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摘 要:送教上門是一個針對殘障兒童的新的教育模式,是一種由政府組織,學校配合的根據(jù)殘障兒童的需求的教育安置方式。送教上門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殘障兒童上學難的問題,給殘障兒童帶來很大幫助?,F(xiàn)根據(jù)送教上門的緣由、特點、措施和效果反思分別闡述,分析送教上門對殘障兒童的實際效果,以期為殘障兒童帶來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殘障兒童;送教上門;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5-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46
一、前言
我國教育部《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本文簡稱提升計劃)中對我國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劃,提出要讓每一個殘障兒童都得到教育,明確提出九年義務教育是特殊教育發(fā)展的重點。為了貫徹《提升計劃》,我國教育部門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了很多送教上門的試點。但是就目前來說,還有很大一部分殘障兒童沒有得到合適的教育。
二、送教上門的緣由和特點
(一)送教上門的緣由
殘障兒童需要人們的幫助,是弱勢群體。他們很多人行動不便,并且缺乏照顧,長大之后也沒有獨自生存的能力,得不到合適的教育。殘障兒童也是獨立的個體,有生存權和受教育權,需要人們的尊重,希望得到人們的幫助,因此,送教上門的開展勢不可擋。
送教上門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進行家訪,為殘障兒童在學校教育中的不足貢獻力量,幫助殘障兒童成長。另一方面是為沒有入學的殘障兒童進行義務教育,幫助他們進步和生存。
(二)送教上門的特點
由于多種原因,一些殘障兒童不能進入學校學習,有的已經(jīng)錯過最佳受教育期,有的身體不便,進入學校得不到更好的照顧,送教上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xiàn)的。送教上門即教師進入殘障學生家庭為殘障兒童進行教育,促進殘障兒童的成長。送教上門有以下特點:第一,送教上門是教師深入學生家庭,因材施教,實施特殊教育。第二,送教上門是義務教育,教師需要自帶書籍和用具。第三,送教上門需要教育的都是重度殘障兒童,他們行動不便,有的兒童家庭貧困,還有的是離家太遠不方便入校。送教上門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殘障兒童正視自己,樹立自信心,為殘障兒童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三、送教上門的措施
(一)形成政府主導的組織
送教上門必須由政府部門進行組織,教育部門為主體,其他各個部門積極配合,社會參與和支持才能完成。送教上門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管理,必須形成專門的管理機構。可以依據(jù)特殊教育中心的資源進行整合。在送教過程中,學校擔任主角,依據(jù)學校的教育設備、學校師資,承擔對送教上門教師、家長、康復員的培訓工作,使家長安心放心,同時配合學校工作。
(二)送教上門的教育方面
根據(jù)殘障兒童的不同特點,給予他們不同的幫助,做到因材施教,根據(jù)殘障兒童的具體需要,幫助殘障兒童成長。在送教上門中,可以分四方面對殘障兒童進行教育。第一,安全教育。在送教上門中,安全教育是首位,教師應該在教育過程中提醒殘障兒童注意安全,使殘障兒童學會自我保護。第二,幫助殘障兒童樹立自信心。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鼓勵殘障兒童,關心愛護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和重度殘障兒童,使他們感受到溫暖,能夠正視自己,樹立自信心。第三,知識教育。教師應該幫助兒童多學習一些知識,做到帶課本帶教材,幫助殘障兒童進步。第四,技能教育。教師應該多幫助引導兒童學習康復訓練,講解職業(yè)特點,提高殘障兒童的認知。在送教上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滿愛心和耐心,以幫助殘障兒童進步為目標,促進殘障兒童的發(fā)展。
(三)具體實施方案
在確定殘障兒童的教育目標時,應該制訂科學的實施方案,做到不間斷地為殘障兒童的進步而努力。第一,教師可以在周一到周五利用午休時間對殘障兒童進行教育。第二,在周末教師可以采取輪班制,輪流進行送教教育。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擬定科學合理的目標,合理的作息方案,對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第四,利用節(jié)假日休息時間,或者節(jié)假日之前的時間對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第五,在晚上進行教育,教師輪流進行,促進殘障兒童的全面發(fā)展。
四、送教上門的效果
(一)殘障兒童得到成長
根據(jù)調(diào)查,送教上門的開展不僅促進了殘障兒童的成長,還促進了教師的進步。殘障兒童得到各方面的提升,生活上可以自理,可以自己穿衣吃飯,獨立生活,學會思考,愛護自己和家人。學習成績也有很大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對殘障兒童進行送教上門的教育,使殘障兒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自我獨立,自信,各方面都在不斷成長。
(二)解決家庭困難
送教上門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家長的難題,也使家長走出傷痛。殘障兒童由于行動不便,沒有自信心,甚至有的自暴自棄,家長痛心不已但卻束手無策。送教上門的開展樹立了殘障兒童的自信心,并使他們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使家長看到了希望,也使家長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更好地對殘障兒童進行家庭教育。
(三)促進社會和諧
送教上門的開展使殘障兒童看到希望,使他們能夠得到教育的機會,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成就殘障兒童的人生夢想。在送教上門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必須有專業(yè)的文化知識,而且必須有耐心和愛心,因材施教,要有長期性,確保送教上門的時間,充分調(diào)動殘障兒童和家長的積極性,使殘障兒童慢慢成長,有自信心和獨立性,不自暴自棄,為未來的生活努力,和諧發(fā)展。
五、結語
對于殘障兒童開展的送教上門的教育,必須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教育部門配合,教師為殘障兒童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使殘障兒童不再哭泣,家長不再悲傷,社會不再心疼,使殘障兒童學到知識,獨立自主,自信地面對人生。這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為殘障兒童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丁勇.讓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 1):1-5 .
[2] 常建文.我國適齡殘障兒童未入學現(xiàn)狀、原因分析及建議[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5):24-26.
[3] 王國光,孤獨癥兒童的早期融合教育[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12:33-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