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華
摘要:班主任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當中的引導者,他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要及時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和解決學生在生活中的困惑。特別是農(nóng)村地區(qū),家長外出打工,學生成為留守兒童,這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不和其他學生交流,學習成績差。通過溝通交流,班主任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對生進行引導和開解,讓學生走出厭學、孤獨等消極情緒,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形勢;班主任工作;溝通技巧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其工作內容比較繁多,涉及與學生學習有關的各個方面,例如,班級的衛(wèi)生狀況、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學習情況等等,這些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班主任的溝通與交流。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行教育制度改革,提倡素質教育,將教育的中心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新形勢下班主任也要緊跟時代潮流,適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改進工作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促進學生各項素質全面發(fā)展。
一、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特點
1、班主任的工作內容。班主任在學生的學習中是傳授知識的教師,在生活當中是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的朋友,在工作當中,班主任履行自己的職責,作為學生在校的監(jiān)護者,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協(xié)調學生與代課教師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解決學生學習和聲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班主任的監(jiān)護下,使學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學習好文化知識,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
2、班主任的工作特點。
(1)時代性。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班主任的工作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產(chǎn)品的普及,對學生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使班主任管理工作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有些學生沉迷網(wǎng)絡,出現(xiàn)厭學和逃學現(xiàn)象,對此,班主任要通過溝通交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好好學習。
(2)全面性。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項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班主任在工作中,也要督促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不僅學習成績要合格,更要素質達標。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具有全面性的特點,涉及到學生的方方面面。
(3)針對性。小學生在處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如果童年成長不愉快,會造成難以治愈的心理創(chuàng)傷,伴隨孩子的一生。因此,班主任要注重每一個學生,仔細觀察,并且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狀況制定管理方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尤其是對“留守兒童”,要時時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正確的引導學生,使他們融入到集體當中。
二、班主任工作的溝通技巧
1、與學生的溝通技巧。
(1)堅持平等性和激勵性的溝通原則。班主任和學生進行溝通時,不能高高在上,對學生施加精神壓力,讓學生從心理上產(chǎn)生疏遠感,自然不愿意和班主任好好交流。所以,在和學生溝通時,班主任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和學生處于平等的位置,做一個合格傾聽者,學生自然而然會對班主任產(chǎn)生信任感和依賴感,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教師才能知道學生的問題所在,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解決。此外,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班主任不能一味的責罵,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使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矛盾激化,不僅沒有起到有效溝通、解決問題的作用,而且會讓師生的關系陷入僵化
[2]。因此,在和學生進行溝通時,班主任要應用合理的語言對學生行為仔細分析,讓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鼓勵他們在今后加以改進。同時,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學生的優(yōu)點和興趣,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對學生進行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溝通。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小學生雖然還小,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所以班主任也要顧忌小學生的自尊心,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要真正了解小學生的特點。在農(nóng)村小學,許多學生的家長離開學生去遠方打工,一年也見不了孩子幾面,這些兒童的心理比較敏感,在生活當中缺乏關愛,也沒有真正的監(jiān)護人,如果不加引導,不僅會讓學生的學業(yè)荒廢,而且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調查研究表明,童年缺乏父母關愛孩子的犯罪率遠遠高于在和睦家庭成長的孩子,因此,班主任要認真觀察每一個觀察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去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耐心的聆聽學生的想法,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3]。建立在理解基礎之上的溝通,效果更佳,班主任提出的批評教育更易于被學生接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與家長的溝通技巧。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最早接觸的教育來自于家長,孩子無意識中模仿父母的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在孩子的身上找到父母的影子。要想達到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必須要先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父母的性格,從而選用不同的溝通技巧[4-5]。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尊重家長是首要原則,在家長面前,班主任不能一直批評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心里對班主任產(chǎn)生怨憤。在學生犯錯之后,班主任要從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征求家長的意見,使班主任和家長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一起為學生的教育出力。
3、與科任教師的溝通。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決學生和代課教師之間的摩擦,班主任必須要搞好與科任教師之間的關系,多聽取一些其他學科任課教師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意見,而且要堅持主動和他們溝通,和他們一起探討對學生的教育意見,分享教育經(jīng)驗,以便更好的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溝通是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橋梁,良好的溝通技巧,不僅可以化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誤會,而且可以幫助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讓管理工作順利的進行。
參考文獻
[1] 林月紅.基于新形勢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溝通技巧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9):3.
[2] 苗承雄.新形勢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溝通技巧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1):21.
[3] 徐亞麗.對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溝通技巧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9):35-36.
[4] 韋李蓉.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溝通技巧探析[J].中外交流,2016(28):165.
[5] 張琳琳.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溝通技巧研究[J].成才之路,2016(2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