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莉
案例教學法在高?!哆\動處方》課程中的運用分析
陳遠莉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問卷調查法等,以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處方》課程學生為研究對象,在該課程中運用案例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教學。結果顯示:案例教學法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和《運動處方》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與期末考試成績,能使學生針對實際病情,把理論與實踐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解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高校;《運動處方》課程;運用分析
案例教學法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于1870年最早應用于法學教育中,后來被廣泛用于其他學科,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1]。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以實際生活事件和醫(yī)院的患者為基本素材,在課程中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案例呈現(xiàn),通過教師引導與學習,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學會針對具體案例的解決方法與分析問題的思維,進而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2]。
高?!哆\動處方》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根據人群的不同目的和鍛煉者的體質情況,用處方的形式規(guī)定運動種類、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進行個體化的科學健身指導的體育理論課程。該課程屬于運動醫(yī)學范疇,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并能針對不同對象、人群制定運動處方。但是,目前我國高等院?!哆\動處方》課程的教學上重視專業(yè)理論知識,學生學習主要以運動生理等基礎知識為主,在課程中很難接觸具體的處方人群,缺乏實際的應用能力,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基于此,本文把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運動處方》課程學習中,把運動與醫(yī)學案例的教學方法相結合,為培養(yǎng)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等提供現(xiàn)實依據。
以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體育學院2014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yè)2個班100名學生。
2.2.1 文獻研究法
通過中國全文期刊數(shù)據庫檢索案例教學法、高校體育教學、運動處方、案例教學等關鍵詞,收集了大量與之有關的資料,并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歸納和總結,為本研究的實施與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上的思路。
2.2.2 實驗法
隨機選取學生進行試驗,以班級為單位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由同一老師進行授課,按同一教學大綱、課表授課,保證授課內容同步。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平均智育成績等方面經統(tǒng)計學檢驗,無顯著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運動處方》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老師備課,按照教學任務與教學大綱進行講解,有步驟地將原理、要點、結論等講授給學生。實驗組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運用真實的運動處方案例進行授課。同時,在實驗組建立學習小組,每組5人。任課教師在課前1周提供教學案例,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知識點與案例內容,做好案例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課上進行討論、講解,一同設計與討論,完成運動處方。
2.2.3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從事《運動處方》課程教學的老師進行訪談,就本研究的總體方案以及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案例選擇的有效性廣泛征求意見,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與修改,確保研究的合理性以及案例的真實性。
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組學生進行《案例教學法學習情況》問卷調查。在學生填寫問卷前對該問卷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并采用課堂現(xiàn)場發(fā)放與填寫,保證了問卷的及時回收和有效性。實驗共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表1 調查問卷統(tǒng)計表
2.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實驗前后的反饋結果和問卷資料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所有數(shù)據均由EXCEL進行了統(tǒng)計處理。
傳統(tǒng)教學法是以傳授間接知識為主,以教師為主體,運用講解法進行授課[3]。高校體育理論課一般依據固定教科書或裁判等專業(yè)書籍,盡管教師在理論課中會增加適應當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教學內容,但在教室中呈現(xiàn)的專業(yè)知識與實際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案例教學法使用的是對特定教育情景和實際教育活動過程的描述,所傳授的知識,并非固定的、死板的教材或教科書,而是從醫(yī)院以及體育活動中篩選出來的真實的案例。在授課方式上,教師不直接講授知識,而是以學生為主導,與學生共同探討和分析案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制定運動處方的方法,是一種主動學習。
目前,隨著《運動處方》課程內容的更新與發(fā)展,其教學內容不僅包括基本生理知識,還涉及于康復保健、運動訓練、大眾健身和體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因此,在《運動處方》課程教學中,本研究主要從目前實用性較強的案例入手,針對8種類型的運動處方篩選經典案例(表2)。從教學內容看,與健康鍛煉方面相關的教學內容有常見慢性病的運動處方、亞健康的運動處方和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的運動處方;與身體素質與身體能力有關的有體質測定與運動處方、改善身體形態(tài)的運動處方、增強身體素質的運動處方、強化身體機能的運動處方;與康復相關的為強化身體機能的運動處方和增強、提高適應能力的運動處方。
