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強
【摘 要】中華文化有著極為深遠的歷史背景與魅力,但是就現(xiàn)階段來說,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卻比較低。因此,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研究工作,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同時還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诖吮疚尼槍Ω咧袣v史教學中的中華文化認同教育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華文化;認同教育
前言
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我國的經(jīng)濟總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中華文化的認同方面,卻出現(xiàn)了一定的不足。加之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現(xiàn)階段的一些人開始關注西方國家的文化,而對自身文化的認識卻相對較少。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要做好歷史教學工作,正確的引導學生,促使學生可以主動繼承與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
一、中華文化
(一)概念、分類
文化最早出現(xiàn)于,《易·賁卦·象傳》中,而這也充分顯示出了我國先民對自然與社會規(guī)律的掌握。文化作為一個詞語來使用最早是從《說苑·指武》中提出的。從劃分的角度上來說,中華氛圍可以分為物質與精神文化兩種,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光輝,同時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對于物質文化來說,就是從歷史遺存為代表的物化意識表現(xiàn)上來說的,如古書籍以及長城等,都彰顯出了我國文化的悠久??梢哉f物質文化是從人的不同需求上來進行的,已經(jīng)超越了歷史并對歷史進行了記錄。對于精神文化來說,存在著一定的抽象性與具體性。從賦稅制度到政權組織形式變化等,都展現(xiàn)出了我國人民的生存智慧與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面貌。
(二)特征
第一,傳承性。炎黃子孫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朝代的不斷更替與傳揚下,前者的懿德雅行深深影響著后世統(tǒng)治者??梢哉f中華文化的傳承性在漢字的演變上有著重要的展現(xiàn),從甲骨文到楷書等,實現(xiàn)了動與靜、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上的融合。從法制意識的影響下,我國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傳承法制的目標,并加快了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在其傳承性的影響下,不論中華文化怎樣變化,其精髓是不變的,并引導著中華民族不斷發(fā)展。
第二,社會性。中華文化是從中華民族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不論是哪一個時代,都是從社會上來進行的,價值觀、道德標準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不同個體。在這種長期沉淀的影響下,也可以增強中華文化的社會性。在古代禮義廉恥,在今天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等都展現(xiàn)出了中華文化的社會性。
二、在高中歷史教材中開展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措施
(一)保證教學理念的準確
對于教育來說,并不是單純的個體,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活動,同時也是從教學理念上來進行的教學活動。歷史教學的本質要求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中華文化來認識到其背后的價值,從而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與其他學科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歷史教學內容有著一定的豐富性,同時也涉及到了政治、經(jīng)濟以及思想等方面的文化。因此,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堅持從教學理念上入手,實現(xiàn)教育的目標。如將創(chuàng)造性教學理念與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向學生講述“四大發(fā)明”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文明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好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增加中華文化史料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影響,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僅要掌握好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同時還要史料入手,實現(xiàn)有效的結合。由于高中生閱讀史料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做好中華文化認同教育,借助史料來充實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學生在學習百家爭鳴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易經(jīng)》中的知識,以此來活躍課堂,同時也要給學生選擇適宜的閱讀資料,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產(chǎn)生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三)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受到課時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向學生講述歷史知識,但是如果過度的對學生進行中華文化知識講述,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氛圍,同時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正確運用好教學方法,、兼顧到不同層次的知識,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學生在學習中國古代手工業(yè)經(jīng)濟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進入到當?shù)夭┪镳^等進行參觀,并向學生講解其中所涉及到的內容。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與感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認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來理性的認識到中華文化,不僅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資源來進行教學。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網(wǎng)絡教學情境,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的學習生活,激發(fā)出學習的欲望。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中華文化認同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與研究工作,幫助學生理解好中華文化,從而正確認識到我國的社會發(fā)展,主動繼承與傳承我國的文化。
【參考文獻】
[1]曾鵬飛.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中華文化認同教育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03):153-155
[2]王麗舫.高中歷史教學中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意義[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30):45-46
[3]何發(fā)強.試論如何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之中[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5):2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