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元
摘 要:中學語文綜合實踐課著眼于學生主體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是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超越的過程;為學生架起了學校與社會溝通的橋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綜合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為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開辟了一個重要的渠道。
關鍵詞:語文;綜合實踐課;活動;實踐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核心是提高語文能力。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實踐能力,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語文綜合實踐課著眼于學生主體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揮,是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超越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活動的主陣地,是實現(xiàn)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廣領域交流的平臺,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綜合運用能力。
一、語文綜合實踐課為學生架起了學校與社會溝通的橋梁
一段時間,語文教學內容的封閉和教學方式的陳舊,致使語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節(jié),缺乏生活氣息,導致語文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語文教學質量適應不了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這種尷尬的語文教學困境,呼喚著語文課的學與用能融會貫通,而語文綜合實踐課就在這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所以,語文綜合實踐課的開展為語文教學走出困境提供了一個捷徑,也為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重視實踐、勇于實踐,才能使學生獲得真知。
語文綜合實踐課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學生必須走出書本,進入社會生活,去了解和感知身邊的人和事,感受大自然的美,感悟生活中的人文之美,感知社會中的正能量,了解身邊存在的社會問題等。這樣就為課堂中用各種文學形式、繪畫、調查報告等展示語文綜合實踐課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課堂注入了生活的氣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地體現(xiàn)語文課的實踐性。如《家鄉(xiāng)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需要學生深入了解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旅游勝地、豐美物產、社區(qū)建設、民風民俗和文化底蘊等,這就需要學生走出學校,走街串戶、親身體驗、訴真情、道感悟,延伸了語文課的廣度和內涵。語文綜合實踐課打通了學校和社會的界限,實現(xiàn)了大語文觀,使語文教學真正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
二、語文綜合實踐課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綜合運用能力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敝袑W語文課本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適合中學生的綜合實踐內容,設計的問題難度適中,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的設計吸引學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引發(fā)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興趣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去創(chuàng)新。各單元綜合實踐課的開展,要求學生分組并帶著問題到社會中調查研究,在活動中分組操作、交流、介紹、評價,感受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這樣就能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組織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競爭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讓生活中必備的基本素質能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三、語文綜合實踐課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團隊的合作能使問題的解決最優(yōu)化、學習成果最大化。語文綜合實踐課的問題需分組探討、解決,小組成員各有分工,他們會把最簡單、最容易獲得成功的環(huán)節(jié)留給本小組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問題最難解決之處留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傊?,會讓小組每個成員都體會到參與活動的快樂,并認識到自己在小組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小組合作活動和各小組之間的評比中,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得到了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逐漸增強。
四、語文綜合實踐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我評價、自我完善
語文綜合實踐課活動大多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自主展開,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內容。例如,我在《愛我家鄉(xiāng) 保護環(huán)境》這次活動中,利用雙休日帶領學生到騰格里沙漠榮華公司的排污地帶,全區(qū)有名的臭水區(qū),在接近沙漠排污點還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鼻而來,來到那里,一片黑水蜿蜒在沙漠中,沙漠中的植被萎縮、干枯,沙丘在不斷地向外擴張……隨即,學生產生了許多有價值的治污設想。有學生提出:沙漠中排污也會使人們中毒?排出的“硫和鉛”是什么東西?有什么毒?人體中毒會有什么表現(xiàn)?等等問題。學會求知,不斷思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拓展——這正是語文綜合實踐課自主探索學習的價值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多方出擊獲取大量信息,獲得了豐富而真切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寫詩詞、繪畫、寫倡議書和給環(huán)保局局長的一封信等方式與同學互動交流,促進學生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升,整個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適時點撥,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綜合實踐課的自主性和開放性。
在語文綜合實踐課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小組討論,進行組內相互評價和各組間互評,從而讓學生自己在聽取別人建議的前提下進行自我評價,進一步不斷完善自我。教師在每次活動預備、進行和結束后,時時挖掘學生的亮點,對學生進行不間斷的正向評價,促使學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不斷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樹立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努力做一個心智健康的中學生。
只有立足于生活,讓生活的靈魂進入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不斷完善語文綜合實踐課,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