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麗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反映了其對生活和教育關系問題的認識,對當前幼兒教育實踐中提倡的“課程回歸生活”具有指導作用。在幼兒教學中,應該充分應用生活教育理論,給幼兒構建一個自由科學的課堂。而如今的幼兒教育卻日漸偏向小學化,教育的內(nèi)容也換成了小學的知識,這樣是不利于幼兒成長的,下面就主要就這一問題做出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育 小學化 策略研究
引言:
陶行知被毛澤東稱為“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即在生活中進行教育。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只有進行生活化之后才可以真正的實現(xiàn)對幼兒的教育。然而現(xiàn)在的幼兒教育卻背離了這一基本思想,幼兒提前教授小學化的東西,極大程度上加重了他們的負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下面就主要對小學化教育的現(xiàn)狀、如何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作出相應的探究。
1.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xiàn)狀
1.1教育內(nèi)容小學化
在蒙臺梭利的教學理念中,始終以兒童為中心,視兒童為有別于成人的獨立個體,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而在中國當今的教育中顯然不適用于這一理念,孩子提前學習一年級學習的拼音知識,家長美其名曰讓孩子不落在起跑線上,殊不知扼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也是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們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xiàn)狀,完善幼兒教育內(nèi)容,不能讓孩子教育提前化。
1.2教育方式小學化
現(xiàn)如今大部分老師重視知識傳授,忽視生活教育,幼兒天性愛玩,把他按在凳子上板著臉教學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只會招到孩子的反感和厭棄,產(chǎn)生抵觸心理,要用幼兒感興趣并且會覺得開心的方式,最好將教學融入平時的休閑娛樂時間[1]。隨著私立機構的不斷開設,有些機構為了業(yè)績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教授方式不夠溫和,教學方式極度小學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1.3教學評價小學化
幼兒園教育也開始唯分數(shù)論,忽視孩子的想象能力,教給孩子大部分專業(yè)知識并予以考核,不利于孩子的思維發(fā)散,造成孩子思維固化[2]。
2.改變幼兒小學化現(xiàn)狀的優(yōu)化措施
2.1樹立兒童本位觀
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家長、老師、社會不能只是在中國大背景制度下就壓迫孩子的天性,童年時光是非常寶貴的,我們要因時而教,過早教授太多的知識會讓孩子的大腦固化,不利于之后的成長,人生不能只是考試與做題,還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當然在中國教育制度的大背景下,想要一時的改變也不是一下子能夠完成的,我們只能積極促進教學改革,在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下,如何改變唯分數(shù)論的教育理念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考慮的,這個需要社會全體的共同努力。
2.2提高教師綜合素質(zhì)
教師行業(yè)應該是純潔的,少些浮躁,多些腳踏實地才能讓教育走的長遠,我們要加強教師綜合素質(zhì)培訓,完善幼兒教師隊伍,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不能揠苗助長,不切實際,教師要充分尊重孩子,避免高難度知識的傳授,避免體罰,要耐心對待孩子,對孩子進行多方面的培養(yǎng)。
2.3運用生活教育理論提高孩子綜合素質(zhì)
生活教育即把教育融入到幼兒生活中,隨著生活的不同而改變教學方式,生活教育的實施既要滿足對幼兒教學的科學可靠性,也要滿足教學中的娛樂性自由性,可以激起幼兒的興趣,解決幼兒的疑惑,滿足幼兒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需要。教育需要在生活中進行,有時需要遷就生活,因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改變,同樣教育也能改變生活,提高生活的質(zhì)量。
在幼兒教學中,應該充分應用生活教育理論,給幼兒構建一個自由科學的課堂。幼兒對聲母、韻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認識還很模糊,在指導幼兒認識和掌握時,應該以遵循孩子的方式為前提,以老師設置的教學方式做輔助,在幼兒玩時找準時機進行教學,將幼兒隨意地玩引導為有思考的玩、會觀察的玩、實踐型的玩。不能為了教授知識而教授知識,要在生活中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2.4在游戲中教學
對于幼兒來說,教授系統(tǒng)的書本知識還為時過早,這時候應該是在玩中學的階段,知識在玩中獲得并記憶,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惑,學習知識,尋找答案,解決疑問,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動手驗證過的知識記得更久,也更能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3]。幼兒時期的啟蒙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于水這一常見的事物,所以老師要抓住日常的機會,在幼兒玩耍的時候進行簡單教學,引導孩子從隨便玩變成有探究目的的玩,有意識的玩,實踐性的玩。比如,幼兒的禮貌知識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灌輸,見到老師要問好,上課下課要說老師辛苦了,在課下見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不能閃躲或者裝作不見,這都是現(xiàn)階段幼兒應該學習的知識,而不能知識學習課本知識,幼兒時期的教育特別是思想教育尤為重要。
2.5要因材施教
蒙臺梭利理論的核心是“發(fā)現(xiàn)兒童”,我認為,發(fā)現(xiàn)兒童,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針對他的個性采取相應的手段,營造輕松、活潑、愉快、有趣的家庭環(huán)境,幫助其健康成長。這個理念在中國也有非常好的適用價值,比如說,在中國日常的生活教育中,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缺點和好的習慣,比如孩子和其他小伙伴玩耍時候不懂得分享,只是自己吃獨食,這個在中國家庭很常見,古代孔融讓梨的故事,現(xiàn)代獨生子女偏大多數(shù),家長多會選擇溺愛,這是十分錯誤的方法,作為老師要教授孩子懂得分享,家長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灌輸這種理念。
3總結
孩子應該在幼兒園時期自己學會更多生活技能,只有學習的幼兒教育是失敗的。正如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中所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反映了其對生活和教育關系問題的認識,老師不僅僅是做孩子教育知識的傳授者,也要當生活教育的倡導者。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去掉唯分數(shù)論的觀點,加強幼兒素質(zhì)教育,實現(xiàn)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祝艷.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xiàn)狀及優(yōu)化措施[J].好家長,2018(15):27.
[2] 王魯霞.試論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xiàn)狀及優(yōu)化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150-151.
[3] 李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示[J].文山學院學報,2010,23(0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