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慕課(MOOC)和私播課(SPOC)等在線課程及其相關教學改革和研究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學研究者和實踐者都開始關注在線學習的有效性問題。結合一套在國外被廣泛應用的在線課程質量標準,指出了在線課程教學設計有效性的五大要素,即一致性的課程設計原則、明晰的學習導引、多樣的學習任務、實時的學業(yè)測評、及時的在線互動等,并由此對國內在線課程在學習目標、學業(yè)評價與測試和學習者互動等方面進行了反思性分析。
[關鍵詞]在線課程;質量標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7)050050040引言
在線課程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結合點,在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占據重要地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也明文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進一步明確要求高校加快建設一批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yōu)質在線課程。以慕課和私播課為代表的在線課程受到越來越多國內高校的關注和重視,越來越多的教師投身于在線課程的建設和基于在線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中。
自2012年所謂的“慕課元年”開始,教育界從慕課到私播課的模式探索,以及對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的方法實踐,均表明隨著人們對在線課程理解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如何提升在線課程質量和其教學有效性日益成為在線課程建設和應用的核心問題。由此,在線課程質量標準也必然成為教育研究者和教學實踐者共同關心點,一方面是如何利用科學客觀的標準對在線課程質量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是如何遵循標準的原則和指向,開展有效的教學設計。相比國外已經開展多年的在線課程質量研究,國內同領域的起步較晚。本文對一個在美國廣泛應用的在線課程質量標準“Quality Matters高等教育在線課程教學標準(簡稱QM標準)”做一簡要介紹,進而結合該質量標準,對在線課程設計有效性的五大要素進行梳理,并對國內在線課程的設計進行對照反思。
1一個被廣泛應用的在線課程質量標準
QM標準是美國使用最為廣泛的在線課程質量標準之一,最初是馬里蘭在線聯盟(Maryland Online Consortium)的一批致力于在線課程質量保障的遠程教育學家開展的一項研究項目。2003年,該聯盟獲得高等教育改進基金會(Fu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的資助,專門為高等教育在線課程設計質量標準[1]。QM標準經過了多次修正和拓展,目前已更新到第五版,總共包括8個大類維度和43項具體指標[2]。8個大類包括:S1.課程概況和簡介(Course Overview and Introduction);S2.學習目標(Learning Objectives/ Competencies);S3.學業(yè)評價與測試(Assessment and Measurement);S4.教學材料(Instructional Materials);S5.課程活動及學習者互動(Course Activities and Learner Interaction);S6.課程技術(Course Technology);S7.對學習者的支持(Learner Support);S8.易用性和可用性(Accessibility and Usability)。
2提升在線課程教學設計有效性的五大要素基于項目合作,筆者參加了“QM標準應用”(Applying the Quality Matters Rubric,簡稱APPQM)[3]課程學習考核。該課程系統(tǒng)說明了QM標準及其應用基礎。課程包含九大模塊,采用純在線學習方式開展,課程內容主要由文字形式的說明要求、閱讀資料和在線測試及線上論壇等構成,并沒有視頻等其他富媒體資料。然而,通過這些文字形式的資料和內容的指引,筆者順利完成了該門課程的學習任務,同時也深刻體驗到該門課程在學習內容和活動組織方面的有效設計?;谶@一學習體驗,筆者認為,一致性的課程設計原則、明晰的學習導引、多樣的學習任務、實時的學業(yè)測評、及時的在線互動是保障學習者進行有效的線上學習的五大要素。
2.1課程設計遵循“一致性”原則
“一致性”(Alignment)概念是QM標準的核心原則,該原則要求在線課程應圍繞學習目標,保證各環(huán)節(jié)(學業(yè)評價與測試、教學資料、課程活動與學習者互動、課程技術等)之間均有直接的聯系,彼此共同發(fā)揮作用,以保證學習者獲得預期的學習成效[4]。這一原則充分體現在QM標準的43個具體指標項目中,如“S3.1—各種學業(yè)測試能衡量學習者是否達到了課程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或能力要求”、“S4.1—采用的教學材料有助于學習者達到課程或單元學習目標/能力要求”、“S5.1—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習者達到課程學習目標/能力要求”等。
