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玲
摘要:特殊需要兒童是指因在身心發(fā)展或?qū)W習,生活中與普通兒童有明顯差異,而需要給予特殊服務的兒童。這些兒童在智力,情緒,肢體,感官等方面與普通兒童有明顯的不同。有的發(fā)展可能高于普通兒童,有的發(fā)展可能就低于普通兒童。但是無論是哪個方面,這些兒童在幼兒園都要受到特殊的關懷和照顧。
關鍵詞:特殊需要兒童;學前教育;隨班就讀
特殊需要兒童作為特殊的群體同樣也應當受到公平的教育,不能因為他們的特殊發(fā)展便區(qū)分對待。隨班就讀是指特殊需要兒童在受教育的階段與普通兒童在普通的教育機構一起接受公平的教育。隨班就讀這種形式保證了特殊需要兒童受教育的公平性。但是基于教育的現(xiàn)狀及幼兒園兒童的特性,特殊需要兒童在隨班就讀的情況下能否受到真正的公平教育是作為幼兒園老師應該探討的問題。
一、 特殊需要兒童隨班就讀現(xiàn)狀
從幼兒園教育整體來看,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這些兒童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很難融入到集體中,而作為幼兒園的老師對特殊兒童的關愛往往偏重于生活卻忽略了學習。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 父母的過度呵護
一些特殊需要兒童由于發(fā)展低于普通兒童的正常水平,家長在考慮兒童入園的同時,又害怕因為兒童的特殊性在學校受到傷害?;谶@種考慮,作為家長出于愛護減少了兒童與正常兒童的接觸,使得特殊兒童無法與正常兒童一樣面對多彩的世界。
(二) 普通兒童的不正確對待
幼兒園的兒童還處于人生的初級階段,這個時候的學生并沒有很明確的是非觀。在面對特殊兒童的時候極容易出現(xiàn)歧視的現(xiàn)象。而特殊兒童心理本就敏感,在一種受歧視的環(huán)境下更加加重了兒童的敏感心理,為了躲避歧視會逃避與人的交往。
(三) 教師對特殊需要兒童認識不足
特殊兒童相對于普通兒童來說是一個少數(shù)存在的團體。因為存在的數(shù)量少,所以很難引起幼兒園教師對特殊兒童教育的重視。幼兒園很多設施和條規(guī)也是針對大多數(shù)普通兒童制定的。因為特殊兒童具有特殊性,在制定園規(guī)的時候又不能針對每位特殊兒童的特殊性專門制定一套園規(guī)。而一般的幼兒園教師在面對特殊兒童的時候,往往會認為只要給特殊兒童足夠的關愛就可以了,從而忽略了對特殊兒童知識的教育。
二、 特殊需要兒童在幼兒園隨班就讀的方法
(一) 完善幼兒園設施,提高幼師專業(yè)素質(zhì)
想要順利地接納特殊兒童,首先在幼兒園要建立配套的設施,不能因為特殊兒童的少數(shù)存在而忽略對硬件設施的配備。幼兒園可以專門為特殊兒童開設教育課堂,并在教育課堂上配備齊全的教學教具。在幼兒園教師的配備方面,應該選擇受過特殊兒童專業(yè)教育的老師。如果學校并沒有配備相關專業(yè)的老師,可以選擇組織培訓老師在特殊需要兒童教育方面的技能。
(二) 為特殊兒童營建溫馨的環(huán)境
這種溫馨的環(huán)境首先是外在的環(huán)境。在課堂和兒童生活環(huán)境的布置上,教師應當注意到特殊兒童的特殊需要,為這些兒童在設施上提供便利。其次是精神環(huán)境的營建。作為特殊兒童,他們的心理通常都很敏感。因此在精神環(huán)境方面,老師首先要給學生建造一個安全,被接受的環(huán)境氛圍,使特殊兒童在精神上感到被接納,在情感上與普通學生融為一體。對于普通兒童而言,老師應對他們進行合理的教育,使他們能夠接受特殊兒童的存在,并且與特殊兒童融為一體。
(三) 對特殊兒童心理的關愛
特殊兒童由于和普通兒童具有差異性,在日常生活方面,這些兒童多少都會存在一些自卑的心理,不敢與普通兒童融為一體,怕受到欺負,更怕受到歧視。作為教師應該對這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愛。幫助特殊兒童重新樹立起自信心,使他們對生活充滿樂觀的態(tài)度。例如,對于肢體上有殘缺的兒童,在外觀上與普通兒童有明顯的差異性,使一些普通兒童更容易歧視和欺負這些特殊兒童,而這些兒童在受到歧視后會更加的自閉。這時候作為老師,應當告訴特殊兒童:“每一位兒童都是天使,你同樣也是天使,是折翼的天使。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上帝對你的特殊關愛,他希望你能承受住生活的磨難,做一個堅強的人。你與他們并沒有什么不同,甚至老師覺得,你比他們還要優(yōu)秀。”這些特殊兒童都需要被關愛,尤其是來自老師的關愛。老師溫暖的話語可以重新樹立特殊兒童的自信心。
(四) 搭建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平臺
由于特殊兒童的與眾不同,家長出于對兒童的愛護,容易擔心兒童是否在學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受到欺負后一些不良行為是否會加重。為打消家長的這些顧慮,在特殊兒童的教育中,利用網(wǎng)絡,電話,家訪等方式與家長多溝通,多交流,讓家長了解到兒童在幼兒園的現(xiàn)狀,同時根據(jù)特殊兒童在學校的表現(xiàn)對家長進行一些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另外筆者認為,作為老師還可以不定時地組織一次親子活動,由普通兒童的家長和特殊兒童的家長共同參與,共同合作,打消兒童在學校之間的隔閡,也使家長了解到特殊兒童在幼兒園的發(fā)展狀況。
特殊兒童作為一個特殊存在的團體出現(xiàn)在普通兒童教育中間,作為老師應當給予更大的關愛,使兒童在幼兒園期間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郭錫.我國隨班就讀師資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3,31(10):93-95.
[2]趙湯琪.“零拒絕”對隨班就讀實踐的影響[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