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知青歲月·情愛往事·歷史重現(xiàn):《古今海龍屯》的文本敘事

      2018-02-13 11:50:20楊毅
      山花 2018年12期
      關鍵詞:黃山松海龍青花瓷

      楊毅

      2015年9月16日,由中央文明辦、光明日報社指導,中宣部文藝局、中國文明網(wǎng)和光明網(wǎng)主辦的“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藝名家講故事”活動正式啟動。在其中的一期對話節(jié)目中,作家葉辛作為受訪對象,他首先談到的就是“十年知青生活是人生寶貴經(jīng)歷”。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的葉辛,在他20歲的時候,在“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中,遠赴西南山地的貴州修文縣,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他離開貴州時,已是41歲(1990年)的中年人。二十多年的貴州生活,使他把貴州看作“第二故鄉(xiāng)”,也形成了其筆下“上海-貴州”的地理情緣。之后,無論是他的短中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還是他的生活軌跡,始終縈繞著這段不了的知青情結(jié)。

      2017年初,新星出版社又推出了葉辛最新力作《古今海龍屯》,再次使讀者的目光投向“葉辛”“海龍屯”“知青寫作”。該書用“現(xiàn)代、明代、當代、尾聲”四個篇章將當代生活、知青往事與平播之役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完美地融合了歷史事件、民間傳說、知青往事、地方風物,重現(xiàn)了古播州海龍屯四百多年的歷史變遷以及播州土司楊氏家族最后覆滅的瞬間,尤其是楊氏家族的命運興衰,牽引出一段酸楚的知青往事。

      一、“知青歲月”的歷史緬懷與深度反思

      對于一個將人生中最寶貴的二十多年時間拋撒于這片士地之上的人而言,他的青春、他的愛情、他的理想、他的人生,幾乎與這片土地取得了休戚與共的“地緣情懷”。著名作家葉辛,他的人生就是如此?!百F州修文”,就是他夢魂牽繞的一片值得永記的“熱土”。1990年,因工作及家庭原因,將要告別這塊土地的葉辛囑托給朋友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文是他揮灑青春汗水的熱土,要我作為《貴陽晚報》記者去多宣傳修文?!盵1]葉辛不僅在文學的世界里,一次次、一部部地書寫著貴州的山水人文、地緣風物,也在以各種實際的行動表達著他對“第二故鄉(xiāng)”的赤子之情?!豆沤窈}埻汀愤@部作品的寫作亦是如此。

      正如詩人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的那句膾炙人口的詩行,“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對一個地方的深情回憶,總會與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記憶聯(lián)系在一起。葉辛說:“《古今海龍屯》我醞釀了三十年”。而三十多年前,正是葉辛在貴州潛心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他的筆下,揮之不去的是對那段知青歲月的追憶與緬懷。就他們那一代人而言,匆匆而過的人生“黃金期”,正是在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中度過的。如葉辛所言,“一代人的青春,是知青們用汗水和眼淚、苦澀和艱辛、希望和憧憬,在蹉跎歲月里書寫的?!盵2]或許,正是對這片土地與這段人生的深切記憶,構(gòu)成了葉辛文學世界里的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古今海龍屯》雖然貫穿了“現(xiàn)代、明代、當代”三個時間段,串連了當代生活、知青往事、平播之役三個故事段,但核心事件依然是黃山松與楊心一之間時隔三十二年之久的再次重逢,“知青往事”注定是這部小說的主體部分。故而在小說的最后,作者直接寫道“不是因為她手中還可能完好地保存著青花古董瓷瓶,而是源于他的初戀,源于他苦澀的難于忘懷的碧沙灣青春歲月,源于他在古播州土地上度過的那些日子?!盵3]因此,從小說的結(jié)構(gòu)安排來看,黃山松與楊心一之間的一場纏綿炙熱的初戀,被特定的時代政治一分為二,作者從中巧妙地插入了平播之役的歷史故事,并借用“青花瓷”這個特定的線索(或道具)將被分割的兩半緊扣在一起。而當黃山松與楊心一的重逢實現(xiàn)之后,“青花瓷”作為線索的作用,自然脫落。故而,才有了小說尾聲部分,“青花瓷”被盜走的情節(jié)。因為,當整個故事敘述完后,作為牽引人物、事件及情節(jié)的這條線索,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當然,這部小說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構(gòu)思精巧、結(jié)構(gòu)精妙之上,還體現(xiàn)在葉辛對“知青往事”的深度反思。如主人公黃山松與姜川關于“時代列車”的繪畫構(gòu)想的對話。

