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正福
摘 要: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形態(tài),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全新課程。這就要求執(zhí)教者要樹立更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加強理論學習,注重實踐。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進,實踐與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成了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注重實踐活動和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國際數學課程的一個趨勢,強調讓學生做數學、用數學比讓學生知道數學事實更重要,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就是“做數學”、“用數學”的具體體現?!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更加要求教師做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關鍵詞:創(chuàng)新;合作;實踐能力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小學數學中開展的意義
1.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自然以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由于沒有固定的形式限制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和實際條件自由地完成實踐活動,如調查學生家庭環(huán)保出行率,學生必須進行實地調查才能完成。
3.拓展學生的認識范圍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實踐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教科書上是沒有答案的。如測量學校操場的面積、設計到周邊景點的出游方案等。這些問題學生只能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去收集信息和資料。在處理分析這些信息和資料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展,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4.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可能涉及許多數學課本以外的知識(如環(huán)保、人文、地理等),需要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加強了學科知識的整合,促進學科的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合作性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真誠合作、互相作用的過程。尤其是綜合實踐活動部分的內容體現得更加清楚。教師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參與的寬松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都有效參與,避免單調重復。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分組,引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合作完成。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北京五日游,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完成,學生在討論中,不斷完善出游的方案。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探索、認真思考的習慣,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參與合作的意識。
三、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可操作性
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活動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在設計活動時,教師要仔細考慮活動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努力做到:(1)合理分配每個活動的時間,隨機調控課堂節(jié)奏。(2)考慮每個活動的注意事項,活動前要提出要求。(3)設計的活動要便于操作,有客觀的評價標準,有時候設計的活動方案很好,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活動的具體操作中若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會影響活動的效果,甚至導致活動失敗。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組織評價和調控,使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單一的教學評價模式重定量測試,輕定性評價,評價的手段以紙筆測試為主,分數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衡量學生學習優(yōu)劣的唯一依據,缺少能全面有效評價的技術和方法,不能起到及時激勵學生發(fā)展的作用,所以說我們在評價中嘗試采用學生評價(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放在過程性評價上,從而體現評價的診斷、導向和改進功能。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是對學生的挑戰(zhàn),也是對教師的挑戰(zhàn)。如何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給老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也是對這一類課的指導。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該牢牢記住,數學來源于生活,更應運用于生活,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學到數學知識,找到學習數學的方法,體會數學思想,讓學生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立新.數學源于生活:淺談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
[2]陳麗.如何讓數學教學有效地回歸生活[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2).
[3]小英.關于綜合實踐在數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97):66.
[4]王彬.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成效[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