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昱
一、美國模式
美國于1984年提出養(yǎng)老概念,已經有了30多年的歷史。它的發(fā)展,其實跟之前國內的情況不太一樣,它一共分成三個部分、兩大類產品。這兩大類產品前兩種更多的是政府提供擔保,把老年人住房做抵押,通過一次性或者以年金的形式給到老人,老人離開房子或者故去的時候政府把房子收回然后拍賣,或者是轉移的方式獲取資金的過程。
這樣的方式在美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為美國不像中國,他們不善于存錢,所以就只有房子。但是在美國,貸款人和放貸人都有一定的保障,這樣對雙方都起到比較有利的發(fā)展作用,所以發(fā)展還不錯。
第二大類是財務自由的方式。財務自由,是針對私營的自由基金公司提出來的,它主要面對高檔住房老人,這跟中國也差不多。中國市場最大化的都要到市場當中解決,政府只是做一些托底,美國也一樣,沒有錢的老年人把住房拿出來政府做擔保。
對于有錢人的高檔住房是市場融資,第一種是你會簽訂一張和約,通過和約他可以把錢一次性的給到老人,不是直接給到老人,是給到壽險公司,壽險公司再每個月給到老人,老人每個月就可以生活或者是購買養(yǎng)老產品,買其他的東西都可以。
這樣擔保方就不是政府了,這跟剛才前面一種產品有什么不一樣?這里還有價值分享條款。這在國內沒有。老人接保人可以保留一定的比例房產,和借款公司一起共享房產意義,包括它的增值部分和價值部分,所以房地產可以獲益達到80%。
這種方式特別適合中國,中國房價不斷上漲,尤其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如果能共享房產價值,這是好事情。
二、我國香港地區(qū)模式
香港也有按揭,幫助老人養(yǎng)老,也是用房子做抵押品,銀行申請安老按揭。就整個情況來看,他可以有一筆錢全部給到老人或者每個月給老人都可以。并且在當你贖回的時候,即使有簽協議,也不會讓你付違約金。
那么,對老人來講最大的資產就是房子,他可以用房子進行安老按揭,將房子抵押給銀行,可以在住房里住到百年。
另外,香港最近出了最新的項目,它是由香港按揭的證券公司做的,由香港房屋協會推出,項目土地本身沒有享受任何的養(yǎng)老政策,另一方面,這個項目是直接市場化拿到土地,不過在支付方式上政府給予一些全新的權限和全新的創(chuàng)新。
跟剛剛說的安老按揭不一樣,這個房子拿去做抵押之后實際上還可以出租,就是房子可以有收益,把你的不動產變成滾動資產包的概念,可以用來償還按揭貸款;另外,到期之后,如果老人故去子女愿意贖回也是可以贖回的。
如果房子的資產高于需要繳納的費用時,這時候政府再把這部分錢返給你。如果你不夠時,有擔保公司擔保,把洞填上。香港這個模式從西方當中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第一房子可以用來養(yǎng)老,不改變物業(yè)的權屬價值,并且可以用來出租以解決每月的支付問題,你還可以到期之后贖回,資產收益是可以分享的。所以這與之前的按揭不同。
所以我們可以以租養(yǎng)老,不是以房養(yǎng)老,以房養(yǎng)老是轉移物業(yè)的產權,對物業(yè)價值做評估,包括對老人的生命周期會有精算,但是以租養(yǎng)老的模式不存在這種情況。
剛剛一直提到消費能力的問題,實際上北京的高端養(yǎng)老項目收費都在10000元以上,這個跟平均退休工資差得很多。當然我們說平均工資不能享受高質量的服務,但是中端的老百姓也不愿意把錢拿出來享受這樣的價值,其實30后、40后應該是養(yǎng)老機構的消費主力,他們的消費觀是享受型的,和消費型的不一樣。
所以我們中國人中50年代生人擁有房產的比例是85.7%,60年代生人擁有房產比例是80%,70年代達74%,80年代38%的層面。我想都說中國人富裕了,家庭有錢了,這個錢就是富房產窮現金的時代。
是不是以房產投資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國家解決最最保障的部分,沒有收入和低收入人群,政府托底給無收入戶,或者是給政府專家們。我們其他的中高端的人群和社會階層怎樣解決養(yǎng)老問題?如果我們到市場當中時我們怎么提高自己的支付能力?我們想想房產是不是可以做這些事情。中國也在做按揭的形式,但是之前都以失敗告終。
三、中國養(yǎng)老新路徑
結合美國模式和我國香港地區(qū)模式,探索一條適合中國人自己的路徑。
第一,能不能不轉產權,做抵押的模式。第二,房產收益全部在老人名下,能不能不轉移它升值的這部分收益。第三,能不能以消費服務端口出發(fā),結合養(yǎng)老情況,根據現在倒按揭抵押的情況我們來做新的嘗試。
在國內我們現在還提到如果老年人他的還款年限相對比較低時,怎么樣接力貸的問題。這在國外相對是比較少的,這種方式就是機構、金融端口把錢給到老人,老年人把他的房子抵押,像做按揭一樣,打包抵押,老人整個權益一次性把錢拿到手,在我們給機構給到投資方錢時,如果我沒有完成就故去了,子女可以做接力的形式;同時我的權益可以增值,物業(yè)可以出租,用租金部分加上養(yǎng)老金部分將機構端、金融端房產抵押的錢還上,這樣的話,升值部分有了,養(yǎng)老也有了,所以這應該是多贏的格局。
作者系北京大學國家治理與老齡產業(yè)政策研究課題組執(zhí)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