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冬晨
(鄒城市郭里中學)
班級文化是提升學校德育工作質量生長點,是校園文化的基點。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感受力,崇高的道德境界,對生命的尊重、憐愛及珍惜,以及對世界的關愛和探索之趣,均是學校德育工作質量的深層表現。為了內化和升華班級文化中學生德育素質內涵,以及將學校德育落到實處,班級文化建設思路應站在審美、立美、求美的制高點上。本文將主要致力于探究對德育三效的落實。
德育課上給學生灌輸的是簡單、生硬地美德及道德原則,主要采用灌輸法,所以在較長的時間范圍內,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間缺乏互動,容易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德育工作“知識化”現象較為突出,這是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觀支配下的。其強調的是只是得傳遞,忽視學生情感及思想教育,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枯燥抽象,較多學生存在厭倦的情緒。
學生沒有極高對德育課堂的積極性,因為均是一些空洞無實的理論,一些學生認為社會真實情況及課堂理論知識不一樣,一些學生認為對日后的發(fā)展不具備太大的作用,覺得學不學都無所謂。所以課堂上存在的是玩手機、睡覺、講話的現象,對教師講解無動于衷。從此可以看出,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更新德育觀念,是實現德育的真正價值。德育三效,實現了對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及改革發(fā)展。
學生對道德的認識,不是在學校這一“真空”世界中的禁錮,是置身于社會這一環(huán)境中的。在學校的德育中,對社會印象的判斷及識別的培養(yǎng)是重要方法之一。我們也在實踐中發(fā)現,學校教育出現了5+2=0,或者是5+2<5的局面,其和多元化社會及家庭教育密切相關。所以對于學生正確道德的引導,提升及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現象的判斷及認知的能力非常重要。
道德認知是決定行為傾向的思想基礎,是道德品質的基本組成部分。社會道德給予學生的是負影響或者是正強化,對他們是否具備正確的道德堅守有直接影響作用,所以學校是對學生道德價值觀的一種指引。所以,提供“贊”引導學生認識美,提升道德認知,自覺形成向美的品質,樹立美德的意識,是良好培養(yǎng)學生美好品德的前提。
學生的行為可以體現出其對道德的判斷及認知,行為是思維的體操,要促使學生做到“無人監(jiān)而謹慎自律”、“謹慎于事物細微之處”。除此之外,在通常的情況下,道德行為發(fā)生需要經過完整的心理過程,包含道德的認知、判斷及抉擇。所以,要力求凸顯出德育的發(fā)展性和整體性,以及以道德行為、認知及判斷道德維度為著眼點。
所謂評社會,省為悟正。通過強化、順應、模仿、認同等內化途徑形成了個人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所以學生在對社會行為的模仿中,存在利益的取舍及生物欲望,以及不周全及片面的思維缺陷,所以道德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的評,就是通過評問題及現象,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以及提升他們的道德判斷力。
如可開展“照鏡子”的微評論。針對當前一些公共設施上被胡亂刻畫的現象,學??上逻_命令指標用于班級學生良好德育的培養(yǎng),開展“你有類似行為嗎?你怎樣看待這一問題?”做出微評論。從中可促使學生認識到這一行為損害國民及國家形象,且破壞了公共設施及名勝古跡,而學生也意識到自身身邊此類事情時有發(fā)生,包含在教室桌面上刻字,在破壞校園公物等等,所以在實際行動中指導學生培養(yǎng)及提升自身的自律及自控的能力。
除此之外,還可在班級德育文化的建設中,積極開展一些小討論會,讓學生正視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及現象。如存在拖把所以擺放的現象,學生隨意丟棄垃圾的現象,以及浪費糧食資源的現象等等,促使學生可正視自身問題,有助于良好班級德育文化的形成。
贊為學,促使學生可學習并踐行美麗品行,通過對他人、瞬間、身邊、自我美等的挖掘。學??煞e極開展“校園美德學生評選”等活動,在班級評選出美德學生的事跡,形成“向上、學美”的正能量,進行校級展示、櫥窗宣傳,將其作為輻射點到更多的學生實現美行。
美的德育可以是好學、勞動、文明、環(huán)保等等層面的,所以說其是廣泛的。班級可以開展黑板報布置等氛圍,引導學生從美麗品行做起,從身邊的榜樣學起。
所謂的“篤行”便是活動育人。通過班級晨會、班會課等形式,結合起周行規(guī)訓練的重點,開展課間如何文明,如何管理班級衛(wèi)生工具等內容,做到監(jiān)督勸導校園內外不文明現象的勸導,致使學生自覺行動,潛移默化受到日常點滴行動的影響。而“慎思”則是文化的創(chuàng)建。學校可將“謹慎于事情發(fā)生之初”“克己慎行,擇善而交”等名言名句張貼于班級教室墻壁以及學校的走廊,組織學生開展實踐學習,時刻傳遞給學生踏實做事、慎重思考的為人處世之道,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促進良好班級德育文化的落實。
在學校中,學生需獲得生活的初步經驗,同時獲得文化知識。所以班級管理重要的內容之一,是促使學生學會做人、生活,以及和人和諧的相處?;诖耍稍诎嗉壷性O立“每周一星”,即每星期學生為抽出的一名學生寫上祝福語,且貼上此同學的自我介紹及照片,宣傳委員剪輯排版。展示一周的時間,之后由同學取下作為紀念。學生可看到自身的優(yōu)勢及不足,獲得同學中對自己的印象,學會了贊賞他人及自己,體會到學生間的友愛,同時學會善待他人。
需對教育及文化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方可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文化是人創(chuàng)造出的生活方式,同時是知識形態(tài)的積淀。而教育達到生活的改造及文化的創(chuàng)新,同時是傳遞文化的工具。班級中教師及學生共同的創(chuàng)造出了班級文化,學生生活于自己創(chuàng)設的文化氛圍,均可得到發(fā)展及成長,感受、體驗班級文化。班級中主要通過“讀書角”、黑板報、兩幅學生的繪畫作品等等板塊構成,沒有花哨的裝點。物美價廉的彩貼畫和卡紙是班級文化創(chuàng)設選用的材料,學生獲得精神享受,且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滋潤了學生的心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用于良好班風的創(chuàng)建。
學生教育最重要且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是班級文化。因此,應精心地布置好教室,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參與積極性調動起來,促使教室高雅而富有教育性,學生于其中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感受和領略班級文化的熏陶,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就像每期黑板報主題均是學生命名,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班級座右銘掛在黑板兩邊,讓學生學會腳踏實地,語言平實,催人奮進。班級文化有助于學生德育及智育的發(fā)展,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激情的探索的行為方式及態(tài)度,促使學生產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