      姜川:“……你說將要畫的時代列車上,那些領袖、風云人物、先烈怎么表現(xiàn),我能夠想象。你說還要表現(xiàn)那些屈死的冤魂,在急如星火的時代列車畫面上,怎么畫、畫什么?。空埬阍?,這些年我只忙于做酒生意,一頭鉆在錢眼里,想象力差了?!?/p>

      黃山松淡淡一笑道:“只說一個人吧,張志新,算不算冤魂?”

      “這倒是。”姜川坐直了,明顯一怔。

      “還有,現(xiàn)在公開的,被斯大林清洗掉的那些紅軍將領,是不是冤魂?”

      姜川雙手一擊掌,贊賞著:“明白了,我明白了!歷史的巨輪轟隆隆開過,總有不幸的無辜者。”

      “你要這么理解也可以?!盵4]

      作者借人物的對話,表達了黃山松對自己所經(jīng)歷的那段知青歲月一種釋然的心態(tài),這也正是作者在幾十年后重溫知青歲月里的那些苦澀而酸楚的青春往事時所持有的一種心態(tài)。在這一點上,相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知青文學的“傷痕書寫”,作者更多了一份理性與釋然。

      二、“情愛往事”的歲月遺痕與再度回首

      小說的開場,黃山松因曾經(jīng)一起下鄉(xiāng)的女友齊雁雁被洪水沖走,決意將自己賣畫所得的三十七萬元捐給碧沙灣寨子修建一座橋。之后,黃山松和一起下鄉(xiāng)的姜川、范總、齊雁雁,以及知青點碧沙灣寨子的楊文德、楊心一、姚秀等人,他們的經(jīng)歷構(gòu)成了故事的主體。也正因為如此,這部作品仍屬于“知青文學”的范疇。

      無論是回想到當年一起插隊落戶的知青齊雁雁——他們曾同住一個屋檐下,一起勞作,一起趕場,一起感受知青的寂寞與命運的迷茫;還是重逢三十二年前的初戀情人楊心一——他們曾相約南白鎮(zhèn)群藝館小屋,一次次急切地相會,從最初的相識到最后的被迫分離,追述黃山松知青歲月的諸多往事,最不堪回首的,“正是在碧沙灣,發(fā)生了一場震驚山鄉(xiāng)的情案”。那場“傳播到四鄉(xiāng)八寨,引得寨鄰鄉(xiāng)親們在出工勞動時、在茶余飯后、在趕場天議論紛紛”的情事,正因為“鬧得沸沸揚揚、驚動上上下下”,迫使一對熱戀中的情人從此天各一方。故而,在三十二年的時間里,黃山松不曾給任何人說起這段“苦澀而又辛酸的往事”:

      現(xiàn)如今,青春時期的戀人楊心一在哪里?他一無所知。她必定是出嫁了,嫁給了什么人,嫁到了何方,他一概不知。他離開了碧沙灣,把知青歲月里那段戀情也一并留在了那里。他不想去回憶那段往事,那是苦澀而又辛酸的往事。是他說也無法對人說,想也不敢細想的往事。[5]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件“天價”的青花瓷瓶,牽引出這段被迫分離的情案。三十二年前的被迫分離,三十二年后的再次重逢,情的因素與愛的力量,成為一種可以跨越時間的“合縫劑”。

