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在大二班(實驗班)與大一班(對比班)各選取幼兒20名,把多項組合玩具及操作性學習方式在實驗班數(shù)學領域中加以運用,一學期后,考察實驗結果,結果表明:總體上,實驗班幼兒與對比班幼兒在理解掌握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操作水平及操作能力上差異顯著,這說明,多項組合玩具及操作性學習方式在大班數(shù)學領域中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操作;學習方式;大班幼兒;數(shù)學;作用
一、 前言
現(xiàn)代心理學家認為:單純的用眼睛看,并不能解決知識內化的問題,即使用語言表達一下,也不能形成完善的認知結構。幼兒在相當程度上還要依靠直覺行動進行思維,需要實際操作物體,對物體施加動作,經過反復的擺弄和探索,把外部動作轉化為內部智力的操作,使問題的解決過程在頭腦中進行,解答那些需要邏輯思維的問題,體驗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發(fā)展數(shù)學能力。
二、 問題提出
我們以往數(shù)學教學,操作活動的類型多是驗證性操作活動。慣例的操作是這樣進行的:操作前教師要進行簡單的講授,把操作的內容先交給幼兒后,再讓幼兒進行復習性的操作,在操作中再現(xiàn)教師的傳授。如:教師在講解數(shù)的組成時,先是教師講解、演示、歸納這個數(shù)能分成幾和幾,有幾種不同分法,再讓幼兒通過實物或圖片進行操作驗證。操作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多是集體操作形式,以班為單位,按照同一教學內容,使用統(tǒng)一操作材料、同一操作方式、在同一時間內進行操作活動。
三、 研究方法
(一) 被試
實驗班:從燕山大學幼兒園大二班抽取幼兒20名(男孩:10名;女孩:10名)
對比班:從燕山大學幼兒園大一班抽取幼兒20名(男孩:12名;女孩:8名)
(二) 實驗材料
1. 測量材料
多項組合玩具、各種圖形
2. 教學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大班教材數(shù)學領域部分及自編教材。
(三) 測量方法
活動設計:前測:穿項鏈、圖形二等分、5的分解
后測:接下去鋪什么、圖形拼擺、8的分解
(四) 數(shù)據整理與統(tǒng)計分析
利用excel電子表格錄入數(shù)據,并用spss11.0進行分析
四、 結果與分析
(一) 結果
檢驗結果:
因為,實驗班和對比班,在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中的穿項鏈和幼兒操作能力中的5的分解上有差異,所以檢驗兩個班在前后測之間差值的平均數(shù)是否有差異。
方差分析結果:
配對1,一班和二班在前后測之差上有差異,F(xiàn)(1,32)=36.565,P<0.001;
配對2,一班和二班在前后測之差上有差異,F(xiàn)(1,32)=74.188,P<0.001;
配對3,一班和二班在前后測之差上有差異,F(xiàn)(1,32)=31.906,P<0.001;
配對4,一班和二班在前后測之差上沒有差異,F(xiàn)(1,32)=3.946,P>0.005;
配對5,一班和二班在前后測之差上沒有差異,F(xiàn)(1,32)=2.256,P>0.005;
配對6,一班和二班在前后測之差上有差異,F(xiàn)(1,32)=5.015,P<0.005;
配對7,一班和二班在前后測之差上有差異,F(xiàn)(1,32)=17.277,P<0.001;
配對8,一班和二班在前后測之差上有差異,F(xiàn)(1,32)=104.390,P<0.001;
配對9,一班和二班在前后測之差上有差異,F(xiàn)(1,32)=43.853,P<0.001;
(注:配對1、2、3,測查幼兒理解掌握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的情況;配對4、5、6,測查幼兒操作水平的情況;配對7、8、9,測查幼兒操作能力的情況。)
(二) 結果分析
總體上,實驗班幼兒與對比班幼兒在理解掌握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操作水平、操作能力上差異顯著。這說明多項組合玩具及操作性學習方式在大班數(shù)學領域中起了明顯的作用。同時結果中配對4和配對5方差分析結果沒有差異,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可能性的分析,一種可能:量表中幼兒操作水平項目可能存在測差的不是幼兒本質性的東西,量表需要進一步的修訂。另一種可能性:在前測時,實驗班與對比班的幼兒在前測時沒有在同一水平上,可能對比班幼兒操作水平好于實驗班幼兒操作水平。
五、 討論
(一) 幼兒操作興趣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
實驗中,多項組合玩具的投入和操作性學習方式的運用,博得了幼兒的喜愛,漸漸的幼兒喜歡數(shù)學了,而且感到學起來很輕松、很愉快。多項組合玩具的多功能性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它使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很利于幼兒理解和掌握。幼兒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操作、去探索,學習興趣也隨之濃厚起來。
(二) 促進幼兒思維靈活性、變通性的發(fā)展,使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
實驗班的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幼兒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得出多種答案。例如8的分解活動中,實驗班的幼兒找出8的各種分解方法,發(fā)現(xiàn)了遞增、遞減和交換的規(guī)律,并能用符號文字表達正確的答案。在幼兒表達自己的答案時,小石頭把8分成1和7,還畫出了“一個小朋友跳舞,另外7個小朋友觀看”的畫面;苗苗把8分成2和6,畫出了“2名老師和6名小朋友做游戲”的圖畫等等,幼兒把數(shù)學知識遷移到生活和游戲中,而在對比班開展8的分解的活動中,幼兒分解的方法是無序的,也沒有很突出的創(chuàng)新。
在操作學習中,還有一種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飛速發(fā)展,教師在數(shù)學教育活動中盡可能創(chuàng)設多種解決問題的情景,鼓勵幼兒嘗試尋找多種答案來解決問題,強調與別人的方法不同,使幼兒的求異思維同時得到了發(fā)展。如活動“接下來鋪什么”,創(chuàng)設的是一個給小動物的家鋪路的情景,讓我們看一看幼兒的表現(xiàn):
六、 小結
總體上,實驗班幼兒與對比班幼兒在理解掌握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操作水平、操作能力上差異顯著。這說明多項組合玩具及操作性學習方式在大班數(shù)學領域中起了明顯的作用。
在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將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 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國明潔,河北省秦皇島市,燕山大學第二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