表2 運動處方教學內容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較為固定,一般為教師講——學生聽——布置作業(yè)。大多數(shù)學生通常通過聽教師講授,被動地接受知識。盡管也有學生能夠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但在體育理論課程中,這些是遠遠不夠的。而案例教學法采用案例——提問——思考——討論——案例——結論。學生在學習前,要仔細閱讀教師指定的案例材料,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對教師提出的案例搜集相關資料,拓展學習,并通過討論得出有用的結論,最后設計運動處方。在教學后,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指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展示案例的內容,如以影像、角色扮演、教學比賽等。因此,案例教學方法上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形式較為靈活多樣。
在案例教學法中,教育角色為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者和推動者,教師可根據需要,設計和調整教學內容,以解決案例中的特定問題,讓學生從案例中獲得某種經歷和感悟,引導學生探尋特定案例情景復雜性的過程及其背后隱含的各種因素和發(fā)展變化的多種可能性。因此,教師在案例討論中起著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自己來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動者,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內容,而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學生通過討論、合作性學習,互相協(xié)作、互相尊重,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地去挖掘自己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發(fā)揮出群體的“合作力”,改變以往教師為主的灌輸,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角色。
在《運動處方》課程的案例教學法具體實施中,主要分為編選案例、提出問題、自主合作探究與案例評價四個步驟。在這四個實施過程中,結合課程的目的、不同的內容與對象,制定不同的內容,來確保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表3 《運動處方》課程中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在日常體育運動實踐與運動處方中提出的各種問題,編成案例。案例的選擇需要符合《運動處方》教學課程目標,難易程度要適應學生的知識、能力發(fā)展水平。還要對案例中的相關問題提供有關的資料,以確保進行案例教學時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案例。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運動處方人群,選擇合適的案例呈現(xiàn)給學生。
教師綜合教材內容中的重要概念、原理、方法、要求以及具有規(guī)律性的問題,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問題的形式提交給學生思考并討論[4]。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案例的展示介紹,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有價值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并通過在恰當?shù)臅r間就關鍵內容提出恰當?shù)膯栴},引發(fā)辯論,督促學生積極思考,吸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讓學生感悟和領受建構式、探究式的學習。
將實驗組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對提出的問題經過思考和討論后,教師再根據體育教學理論、教材內容中的基本原理,并結合引用文獻資料,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通過科學的推理、分析、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和解決每一問題的能力。小組內學生協(xié)同處理與思考,根據相關理論,做到“有理可依”,設計出適合患者的運動處方,分析運動人群的特點,包括運動過程中應注意或避免的問題,制定案例對象適合采用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在此過程中,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式的小組學習與討論,設計運動處方,解決問題。
每個小組選取1個學生代表通過多媒體課件(PPT),報告討論結果。針對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講解運動處方設計的基本知識與解決辦法,具體講解重點和難點,并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作出評判,使學生能夠在同學的補充以及教師的總結中得到正確的知識反饋。在學生講解后,教師及時對其處方進行評定,指出優(yōu)缺點并進行褒貶,了解學生在運動處方的設計過程中的解決過程以及知識點,在課堂中做好評價與反饋工作。
《運動處方》課程教學的特點在于它具有較強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而案例教學法切合《運動處方》課程實際,能較好的促進高校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理論知識應用于真實案例中,能更好的掌握課程內容的方法與要求。另外,案例教學法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和《運動處方》教學內容,解決了以案例為手段的體育教學形式和以健康知識傳授的理論課講解的矛盾。其教學思路和方法符合《運動處方》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目的,讓學生學懂會用、學以致用,注重與真實的案例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表4兩種教學方法的對比可以看出,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案例教學法在內容、方法、效果上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與針對性,教學效果較好。
表4 案例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的比較
案例教學實質上可歸為一種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期末考核成績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在80—100分兩個分段明顯高于對照組,在低分段和及格人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總成績大大高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因此,在《運動處方》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于期末考試成績的提高。
表5 期末成績統(tǒng)計
柯瓦斯基(Kowalski)認為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進行研討的教學方法[5]。它除了可以用來傳授資訊、概念以及理論外,也可以訓練學生的推理、批判思考、問題解決的技巧。通過案例學習,能讓學生接觸真實的實例,與現(xiàn)實的學習更為緊密,縮短了理論教學與實踐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學生對“運動醫(yī)生”的認識。不僅如此,還能針對實際病情,開出運動處方,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很大作用和深遠意義。最后,案例教學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分析自己的體質情況,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鍛煉發(fā)展目標,制定自我發(fā)展計劃,使學生能逐步掌握制定科學鍛煉計劃的方法,掌握自我監(jiān)督、自我評價的方法。因此,案例教學法具有較強法針對性與實效性。
