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
【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在骨折術后臨床護理中,總結并闡述護理干預路徑對患者干預后的效果。方法 特選取我院接收的骨折術后疼痛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每組26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法;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融入整體護理干預路徑。觀察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在展開護理之后,在術后24 h、術后48 h的舒適評分、疼痛評分上,實驗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8.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53.8%,差異顯著。結論 在骨折術后疼痛患者護理中,整體護理干預效果顯著,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幫助患者及早康復,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骨折;術后;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本文主要是為了分析護理干預路徑對骨折術后疼痛患者的影響,綜合評價護理干預路徑所產生的效果,特選取52例骨折術后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特地區(qū)選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骨折術后疼痛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每組26例,實驗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27~60歲,平均年齡(42.3±4.3)歲。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齡26~61歲,平均年齡(43.4±4.4)歲。在基本資料的對比上,兩組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依從性優(yōu)良;均無精神意識障礙;均無嚴重的臟器損傷[1]。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26例患者在骨折術后提供常規(guī)護理,主要涉及了入院后患者資料管理、病情監(jiān)測、術前準備等。確保病房內室溫的適宜,定期通風換氣。告知患者展開術前準備,涉及了術前用藥、藥物過敏試驗等。
1.3.2 實驗組
26例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前提下融入整體護理干預路徑,即:第一步:疼痛護理:構建術后疼痛護理小組,包括了護士、骨科護士長、培訓師,其中小組成員的骨科平均工作在10年以上且,以期具備豐富的護理經驗、高超的護理技能,而培訓師則需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以及培訓技能。嚴格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疼痛管理計劃。在術前向患者展開疼痛評估與疼痛教育,確保患者掌握鎮(zhèn)痛原理與相關的治療方法。在術后,細致的觀察患者,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對患者的疼痛準確評估,按照患者疼痛評估結果選取鎮(zhèn)痛藥物;第二步:飲食生活指導:工作者對術后疼痛患者展開科學的飲食指導,確保飲食的營養(yǎng),囑咐家屬引導患者多攝入優(yōu)質蛋白,確保食物的低脂、低鹽。針對水腫癥狀患者,需注意鈉的攝入量與蛋白質的攝入量,按照個體狀況展開相應的調整;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患者病情程度對比
在展開護理之后,在術后24 h、術后48 h的舒適評分、疼痛評分上,實驗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后對疼痛控制的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8.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53.8%,差異顯著
3 討 論
一般情況下,骨折在生活中較為常見,通常需要借助手術治療的手段[2]。正是因為術后需要長時間的臥床,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深靜脈血栓,導致便秘、壓瘡等不良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加上臥位的變化于麻醉效應極易導致術后尿儲留的出現(xiàn),同時在骨科術后會伴隨著劇烈的疼痛,帶來諸多生理變化,包括了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對患者食欲、睡眠質量等造成制約,給術后康復帶來難度,可見進一步強化骨折術后的護理有著關鍵的意義[3]。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展開護理之后,在術后24 h、術后48 h的舒適評分、疼痛評分上,實驗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8.5%,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53.8%,差異顯著。
綜上所述,在骨折術后疼痛患者護理中,整體護理干預效果顯著,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幫助患者及早康復。
參考文獻
[1] 高 磊.護理干預在四肢骨折患者術后肢體腫脹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5):24-25.
[2] 加長林,李 琴.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3):231-232.
[3] 柯秀查.臨床護理干預在骨折后關節(jié)僵硬中的應用[J].工企醫(yī)刊,2012,25(3):57-58.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