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妮
摘要:小班幼兒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讓他們會聽、會說并會用語言交流思想感情,培養(yǎng)幼兒傾聽能力是發(fā)展幼兒語言的基礎。良好的傾聽能力和習慣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這不僅僅是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也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應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傾聽興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促進幼兒傾聽能力的發(fā)展,讓幼兒樂于傾聽、學會傾聽。
關鍵詞:小班幼兒;語言活動;傾聽;培養(yǎng)策略
“傾聽”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習慣,是取得外界訊息的關鍵,是學習的基礎,是獲得知識的手段。傾聽是幼兒感知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是重要的理解語言的途徑,也是幼兒語言學習和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善于傾聽,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nèi)容?!?-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兒在別人對自己說話時能注意聽。簡單明了的定義就是仔細、認真地聽他人說話,理解他人話語的意思。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要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需要老師花費很大的精力。因為這個時候的幼兒才剛剛適應幼兒園生活,情緒方面反復性比較強。
一、小班幼兒傾聽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
語言活動中,孩子們不能安靜地傾聽,傾聽的注意力不集中,隨意插嘴或者有些孩子們?yōu)闋幦“l(fā)言機會而竭盡全力,只聽了老師的前半句提問,根本沒有用心傾聽老師的后半個要求就將手舉得高高的,有的甚至于掰開別人的手,一切的努力只為能讓老師發(fā)現(xiàn)自己而使自己獲得發(fā)言的機會,而對于其他小朋友的發(fā)言,則根本不聞不問,因此不能完成相應的任務,不能在聽的過程中理解其內(nèi)容。
(二)原因分析
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活潑好動,情緒性強,愛模仿,上課坐不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注意力易分散,在活動中容易興奮,自我控制力較差,幼兒難以集中精力安靜傾聽。幼兒的社會性水平低,對他人缺乏尊重,以自我為中心,聽不完老師的話,插話問題嚴重;聽不懂老師的提問,對老師的提問答非所問,或者根本不聽,想說就說。幼兒的注意力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包括活動室的布置,教師準備的教具,都是影響幼兒注意力的因素。
二、小班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建立規(guī)則,引導幼兒
在語言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發(fā)言,但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他人在說話時,不可以打斷,無論是老師還是同伴,都要在他人說完之后才可以再說。特別是針對一些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孩子,他們的表達能力很強,但是在傾聽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回答問題過于積極,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老師的肯定。對于這種幼兒可以采用冷處理的方法,偶爾鼓勵。
(二)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激勵幼兒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喜歡模仿,這是種正面的榜樣作用,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同樣需要成人的榜樣及家園的配合。老師是孩子們的偶像,老師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們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老師在傾聽孩子們回答問題時也是安安靜靜的,眼睛注視著講話的孩子,有耐心的聽完她們的發(fā)言。
(三)選擇富有童趣的故事,用豐富的語言引導幼兒
小班幼兒這個年齡段都對聽故事特別的感興趣,那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會深深吸引幼兒,使得她們都能夠全神貫注地傾聽,因此,在講故事這一語言活動中,教師要結(jié)合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來選擇講什么樣的故事,我認為,適合小班幼兒聽的故事應該是趣味、生動,內(nèi)容簡短易懂,情節(jié)巧妙重復,這樣才契合小班幼兒的心理,比如《送烏龜回家》《甜甜的小嘴巴》《小豬變干凈了》等,這些故事深受幼兒的喜愛,我們在講述的時候,要做到表情豐富,語言生動,結(jié)合幼兒的理解力運用適當?shù)恼Z速,結(jié)合故事的內(nèi)容,及時提醒幼兒集中注意力,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四)進行多元化評價,培養(yǎng)幼兒傾聽習慣
1.教師語言鼓勵或物質(zhì)獎勵
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對發(fā)言的幼兒應及時作出評價,通過語言鼓勵或者物質(zhì)的獎勵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和培養(yǎng)幼兒傾聽習慣。對于幼兒經(jīng)過認真傾聽后的回答,教師要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讓他們能更樂于傾聽。幼兒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獲得了教師的夸獎和同伴們的肯定,便會提高自己傾聽的積極性, 增加幼兒的自信心,使傾聽活動得到良好的效果。對于小班的孩子,我一般會隨身帶一些貼紙或糖果,對于幼兒做得好的行為及時鼓勵很肯定,讓幼兒形成條件反射,看到貼紙和糖果自然而然的想起我的要求,就會控制自己的傾聽行為,約束自己。這個是能夠快速達到有效的好方法。
2.幼兒間的相互評價
其實除了教師的評價外,發(fā)言的幼兒也很在意同伴對自己的評價。因為她們心里總覺得自己比別的幼兒要強,總希望沒有發(fā)言的小朋友能夠夸夸自己。所以我經(jīng)常會請聽的幼兒對發(fā)言的幼兒進行評價。其實,雖然幼兒的傾聽能力并不比成人要差,只是控制不好自己。老師也可以進行引導的評價,如“我覺得她的聲音好溫柔、很好聽。”“要是他的聲音能再響亮一點那就更好了。”這些貼切而真實的評價,拉近了幼兒之間的距離,增進了他們之間的感情交流,傾聽能力也隨之提高。
(五)滲透在一日活動中
一日活動皆課程。把握一日生活的時機,運用教師的教育智慧,將安靜傾聽的要求滲透在一日生活中。讓幼兒感受到無論何時何地,安靜的傾聽都是十分重要的。告訴幼兒安靜傾聽的好處,比如說能更清楚的知道老師的要求,了解其他幼兒的想法等。記得有一次在午睡前的故事時,幼兒吵吵鬧鬧無法安靜,導致故事都聽不見了。這時心怡說:“你們別說話了,沈老師講故事我都聽不見了。”幼兒馬上安靜下來,發(fā)現(xiàn)我果然沒有在講故事,就靜靜的等待我,等所有幼兒都準備好傾聽故事,我再將故事繼續(xù)進行下去。
因此,培養(yǎng)小班幼兒“傾聽”的習慣,首先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適合幼兒“傾聽”的氛圍,給予幼兒“傾聽”的心情,引發(fā)幼兒“傾聽”的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幼兒“傾聽”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教育部
[3]《培養(yǎng)幼兒聽的能力》 天津教育出版社
[4]《學前教育新視野》 2016年5月
[5]《家庭教育》中國致公出版社 2016年9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