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狹義的學校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在經驗基礎上通過意義、原理建構而獲得知識的過程。在錯題上面做些文章,絕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效率,甚至能改變刷題式的做題模式,真正找到提升學習效率的切入口。
關鍵詞:天然錯題集;真理;化學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經常會抱怨:“這種類型做了、講了二三十遍了還不會,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崩蠋焸兺呷肓艘粋€誤區(qū),認為做的講的遍數與會的人數是成正比的,最后發(fā)現(xiàn)有一批人怎么都教不會,怎么都做不會。在現(xiàn)實中,教師往往忽略了自身的主觀原因,而把主要原因推給了學生。
本文就從轉換錯題利用思維、優(yōu)化錯題利用環(huán)節(jié)、監(jiān)督錯題利用過程三方面進行探索,以求提高化學教與學的有效性。
一、 降低做題的失誤率
1. 追求方法的最優(yōu)化
對于有些題目思路的講解,需反復論證,得出最佳講解法,例如:在講第六章溶液的稀釋問題時,以書上的題目為例,剛工作和工作幾年后所講解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绢}目為:稀釋溶質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g/mL)的濃硫酸,配制500mL溶質質量分數20%的稀硫酸(密度為
1.14g/mL),稀釋時需用水的體積約為多少?】剛工作時,總是一個等式列到完,利用等式兩邊溶質質量相等,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非常不好,有算錯的,還有把體積直接相減等。我意識到這種方法存在的問題,后來又想到用分步列式,并強調體積不能直接相加減,因為不同濃度的溶液間存在空隙,所以要去求體積,一定要先求質量(m濃w濃=m稀w?。籱加水=m稀-m濃),我在兩個班用不同的方法教,對比結果顯示分步列式正確率在80%左右,效果較好,所以老師也經常需要思考自己的方法是否還有改進的可能。
2. 追求方法的多樣性
還有些題目,要追求多種講解方法,但并非所有。例如:工業(yè)上用490萬噸含氧化鐵60%的赤鐵礦石煉鐵,所得到的生鐵中最多含鐵多少噸?這個題目可以用鐵元素質量守恒法求解,也可以用方程式的方法求解,給兩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加自主的選擇最喜歡的,喜歡的一定是容易掌握的。但是講元素質量守恒法的同時,又要和學生講清楚并不適合所有的類型,比如: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高錳酸鉀中的氧元素在反應后分布在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中,從而總結出這個類型為某元素全部轉化到目標物中。
3. 追求答題的規(guī)范性
由于化學是九年級的起始學科,但化學由于知識瑣碎,題目閱讀量大,答題變換方式較多等原因,學生在做題時很容易出錯。在開學初我就告訴學生一個真理,也算是我對化學學科做題要求的另一種體現(xiàn)形式,我說:“做題要孜孜不倦的追求第一正確率,不需要你回頭復查”,因為自己犯的錯誤很難找出來。為了這第一正確率得到保證,教師對學生做題的要求在開學初就要明確,例如:選擇題要圈關鍵詞并留下做的痕跡;教師要求學生做的題目是精確篩選過的并保證全部批改,這樣你才能理直氣壯地對學生提更精準的要求,錯題不管老師講解與否,都要改出核心理由,老師重點講解的經典題,難題都要做好詳盡記錄,并在講解結束后進行鞏固;對學生的要求有了,老師的監(jiān)督和監(jiān)測還得跟上,可以從一開始的次次查轉變?yōu)槌椴?,對于一些經典題,可以作適當改進后再次進行檢測。
二、 轉換錯題搜集和利用思維
一直以來,教學實踐中對錯題有三個錯誤導向:
1. 思想上不重視錯題,過度追求做題的數量
很多老師從來也沒有把錯題放在眼里,只知道一味地找更多的題型給學生做,完全走的是刷題模式,師生一并吃苦受累,還沒有效果。例如:關于氫氧化鈉部分變質問題的檢驗學生由于理解不深刻導致方法總是不記得,針對這一問題,首先要在初次講解時講透;其次要在初次犯錯時讓他慢慢悟透,可以采用同伴互助等方式;再次近期同類題的鞏固,使記憶深刻。
2. 對待錯題產生方向性錯誤
老師對待錯題往往認為聽過,改過,再加上老師的監(jiān)督檢查,一切就大功告成了,對于學生是否從錯誤的沼澤地中走出來以及怎樣控制在同一處跌倒的頻率,老師好像很少也很難關注。錯題除了要關注和監(jiān)督當下的改正情況,還要過程性的進行類似題的檢測。
3. 形式上的過度追求
許多老師采用的手抄式錯題集這種方式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和操作上的舉步維艱,我并不認同。對于制作錯題集,我們應該從內容的收集與整理與制作裝訂等多方面去考慮,不僅注意其內容,更要注意編排標注等多個問題,只有有計劃的逐步開展并實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監(jiān)督錯題利用過程
1. 利用定量時間鞏固
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證明:遺忘是先快后慢,剛記住的知識,最初幾個小時內遺忘的速度最快,如果四至七天內不重復,記憶將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必須根據遺忘規(guī)律,讓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定期翻閱,達到保持和再認的目的。
2. 錯題進行每周淘汰
教師隔一段時間要對學生的錯題本進行批閱,及時肯定并鼓勵他們持之以恒地進行下去。對于那些錯題原因反思不到位的,教師要進行補充,以幫助學生找準問題的癥結。同時結合每周一次的錯題交流,把學生錯得較多且具代表性的題目,一段時間后將其集中在一份試卷上,讓學生再做一次。這樣做一來可以檢測學生錯題利用的效果,二來可以給學生進行積極反饋,做得好的學生繼續(xù)保持,做得不好的學生要反思為什么反復出錯。平時布置的作業(yè)或考試試卷,也可對一些典型錯題進行改編,讓學生再做,而不是不斷給學生不同的新題,讓學生陷入題海之中。
總之,開展利用錯題教學是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錯題本不一定要做得精致、全面,因為它只是訓練思維的一個載體。最關鍵的是,學生和教師都不能輕易放過錯題,要徹底弄清錯題所反映的問題,并在錯題利用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有效學習和有效教學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畢濤.初中化學“錯題本”的建立及使用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3).
[2]茆小豐.淺談初中化學錯題本的建立和使用[J].中學時代,2014(4).
作者簡介:徐燕玲,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盧家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