      無論是葉辛的《蹉跎歲月》《孽債》《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還是郭小東的《中國知青部落》、鄧賢的《中國知青夢》等“知青文學”的寫作者,抑或是劉小萌等對于“知青群體”進行社會學調(diào)查研究的學者,他們都會聚焦于這“失落的一代”情與愛的“歷史傷痕”。1968—1980年間,大約1700萬城鎮(zhèn)中學生被下放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這1700萬的中學生,大多數(shù)的年齡在14—18歲之間,而在近12年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中,他們的青春歲月,流淌在一個個知青點上,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見證著他們苦澀與辛酸的青春往事。尤其是人生中的這個階段,正是青春的情欲萌動到建立婚姻家庭的關鍵時期,而那個特定的歷史年代,城與鄉(xiāng)的差別、知識青年與當?shù)卮迕竦纳矸莶町?、“地、富、反、壞、右”與“貧下中農(nóng)”之間的“血統(tǒng)論”、階級論的斗爭意識與“男女都一樣”的論調(diào)、男與女之間的性別分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警惕、防備、揭發(fā)的氛圍,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在抽離著男女戀愛與自由婚約的自由空氣。法國學者潘鳴嘯在《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1968—1980》一書中說道,“在一個幾乎不存在同居的社會里,對每一個預計自己將來的知青,婚姻的問題就肯定顯得十分重要了?!盵6]然而,在插隊落戶的知青點上,這些作為“極少數(shù)”而存在的知青們因為物質(zhì)上的困難和返城的考慮,不愿意在知青中尋找結(jié)成婚姻關系的另一半,更不愿意在當?shù)丶奕ⅰ!敖Y(jié)婚固然有問題,保持單身也同樣有其他的問題。那些堅持不結(jié)婚的知青就被迫過著一種無法令人滿足的情感生活及性生活,從現(xiàn)行的社會標準來看,那也是不正常的。像所有其他同年齡的年輕人一樣,知青也感受愛情,加上集體生活更增加了異性接觸。但是,在他們絕對不愿意回城之前結(jié)婚的情形下,只有兩種解決辦法,沒有一種能讓人稱心如意:完全克制性欲,或者光談戀愛(至少暫時)不結(jié)婚?!盵7]正因為如此,在王安憶、張抗抗、張賢亮、鄧賢、葉辛、劉心武、張辛欣等一大批涉及“知青題材”的作家筆下,都描繪了這個特定群體在那個特殊年代的情與愛的酸楚往事。如王安憶在《小院瑣記》中所言,“你知道知青談戀愛的苦楚,我們公社上百對知青的戀愛成了悲劇?!盵8]回到這部小說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黃山松與齊雁雁可以相約著有說有笑去趕場,但彼此之間的感情始終是溫而不火;黃山松卻不敢和楊心一同去趕場,更別說在一起說笑,“身份的差異注定了兩人之間的戀情只能悄沒聲息地往前發(fā)展”[9]。無獨有偶,小說結(jié)尾部分提及許珊珊與丁兆福這對夫妻的婚姻關系,而它正是那個特殊時代畸形婚姻的寫照。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那個特殊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五十多歲的黃山松因為一件“天價”青花瓷瓶勾起內(nèi)心的那段“苦澀而又辛酸”的情愛故事。如今他已是五十多歲的孤家寡人(妻子去世,女兒出嫁遠在國外)再度回首那段青春往事,一種內(nèi)心的缺憾與愧疚,在心靈的深處隱隱作痛。“青花瓷瓶”再次成為黃山松與楊心一相見的“媒物”,直到那場只有開始沒有終場的愛的交歡再次延續(xù)、完成之后。

      我們知道,一部小說,不一定是作者個人生活軌跡的完全書寫,但其中的部分人物、情感、事件,無疑或多或少帶有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某些痕跡,或者說是一種隱匿的文學演繹。小說中的黃山松與作者葉辛年齡相近、經(jīng)歷相仿,他們同樣以一個五十多年的中年人的身份來回望自己“上山下鄉(xiāng)”的往事。故事在最后部分以黃山松與楊心一的再度重逢、結(jié)合作結(jié),無疑是對那個特殊年代的“缺憾”與“創(chuàng)傷”的一次“修復”。如前所言,這進一步體現(xiàn)了作者對那段歷史的一種理性與釋然的心態(tài)。

