化,這就會與中職學生的審美習慣和藝術水平有所沖突,久而久之會對民族音樂產(chǎn)生畏難心理和抵觸情緒,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
再從教育者的角度來分析,傳統(tǒng)中職音樂教學課堂大多采用的是滿堂灌與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育者在課堂中占據(jù)了絕對重要的教學地位,這就導致教育者沒有深入到學生身邊來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在教學過程中也沒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在此種教學形式下,學生在接觸民族音樂教學課程時會覺得無所適從和力不從心,不僅很難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而且還會影響到音樂課程的教學效率,有悖于新課程改革的整體目標。
三、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的方法探究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的是,比起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出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此,中職音樂教育者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將音樂課堂的主人翁地位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可以真正愛上音樂,激發(fā)出他們的求知欲望。為了能夠?qū)⒚褡逡魳犯玫娜谌氲街新氁魳氛n程中,教育者就需要深入到學生身邊來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盡可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幾乎所有學生都十分熟悉“廣場舞之王”——鳳凰傳奇組合,這一組合的女主唱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蒙古人,教育者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教給學生蒙古歌曲《我從草原來》,讓學生通過了解鳳凰傳奇的演唱風格,通過學習音樂演唱來走進蒙古、走進大草原,同時向?qū)W生介紹草原游牧民族的發(fā)展歷史、蒙古人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借助于明星效應來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產(chǎn)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二)深入挖掘民族音樂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
相較于流行音樂與網(wǎng)絡音樂,民族音樂學習起來更有難度,并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信息與文化內(nèi)涵。中職音樂教育者需要以民族歌曲作為載體,向?qū)W生全面且深入的介紹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歷史、創(chuàng)造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深刻意義等等,將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出來后,讓他們可以主動參與到民族音樂的教學活動中。在日后的中職音樂課堂,教育者需要盡快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音樂作品中,透過一個個音符、一句句旋律來體味其中所要表達的喜怒哀樂。除此之外,教育者還需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與大膽創(chuàng)新,讓學生可以靈活運用音樂鑒賞技巧和理解方法,并給學生留出改變音樂、獨立創(chuàng)作音樂的時間,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
(三)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1.教授法
有關于民族音樂的課程教學,教育者需要先向?qū)W生傳授一些理論上的音樂知識,同時教給學生正確的音樂鑒賞方法。例如在教授《南泥灣》這首音樂作品時,教育者首先要向?qū)W生介紹一下《南泥灣》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到,這首音樂作是由三五九旅的前輩英雄所共同創(chuàng)作的。而后,教育者需要讓學生結合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大致了解其特點,例如曲式婉轉(zhuǎn)、曲調(diào)優(yōu)美、節(jié)奏歡快等等。
2.示范法
為了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情感,引發(fā)他們的共鳴,教育者需要在課堂中靈活運用輔助教學工具,將抽象化的教學知識具象化的展示給學生,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梁祝》這一作品時,教育者就可以將二胡帶到課堂中來,親自為學生演奏一段《梁?!?,讓學生可以切身感受到由二胡所營造出來的凄美意境,從而更好的理解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的美好愛情。
3.提問法
由于在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較好發(fā)揮,很少有機會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為此,教育者應當多多運用提問法來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課程知識。例如在教授《茉莉花》這一音樂作品時,教育者就可以先向?qū)W生提出思考問題:“《茉莉花》是什么類型的曲調(diào)?旋律特點是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帶領學生一同來學習者受民族音樂,當課程結束后,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理解做出如下總結:《茉莉花》作為民族音樂中的代表作品,曲調(diào)類型為鮮花調(diào),其旋律特點為流暢委婉、情感細膩。
(四)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由于民族音樂的教學難度較高,因此教育者應當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降低教學難度的同時提高趣味性,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教授《二泉映月》這一音樂作品時,教育者可以向?qū)W生播放一段介紹盲人阿炳的視頻片段,讓學生了解到華彥鈞是在何種人生境遇下創(chuàng)作的這首作品,同時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的去探索他的精神世界,理解民族音樂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袁芳.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6(11):40-42
[2]方樂.關于高中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探究[J].通俗歌曲,2015(8):178
[3]陸佩佩.高中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教學深化分析[J].藝術科技,2016(1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