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全體一線教師一個共同的課題,傳統(tǒng)課堂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體,把學生置于教學被迫接受的層面,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新課改以來,課堂教學改革呈現(xiàn)出了精彩紛呈的局面,特別是學案導學的充分利用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認同。學案教學改變了以往上課講解知識點“滿、透、細、實”的方法,而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倡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收集處理信息,獨立獲取知識,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課堂教學更有效率。下面做以說明。
關鍵詞:新課程;歷史課堂;有效教學
一、導學案教學的產生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是一種能動建構的過程。知識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學案教學就是基于上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生成,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構建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教學則是以學案為載體,學生依據(jù)學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探究的教學活動。學案教學突出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讓師生“互動—探究”,讓課堂教學更有生機。
二、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模式
運用學案的課堂教學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分為三個時間段。前10~15分鐘,通過學生的自主預習引導學生構建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采用的方法是:上課后教師把學案的內容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結合教材的內容,融會自己能學會掌握好的知識點,時間到了后,教師讓學生回答或討論說明自己還有哪些知識不能夠理解透,這時教師要精要講解,讓學生達成認知,學懂。同時,教師要適時板書引導學生理清教材知識體系,增強對知識點的記憶。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用10分鐘,對學生在自學找到的共性問題也可能是課堂教學中的難點,讓大家充分討論探究解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力的生成,同時教師適時引導、點撥、補充和完善。讓學生達成認知,最后用10~15分鐘時間對學案上的“典例剖析”進行講解,并進行隨堂鞏固,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會自主學習,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成長,達成學習力的生成。
三、課堂學習中如何使用好導學案
導學案教學打破了以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它是新課改后課堂教學的一個新生事物的代表,如何用好導學案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我們要做到關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
1.課前
任課教師一定要充分認知課標要求的學習內容,然后,結合學情去設計好導學案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有效掌握教材的信息。做到讓學生依據(jù)教師設計的提綱去進行學習,激發(fā)學生自主求知的欲望,為課堂教學做好知識儲備打好鋪墊。多年來的教學經歷讓我深知歷史課的課前預習是學好歷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其實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常我們說我們的學生不預習,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么。有了導學案的引導,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就不會再茫然,就會有清晰的思路,對歷史教材中出現(xiàn)的學習內容就會有的放矢地去學習,借助“導學案”提前完成相關的知識目標。例如,我在教學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課時,我將導學案課前提前發(fā)放給了學生,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和查閱圖書等多種方法去廣泛搜集張學良、蔣介石、周恩來、宋慶齡以及東北的抗日將領等相關歷史人物的信息,這樣學生也初步了解到了九一八事變的真相和西安事變中為什么不能殺蔣的理由,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突破本課學習的難點打下了基礎。教師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導學案的教學設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2.課中
主要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新知探究、評價應用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教師不應是講知識,而應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從我校實施導學案以來,我就一直嘗試著利用導學案來教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自主探究,學會合作交流。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性別、性格、自學能力、平時成績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座次就以小組為單位,小組學習成為我們歷史課堂學習的主旋律,教學時我把導學案下發(fā)給學習小組長后,讓他們去分組學習,當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候要盡可能地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由大家自己解決。這樣做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合作、學會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小組合作,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的小組中討論并解答問題,使學生由傳統(tǒng)課堂中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閷W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同時,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我在利用導學案學習的課堂教學中采用三講三不講的原則即:“講重難點、講易錯點、講易混點;學生會了的不講、自己能會的不講、講了還不會的不講”。這樣做既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教學的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極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3.課后
主要是學生課后自主訓練、知識總結。一方面學生以導學案為線索進行復習建構,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另一方面通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知識和學習,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會自覺地掌握規(guī)定的學習內容。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從“用教案去教”到“用導學案去學”,這是課堂教學方式的一個質的飛躍,導學案教學法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實效。
參考文獻:
[1]李紅珍.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蘇州大學,2010.
[2]段利坤.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