      三、“歷史重現(xiàn)”的人性力量與復活之夢

      然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件“天價”的青花瓷瓶,不僅牽引出一段半途分離的纏綿悱惻的情愛,也揭開了一個具有七百多年基業(yè)的楊氏土司王朝的面紗。從這件青花瓷瓶的來歷,到情人楊心一父親楊文德的身世,再到1600年的那場平播之戰(zhàn),甚至還有楊氏土司第二十九代繼承人楊應龍的身世之謎,敘述的縱深感從時空兩個維度蔓延開來,凸顯了這部小說的結(jié)構(gòu)張力。同時,也連接了一座荒棄了四百多年的神秘古堡。

      “海龍屯”,注定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從1979年貴州考古工作者葛鎮(zhèn)亞對這座被荒草與亂石掩埋的古代軍事屯堡的探訪,到2012年全面且系統(tǒng)的考古挖掘,“海龍屯”,這座曾被歷史遺忘的古代城堡,又重新回到世人的注視下。它是歷史遺留給后人的一筆遺產(chǎn),尤為值得慶幸的是,在四百多年的歷史風云中,它沒有因天災人禍徹底頹敗和銷聲匿跡。2012至今的考古探究,一點點拂去歷史的塵霧,讓一座荒圮了四百多年的軍事屯堡,逐漸揭去面紗,使世人知曉了它的真實面貌。一次,在“知青文學主將”之一的葉辛又以文學的方式,以它為背景和線索演繹了一個個或悲壯、或凄美、或纏綿悱惻的情愛故事。

      伴隨著這一次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一段段殘垣、一堆堆白骨,一片片名貴的青花瓷殘片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這座廢墟里到底埋藏著多少不為世人所知曉的歷史往事,這座見證了播州土司楊氏家族七百多年基業(yè)的堡壘遺址,不僅讓人遐想那場被稱為“萬歷三大征”之一的平播戰(zhàn)役究竟葬送了多少人的性命,更讓人猜想已陷入四面楚歌絕境的楊應龍又是如何與他的寵臣、愛妃們作最后的道別的。

      ……書讀多了,聯(lián)系插隊落戶幾年聽來的傳說和故事,模糊不清的楊應龍的形象慢慢地在黃山松的頭腦里清晰起來。他的容貌五官生動起來,他的身架體形活龍活現(xiàn)起來,他的個性脾氣顯示出來。[10]

      于是,小說在第二章“明代(一六〇〇)”部分,進入到那場平播戰(zhàn)役的現(xiàn)場,聚焦于“海龍屯之圍”。那個雨夜,戰(zhàn)事暫歇,楊應龍回顧之前慘烈的戰(zhàn)事,與小妾田雌鳳共商后事,并由此引發(fā)楊應龍對導致時下自身陷入滅亡邊緣的內(nèi)外原因的反思。最后一刻,楊應龍與兩位小妾自縊,葬身于海龍屯。

      古播州土司楊氏家族的事跡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被歷史沖淡,僅有一些零星的片斷還在民間說書人、擺古者的唇齒之間流轉(zhuǎn),那些已經(jīng)深埋于荒草與廢墟中的遺跡,有待后人的發(fā)掘與復原。正統(tǒng)的史書,僅留下史的枝干與事的骨架,缺少了一種“活態(tài)”的生命。而流傳于民間的歷史傳說,則以世人的心態(tài)與民間的情感復活了它的血肉之軀,尤其是在說書藝人的口頭傳唱中,賦予了它一種文學化的想象。配合著零零散散的歷史碎片,以及楊文德老人擺古時所說的那些傳奇往事,這段“難纏”的歷史逸事“復活”在讀者的面前。從《遵義府志》 《續(xù)遵義府志》《仁懷志》《貴州通志》《黔史》等地方志,到黔北民間故事、傳說等,通過黃山松的閱讀與聆聽,終于重現(xiàn)了這段歷史:1600年,萬歷年間,朝庭派主將李化龍率領二十四萬官軍,兵分八路圍攻播州土司楊應龍,致使播州楊氏土司七百多年的基業(yè)毀于一旦,楊應龍自盡身亡。如今,在葉辛的筆下,通過文學加工與想象性復原,還原了這個驚心動魄的時刻,借此憑吊那一個個亡魂,還歸他們的血肉之軀、兒女之情。正是這種基于傳說的文學力量,使得諸多野史更勝于正史而流行于民眾之中,它就像歇息于田間地頭的老百姓們的一種精神食糧。正如小說借楊心一之口說出的:

