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瓊
【摘要】 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币寣W生成為德智雙高的人才,就需要班主任結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提升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高中班主任是高中生校園生活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新課改大力提倡優(yōu)化德育教育的模式,完善德育教學的方案,正需要班主任明確自身的德育職責,團結各科教師,結合學生實際,開展符合學生精神需求的德育活動。本文結合當前高中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了德育教育的困境和誤區(qū),就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促進德育工作高效開展等問題進行了探析與研討。
【關鍵詞】 高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9-202-01
0
1. 當前高中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和困境
高中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當前高中德育教育主要集中在政治課程,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目的性,主要范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基本國情與形勢政策等,對于學生自身心理素質和日常行為的教育度不夠,將德育教育與政治教育混為一談,學生學習了基本的政治知識,卻忽略了對自身生活規(guī)范的重視,導致學生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缺乏管理,造成高分低能的現(xiàn)狀。由于德育教學與學生生活嚴重脫節(jié),學生很難了解到德育的具體內容,在班主任展開德育活動時照本宣科,無法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高中生身心狀態(tài)與成年人相當,長期讓學生接受空洞無物的德育教育,會逐漸降低班主任的公信力,并導致學生陽奉陰違,學生很難真實提高自身精神素養(yǎng)。同時,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和教師對德育教育的資源投入力度不足,德育教育資料內容單薄,教學方式乏味單調,教師通過文字資料的宣講,很難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不能“走心”,德育教育就會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的教育作用。并且,高中教學任務重,班主任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部分學校長期將升學率作為評判班主任工作質量的唯一標準,也會讓班主任輕德育而重智育,德育過程變?yōu)榱思兇?、說教式的知識傳授。
2. 高中班主任提升德育工作實效性的辦法
2.1結合新課改目標,建立科學的德育工作系統(tǒng)
要培養(yǎng)符合時代發(fā)展的人才,需要班主任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轉變自己的德育教育觀念,培養(yǎng)具有理想、信念和責任感、自立精神、堅強意志和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班主任對高中生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通觀全局,從各個角度明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科學的德育工作系統(tǒng)。首先,班主任需要提升自己的職業(yè)道德,明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素養(yǎng)以尋求提升教育水平的突破口,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自主德育精神的提高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班主任需要構建多元化的德育觀念,了解到德育工作并非單一的理論教育,而是滲透在學生校園生活各個方面的系統(tǒng)化教育。班主任只有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能,結合社會、學校、班級等多方資源,建立多系統(tǒng)、多渠道、多層次、多載體的立體交叉式的德育網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
2.2結合學生德育需求,展開針對性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并非無根之水,需要建立在學生的生活實際上。高效的德育教育應當具有時代性和實效性,能夠符合新課改的德育要求,將德育教育落到實處。合理處理學生個體與時代的關系,是班主任需要不斷鉆研的課題。結合學生的德育需求,班主任需要展開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注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和可能。高中生是一個集體,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通常具有相近的生活經驗、相似的年齡,但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既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特征展開品德教育,也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針對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情況,制定其可以接受和實踐的德育教學內容。
2.3在實踐中探索,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2.3.1提升德育工作的開放性
德育工作的開展方式直接影響到其實效性。要讓高中生提起參與德育活動的興趣,就需要班主任將德育工作從一言堂轉換為開放式的德育內容,通過提升德育工作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提升能力。讓學生實踐出真知,通過對生活現(xiàn)象等的共情,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班主任可以結合社會各界的公益活動,讓學生親身實踐,如街頭調查、年級互助、軍民合作、助老愛幼等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與人溝通交流設身處地的精神,讓學生適應當前社會生活中需要具備的政治觀點、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和文明行為,讓學生的德育活動與社會接軌,杜絕空洞的說教,代之以實質性的德育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會培養(yǎng)出進取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平等競爭思想以及適應社會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質。
2.3.2建立新型得到課堂關系,促進隱性教育的實效性
隱性教育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完成文化價值規(guī)范的滲透,幫助學生自然而然提高思想品德素養(yǎng)和價值觀念。高中生身心發(fā)展趨于成熟,有了自己基本的思想觀念體系,與班主任因年齡和身份等限制,容易產生隔閡,不利班主任德育精神的輸出。為了讓學生樂于與班主任合作,班主任可以建立新型的課堂人際關系,營造平等、民主的德育氛圍,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生活的樂趣和意義,通過對學生道德情緒的不斷感染和體驗,激發(fā)學生對德育的內在需求,幫助學生切實提高精神境界。傳統(tǒng)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過于主觀化,新型德育教育需要班主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主動與學生拉近距離,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鄧建都.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實效性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4(31).
[2]蘇忠右.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研究[J].學苑教育,2012(12).
[3]鄭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認識與芻議[J].新課程(中旬),2013,(05).
[4]張巧英.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分析[J].時代教育,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