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惠??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不斷推進新課程的改革,各科教學都出現(xiàn)了變化,尤其是在英語教學中。過去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有了明顯的改變,如何不斷改變初中英語教學,提升教學水平,不斷推進課程改革,一直是各界人士關心和研究的問題。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當前很多學生由于個體差異導致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故而筆者就該問題進行分析,并且認為“分層教學”是解決該種問題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初中英語;個體差異;分層教學
一、 引言
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不一樣,有的英語學習基礎扎實,有的英語學習基礎薄弱。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管學生的接受能力,導致了許多基礎弱的同學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的這種一概而論的教學方式,沒有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自然而然使得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成果不突出,同時也使教學效果達不到滿意的結果。要解決這種問題,分層化教學是一種極佳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英語基礎、接受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
二、 分層教學含義及理論基礎
(一) 分層教學的含義
分層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是建立在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之上的一種方式。教師依據(jù)學生當前所掌握的基礎、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等等將學生分為相近的幾組,對學生“區(qū)別對待”,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使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使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將所有的知識都掌握。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還能提升教師教學的效率,可謂是一舉多得的教學方式。
(二) 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三點,分別是多元智力理論、合作學習理論以及成功教育理論。從多元智力理論上來看,由于每個人智力都存在差距,體現(xiàn)在學習上便是對知識接受能力不同,故而要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便需要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使每個學生的潛力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從合作學習的角度來看,每個學生智力雖然不同,但是還有層級說,部分學生的水平在一個層次內,所以教師可以將相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放于一組,這樣還能給學生造就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促進學生們的共同進步。從成功教育理論方面來看,每個學生雖然學習水平有不同,但都有獲得成功的潛力與欲望,所以教師要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水平。
三、 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個體差異造成的狀況
(一) 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基礎較好的學生
由于教師講課要照顧的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水平,所以在教學時候很多內容會重復教學,以方便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掌握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基礎較好的學生會感覺教師所講的內容他們已經(jīng)都掌握了,想探知更多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老師講不到,只靠自己自學的話,又不能學得全面,而且可能會有疏漏或者錯誤。所以說,當前教師教學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提升水平。
(二) 基礎較差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
當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依舊居于主導地位,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積極講解,學生卻消極接受,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單一,背單詞、分析語法、做習題的三步走模式根本難以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講得辛苦,學生聽得痛苦,效率自然低下,僅有45分鐘的課堂時間,教師教知識點,教語法,最后的結果卻并不令人滿意。尤其是一些接受能力本身就較低的學生,基礎水平較差,在學習時候經(jīng)常會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從而對英語學習喪失了興趣。
四、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 依據(jù)學生英語基礎分層
分層教學法的第一步是依據(jù)學生本身的基礎對學生進行分層,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將學生成績差不多的學生分為一組,在進行具體教學活動時候對不同組內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講解不同的學習內容,這樣基礎較好的學生會想著更進一步,這樣便能在競爭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而基礎知識不好的學生,則在學習時候沒有太大的壓力,從而提升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Whats your hobby?”一單元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只需要提問“What can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 ”學生在掌握了固定句型“I usually do...in my spare time.”之后,進行套用,使其對英語學習提升興趣,而對于英語成績本身較好的學生,則可以由他們自由發(fā)揮,做閱讀題進行口語交流等,從而提升其水平。
(二) 依據(jù)學生接受能力分層
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直接影響了教師教學的效果。一樣的教學內容,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很快學得新知識,而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則常對教師所講的知識迷迷糊糊,這樣一知半解的情況很容易使學生跟不上后來的教學內容,從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進度。故而教師在教學新知識時候,需要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fā),針對不同的接受能力,來調整自己教學的內容,使學生感覺自己每節(jié)課都可以學完教師所教的知識,從而產(chǎn)生自豪感,繼而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從而進步。
(三) 依據(jù)實際狀況制定考核體系
不同的學生基礎有差別,學習能力也有差別,那么最后在進行考核時候,教師也應該設置不同的考核體系,不能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太高,也不能降低對基礎較好的同學的要求,以免使基礎較差的學生感覺自己達不到目標而自暴自棄,或者是基礎較好的學生感覺自己輕松達到目標便開始放松,從而影響自己的進一步發(fā)展。
總而言之,由于初中學生學習能力、基礎都有差別,所以傳統(tǒng)的“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對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作用已經(jīng)偏小,故而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力措施。筆者在文中所提的建議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教師進行探究,以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歐娟.初中英語分層教學與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5(07):8-10.
[2]任肖華.初中起始階段英語課程分層教學模式探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31(09):153-154.
[3]蔡暢.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9):318-319.
作者簡介:沈曉惠,福建省詔安縣,霞葛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