      “爹常跟我講,播州的山地給我們糧食,山野里的風吹來清新的空氣,山谷里流淌的江河滋潤著田壩沃土,一座座山像主人般待在那里,我們就在一座座大山的注視下耕耘、操勞、打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就這么像水一般流去,流得大了,就淌出了歷史……”

      ……

      ……

      “爹還講,山地上花兒在開,樹在生長,和它們一同生長的就是一輩一輩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和圍著火塘講的傳說,就是人活著的另外一種食糧。”[11]

      因為一件青花瓷瓶,追尋一段未了的青春情事,憑吊一個覆滅的土司王朝,復活一座荒棄的古代軍事堡壘,小說將這三者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穿越了三個時間段,想象性地復活一件文物的“前世傳奇”與“今生故事”,也留給我們無限的惆悵與無盡的感慨。

      然而,我們又當如何面對它們呢?無論是四百多年前的平播之役,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應當用一種發(fā)展的眼光去審視,用一種宏闊的胸懷去追憶,用一種釋然的心態(tài)去憑吊,這就是這部小說給予我們的啟示?;谶@種態(tài)度的寫作,也是葉辛對“知青文學”情感模式的一次提升,其重點已不是歲月的傷痕與個人的酸楚,而是對時代巨變的感慨。內(nèi)心的“傷痕”漸已撫平,站在一個新的高度體認歷史與現(xiàn)實,進而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

      注釋:

      [1]羅萬雄:《感受葉辛》,《貴州文史雜志》,2009年第1期,第71頁。

      [2]葉辛:《蹉跎歲月》,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

      [3]葉辛:《古今海龍屯》,新星出版社2017年版,第256頁。

      [4]葉辛:《古今海龍屯》,新星出版社2017年版,第236-237頁。

      [5]葉辛:《古今海龍屯》,新星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頁。

      [6]潘鳴嘯:《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1968-1980》,歐陽因 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年版,第308-309頁。

      [7]潘鳴嘯:《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1968-1980》,歐陽因 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年版,第311頁。

      [8]王安憶:《小院瑣記》《青年佳作》,1981年版,第298頁。

      [9]葉辛:《古今海龍屯》,新星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頁。

      [10]葉辛:《古今海龍屯》,新星出版社2017年版,第78頁。

      [11]葉辛:《古今海龍屯》,新星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頁。

      猜你喜歡
      黃山松海龍青花瓷
      煥活青花瓷國風之美
      金橋(2022年9期)2022-09-20 05:50:50
      封面人物
      天工(2021年2期)2021-03-03 07:29:16
      葉海龍,你別裝啦
      純凈的青花瓷
      黃山松紅蜘蛛的生物學特性
      黃山松的啟示
      海龍卷是什么
      立地質(zhì)量等級為啞變量的黃山松地位級指數(shù)模型的研制
      青花瓷
      小說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 08:47:37
      海龍卷是什么
      梅州市| 襄城县| 东辽县| 图们市| 景德镇市| 津市市| 曲靖市| 惠来县| 石屏县| 葵青区| 临沧市| 宕昌县| 阜康市| 彭阳县| 连南| 玉门市| 习水县| 灌阳县| 武汉市| 全南县| 三门县| 博客| 洛浦县| 康定县| 祁阳县| 安庆市| 忻州市| 若羌县| 会东县| 凤台县| 北流市| 调兵山市| 普兰县| 宜兴市| 安宁市| 库伦旗| 老河口市| 锡林郭勒盟| 和政县| 内乡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