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姜志堅
【摘 要】目的:分析和探討普外科高齡患者上腹部手術后肺部的感染狀況,包括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為在臨床治療中的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參考。方法:選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診治療的218例上腹部手術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選取其中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患者進行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實驗,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結果:218例上腹部手術患者中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7例,感染率為7.8%;感染患者中共檢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蘭氏陰性菌18株占75.0%,革蘭氏陽性菌有5株占20.8%,真菌1株占4.2%;本研究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對頭孢、慶大霉素等抗生素均有耐藥性。結論:普外科高齡患者上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主要是革蘭氏陰性菌,且對多種抗菌藥物有耐藥性,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以提高療效。
【關鍵詞】 普外科;高齡患者;上腹部手術;肺部感染
【中圖分類號】R816.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060-01
在普外科的上腹部手術中,肺部感染是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齡患者由于其機體的免疫能力較低、各組織器官的功能退化、長期患有原發(fā)慢性疾病等增加了病原菌的感染率,是醫(yī)院感染中的高發(fā)人群。文獻表明,高齡患者在腹部手術后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在10%-55%[1],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呼吸衰竭并誘發(fā)多臟器的功能障礙。近年來由于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造成肺部感染的菌種不斷發(fā)生變化且耐藥菌株也不斷增多,所以為了預防和控制高齡患者上腹部手術后的肺部感染,需要及時并有效的了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藥性情況。本研究通過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診治療的218例上腹部手術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選取其中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患者進行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實驗,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為我院高齡患者上腹部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診治療的218例上腹部手術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49例,女性69例,年齡70-88歲,平均(78.1±7.4)歲;患者中患有糖尿病8例,高血壓13例,冠心病3例。
1.2 方法 肺部感染的診斷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會制定的醫(yī)院內(nèi)獲得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診斷標準等;術后出現(xiàn)體溫超過38℃,咳嗽、咳痰,肺部聽診可聞及較清晰的干、濕啰音,呼吸音有不同程度的改變,白細胞計數(shù)超過11.0×108/L且痰液培養(yǎng)結果可見致病菌[2]。將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樣本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范進行菌種的分離和培養(yǎng),進行致病菌的鑒別后,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要求對致病菌的藥敏進行測定。
1.3 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τ檢驗,差異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普外科高齡患者上腹部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就診治療的218例上腹部手術高齡患者中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7例,感染率為7.8%。
2.2 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情況 17例感染患者中共檢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蘭氏陰性菌18株占75%,革蘭氏陽性菌有5株占20.8%,真菌1株占4.2%。革蘭氏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有9株占37.5%,肺炎克雷伯菌有5株占20.8%,大腸埃希菌3例占12.5%;革蘭氏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有4株占16.7%,表皮葡萄球菌1株占4.2%;真菌為假絲酵母菌1株。
本研究中分離到的病原菌通過藥敏實驗,結果顯示其對常見的抗菌藥物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其中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阿莫西林、慶大霉素等均有超過50%以上的耐藥率;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阿莫西林、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環(huán)丙沙星等也有很高的耐藥性(>50%);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頭孢、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紅霉素和青霉素等均有超過50%的耐藥性。
3 討論
普外科高齡患者上腹部術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由多種因素造成。首先,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特點和基礎疾病,手術風險高且存在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的并存疾病較多,且在口咽、鼻部的細菌菌株多,在進行上腹部手術時容易造成呼吸系統(tǒng)的細菌擴散進入肺部引發(fā)感染[3]。而且在手術過程中高齡患者由于基礎疾病多、病情較重,有些侵入性操作反復實施破壞了粘膜結構,從而給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條件,增加了感染的發(fā)生。部分患者在手術后留置胃管等,也增加了患者發(fā)生感染的危險。另外,由于廣譜抗菌藥物的濫用而導致的耐藥菌的增加也與醫(yī)院肺部感染的發(fā)生有很大關系[4]。由于抗菌藥物的使用不合理,耐藥菌株大量繁殖,而臨床治療過程中未做致病菌培養(yǎng)和藥敏實驗,也影響了對肺部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效果。
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普外科高齡患者上腹部術后肺部感染狀況進行研究,分析了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結果顯示普外科高齡患者上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主要是革蘭氏陰性菌,且對多種抗菌藥物有耐藥性,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以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張娟.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護理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03):21-23.
[2] 李進軍,伍冀湘,梁杰雄.80歲以上高齡患者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診斷與治療:附79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5(01):75-76.
[3] 管向東,唐朝霞.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09):874-876.
[4] 王烺,孫耕耘.腹部手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05):61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