第5期范慧慧在線課程教學設計有效性探析——基于“Applying the Quality Matters Rubric”在線課程的學習啟示
教學研究2017
筆者開展APPQM在線課程學習時,始終能感受到“一致性”原則在其內容設計和學習組織方面的貫徹與運用。該門課程總體學習目標是讓學習者能夠應用QM標準實際評估1門在線課程的質量,并為其提出幫助性的改進建議。圍繞這一目標,課程模塊均由此設計展開。如,模塊2介紹一致性原則,并引導學習者進行運用;模塊3~5是針對QM標準的學習和評估應用實踐;模塊6學習撰寫幫助性建議;模塊7則結合標準進行建議撰寫。每一模塊學習內容具體明確,任務要求適量合理,各環(huán)節(jié)相互緊密聯系,隨著各模塊內容的逐步展開,學習者被一步步引導著達成預期的學習成效。
2.2明晰的學習導引endprint
由于在線課程的學習是由學習者根據課程規(guī)定的要求開展自主學習,沒有像實體課堂那樣由教師帶領著學習。因此,在正式學習之前,必須為學習者呈現明晰的課程整體架構,尤其應將學習目標加以明確和細化,并使之能夠被分解為具體學習行為要求,以幫助學習者有目標有步驟地開展自我學習。多項QM標準的具體指標都與此要素相關,如“S1.1—向學習者明確說明應如何開始課程學習,在哪里能夠找到課程的各個部分”、“S2.2—每一單元的學習目標/能力要求應是可衡量的成果,并與課程總體目標和能力要求保持一致”、“S8.1—課程各部件之間的導航方便易用”等。
筆者參與的該門在線課程除了詳細的課程大綱之外,還提供了一份學習活動自查表,幫助學員清楚了解和跟蹤自己每一個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同時,在每一個課程模塊中,會再次對本模塊的學習目標和對應的學習活動要求進行說明,并從一個個具體行為角度加以明確表述,如“閱讀”“收集證據”“做出判斷”“回復其他參與者”等,讓學習者清楚了解自己要完成的具體學習任務。
2.3多樣的學習任務
在線課程由于缺少面對面的交流環(huán)節(jié),學習者彼此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陌生人,難以自然形成一個同伴間的學習支持系統(tǒng)。因此,在線課程在課程內容發(fā)布基礎上,必須通過一項項的學習活動設計,促進和幫助學習者開展自主學習,獲得應有的學習成效。QM標準第五大類標準中的多項具體指標圍繞這一要素進行設計,如“S5.1—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習者達到課程學習目標/能力要求”、“S5.2—學習活動為學習者提供互動機會,引導其開展主動學習”等。
具體結合APPQM在線課程來看,其對學習活動和任務的設計總體上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引導學習者熟悉在線學習平臺的功能和設置的,如完善個人信息、在論壇發(fā)帖/跟帖、下載資料等。這類任務都非常簡單明確且易操作,一方面能讓學習者掌握在線學習必要的技能,另一方面也提高學習者繼續(xù)完成其他學習任務的積極性。第二類是指導學習者開展在線自主學習的,比如閱讀資料、參加小測試、與學習同伴和課程引導人進行線上互動等。這類學習任務設計非常多樣且頻繁,一方面促使學習者在自主在線學習過程中,時刻保持學習參與度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線上互動交流,使得學習者彼此即使沒有見面,也能形成相互間的學習支撐和督促系統(tǒng),從而提升在線課程的學習有效性。
2.4及時的在線互動
在線課程由于沒有實體課堂作為載體,在線學習者缺少與學習同伴和教師的面對面交流環(huán)節(jié),若長期處于單人學習環(huán)境中,容易產生學習倦怠而放棄學習。良好的在線互動設計能夠讓學習者得到及時的反饋,感覺時刻被關注,有效提升學習積極性。QM標準中的多項具體指標都對這一要素進行了強調,如“S1.9—要求學習者向全體成員作自我介紹”、“S5.2—課程活動為學習者提供互動機會,引導學習者主動學習”、“S5.4—向學生明確說明互動方面的要求”等。
具體結合APPQM在線課程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來分析,大致有三類互動環(huán)節(jié)設計:第一類是學習者和系統(tǒng)之間的互動,比如每一頁學習內容都設計有若干個系統(tǒng)測試,均為是非、選擇等客觀題,學習者提交答案后即能獲得結果反饋,對了還是錯了,如果錯了,會同時呈現正確答案;第二類是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比如在學業(yè)測評環(huán)節(jié),學習者在完成模塊作業(yè)之外,還被要求去瀏覽和點評學習同伴的作業(yè);第三類是學習引導人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比如在論壇交流環(huán)節(jié),學習引導人隨時關注著每一個發(fā)帖,對學員的問題和留言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回答。這些在線互動設計均有效保障了在線學習者獲得良好的在線互動體驗。
2.5實時的學業(yè)測評