知識和能力不是經由別人告訴而得來的,必須經過學習者的主動接受,積極反思內化而得。因此,一個成功的案例能驅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其對探究未知的結果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實驗前,兩組學生在很喜歡、比較喜歡和不喜歡人數(shù)上前測人數(shù)上無明顯差異。實驗后,對照組在三項興趣上人數(shù)無明顯變化。但實驗組學生很喜歡人數(shù)增加了兩倍,不喜歡人數(shù)為零??梢姡趯W生興趣上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剛開始學生對案例教學并不了解,因此沒有體現(xiàn)出較高的興趣,但在實施后喜歡人數(shù)明顯增加,說明案例教學法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組運用引導、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時,引入典型病例進行教學,能夠較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分析、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對該問題的好奇心;在設立、討論和回答問題時,培養(yǎng)學生認識案例、分析案例、解決案例的能力,從而提高辯證思維能力[6]。
表6 兩組學生興趣對比
表7 實驗組學生在課程學習后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效果評價(N=50)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現(xiàn)實案例為主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做到理論與臨床病例的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完成專題作業(yè),不但使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得到深化和提高,而且可以獲取許多課本以外的相關知識,既可培養(yǎng)學生搜集、閱讀和積累資料的學習習慣,又能提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實驗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案例教學法在《運動處方》課程中的應用得到了多數(shù)學生的認可。由表7可看出,實驗組有44人認為使用案例教學法后的教學效果較高,該選項人數(shù)最多,得到了92%的學生認可;84%的學生贊同在課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86%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能提高思維能力;90%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可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對高校《運動處方》課程的教學具有諸多好處,但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比如案例的選擇、理論知識點教授與案例分析的有機融合及協(xié)調、課時安排等,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經驗有效的處理這些問題,以保證在采用案例教學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另外,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指導和點評學生的觀點、解決案例的方法、存在的問題與注意事項外,還應注意根據教學內容的邏輯主線提出完整的分析過程和結論,特別是對病例中涉及的關鍵問題要重點講解,讓學生吃透知識點,達到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最后,在運動處方的實施過程中,案例要不斷更新變化,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案例的及時性和科學性,不斷完善教學案例。
[1] 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6):8-11.
[2] 張家軍等.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4:(1):48-50.
[3] 何克抗.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J].中國大學教學.2004(7:15-18).
[4] 吳明.案例教學法在普通高校體育基礎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以“體育運動中常見運動性疾病和損傷的急救處理”為例. 搏擊·體育論壇.2014,08(10):76-79.
[5] KOWALSKI T J. Case stud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 New York:Longman,1991:116.
[6] 韓宜.淺談醫(yī)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26(5):72- 73.
AnalysisontheApplicationofCaseStudyMethodologyinCollegeExercisePrescriptionCourse
Chen Yuanli
By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material, experiment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etc., this paper takes students learning exercise prescription course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ase study methodology is used for experimental class students. The result shows: case study methodology fits he teaching outline of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 course contents,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self learning abilitie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he final exam results, makes students to connect theories and practice in diagnosis, cultivates their abilities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as well as improves teaching effects.
case study methodology; colleges; exercise prescription course;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G807.4
A
1005-0256(2018)01-0081-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01.037
陳遠莉(1984-),女,四川成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動處方教學與體育旅游。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Sport Schoo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CTM, Chengdu 610000, Sichua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