學業(yè)測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習者實時回顧自我學習情況,了解自己對每一階段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以便能及時對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鞏固和補充,保證自己最終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這一要素是QM標準的一大維度,強調了在線課程的學業(yè)測評設計需為學習者提供多次了解學習進展的機會,幫助學習者實時衡量自己是否掌握了每一階段的學習內容,了解自己在達成既定學習目標過程中所獲得的每一個進步。
筆者參與的該門在線課程設計有非常多的在線測評,通常在單個模塊中,就會根據學習要點設定若干次測評,如在模塊2“Introducing the QM Rubric,Alignment Concept,and Course Worksheet”中,設計有3個測評,分別對應該模塊的3個內容要點:QM標準、一致性概念、課程工作表。學習者在學習了一個要點內容之后,就能進行實時測試,鞏固所學內容。
3對國內在線課程設計有效性的反思
在完成對APPQM課程的學習之后,筆者及幾位同仁應用QM標準對幾門國內在線課程開展了實際的評估工作[5]。評估結果發(fā)現,國內在線課程在學習目標、學業(yè)評價與測試、學習者互動3個方面存在較多欠缺。
3.1學習目標過于籠統(tǒng)抽象
根據QM在線課程質量標準的要求,“課程每一單元的學習目標/能力要求應與總體目標保持一致”,以確保每一單元的學習活動安排能夠遵循一致性原則,緊密圍繞學習目標進行設計。然而,國內在線課程往往只是給出一個總體的教學目標,沒有按照學習章節(jié)或階段進行細化。因此,在總學習目標和具體的學習活動之間就缺少了關鍵的聯結,影響了課程設計的一致性。同時,在對學習目標的表述中,也往往忽視將學習目標具體化為一個個明確的學習行為要求,難以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
3.2學業(yè)評價與測試缺少層階
根據QM標準的要求,“評估方式應與課程學習目標或能力相符”,“選用的各種評估手段應循序漸進、多種多樣”,以確保在線學習者能夠通過一個個學習任務,有步驟地達到課程預期的學習目標/能力要求。然而,國內在線課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較為隨意,不注重各項學習任務之間的層階性,往往出現跳躍式的要求。例如,筆者評估的一門在線課程,其最終目標是讓學習者能夠設計出一份研究計劃,這在布魯姆認知領域分類中歸于較高層次的“綜合”類屬,而各章節(jié)的測評則基本是一些多項選擇題,其所屬的認知類型層次較低,二者所評估的認知類型層次有較大差距。endprint
3.3學習者互動輕質重量
根據QM標準的要求,“課程活動應為學習者提供互動的機會,促進學習者的主動學習”,以提高學習者在線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然而,國內的在線課程往往只關注課程內容的單向發(fā)布,而不太注重在線學習者的互動設計,即便有所要求,也僅是對互動進行數量上規(guī)定,缺少以具體問題為引領的內涵式互動設計,互動內容往往過多過雜,少有實質內容。
4結束語
當前,國內對于在線課程容易存在一個誤區(qū),即過多地關注于課程視頻內容的呈現質量和形式,認為視頻內容便是在線課程的全部內涵,力求視頻制作精益求精,希望以此達到吸引學習者積極開展自主學習的目的。然而,上文中介紹的在線課程質量標準,以及由此梳理形成的在線課程教學設計有效性的五大要素,展現出慕課、私播課等在線課程不同于傳統(tǒng)單向度傳播的視頻課程的鮮明特征,以期能夠為廣大在線課程的教學實踐者提供啟發(fā)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Shattuck K.Focusing research on quality matter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15(3):155158.
[2] Quality Matters.QMHERubric5thEd[EB/OL].(20161119)[20161216].https://www.qualitymatters.org/qaresources/rubricstandards/higheredpublisherrubric.
[3] Quality Matters.Q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PPQM[EB/OL].(2015716)[20161216].https://moodle.qmprogram.org/login/index.php.
[4] Shattuck K.Research inputs and outputs of quality matters:update to 2012 and 2014 versions of what we′re learning from QMfocused research[J/OL].(20161018)[20161216].https://www.qualitymatters.atters.org/sites/default/files/researchdocspdfs/QMResearchWhatWe′reLearning2015update.pdf.
[5] 丁妍.在線課程質量標準研究:美國QM標準適應中國環(huán)境嗎?[J/OL].(20161025)[20161216].http://cfd.fudan.edu.cn/yanjiu/jyxzk/1389.html#jyxzk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