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君
摘要:本論文探討了化學課的引入方法,即:設置懸念、故事漫畫、復習提問、單刀直入、多媒體、實驗操作、聯(lián)系生活等。
關鍵詞:中學;化學教學;引入
【中圖分類號】O6-4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鼻‘?、巧妙的引入不僅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吸引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還能夠啟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思維,使學生明確學習內(nèi)容、目的與要求,從而開動腦筋,全身心投入學習。所以,化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引入環(huán)節(jié)。
一、設置懸念式引入
懸念是觸發(fā)激情和欲望的誘因之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設置懸念,引發(fā)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課,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授“鈉”這一課時,教師開始上課就挑戰(zhàn)性地宣布:“生活常識告訴我們,水能滅火,可老師今天卻要倒行逆駛,用水來點火,你們信嗎?”部分學生的眼睛里充滿疑惑,有點不相信。老師順勢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信,試試看?!比缓?,老師把燈芯里已事先藏有鈉粒的酒精燈端上來,用膠頭滴管向著燈芯滴入幾滴水,酒精燈立即就被點燃了。同學們個個睜大眼睛,奇異地看著酒精燈,心里都在疑問:這里面到底有什么訣竅呢?求知如渴的情緒被激發(fā)了起來,老師抓住時機問:“同學們想知道這里面的奧秘嗎?”大家迫不及待地大聲回答:“想?!边@時,學生成了主動探索者。就這樣,老師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這樣的課,教師教的主動,學生學得輕松,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二、故事漫畫式引入
故事漫畫本身的生動形象、自然有趣,對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把化學知識融入故事之中,作為新課的序幕,可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引入“王水的氧化性”時,可用《玻爾巧藏諾貝爾金質(zhì)獎章》的故事引入。
三、復習提問式引入
以復習提問式引入新課,也是課堂教學開頭的一個重要方法,有些老師認為,用這種方法引入會顯得平淡無奇,缺乏生動性、趣味性,不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事實上,課堂上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師是否善于確實新知識與已掌握的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只有當新知識跟已有知識緊緊掛起鉤來時,新知識才會牢固掌握。教師要善于看出新舊知識的這些掛鉤點,整個學習的效果都取決于這些掛鉤點是否牢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入手,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確定學習新知識需要復習舊知識,設置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可以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例如,在講解“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時,首先讓同學們回憶有關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以及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zhì),并舉出一兩個例子說明原子或離子間電子的轉(zhuǎn)移必然引起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還原劑失去電子的總數(shù)必然與氧化劑得到的電子的總數(shù)相等,即化合價升降的總數(shù)相等。這樣就自然而然得出了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依據(jù)。
四、單刀直入式引入
新課伊始,教師可以直接出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提綱或點明教學基本要求和內(nèi)容,這樣,學生能夠從總體上了解新授課知識的框架,明確課堂學習任務,做到一目了然,有的放矢。在實際教學中,重在把握一個“激”字,老師要用極富挑戰(zhàn)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比如,引入“化學平衡”這一課題時,有老師對學生說:“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是本學期的重點之一,概念較多,且比較抽象,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難,但上一個班對教師布置的任務完成得很好。我相信,本班同學也決不會遜色,課后我要做一個測驗,檢測大家的掌握程度,看哪個班的同學掌握得更好,你們有沒有信心戰(zhàn)勝他們?”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弊尣煌嗉墝W生進行比賽,激發(fā)學生“不服”心理,學生為追求成就感,便會集中精力聽講,積極動腦思考,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五、電教手段式引入
多媒體能以超越時空的界限,將過去的聲像活生生地展現(xiàn)出來,十分豐富形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感官刺激的需求,將新興的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有機結(jié)合,形成多種媒體教學模式,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引入新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實驗操作式引入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運用實驗教學使課堂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實驗是學生認識化學窗口,實驗中千變?nèi)f化,引人入勝的現(xiàn)象,最容易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一些激烈奇幻、生動鮮明、富有趣味的演示實驗引入新課,可產(chǎn)生強烈的直觀效果。例如,可用“空瓶生白煙”這種典型而有趣的實驗引入銨鹽的制法。
七、聯(lián)系生活式引入
化學術(shù)語枯燥乏味,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抽象難懂,單憑平淡乏味的照本宣科,,呆板的平鋪直敘,課堂氣氛必將是死水一潭,若把實際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溶進課堂教學中,必將引起學生“知其然”還想“知其所以然”的強烈求知欲望。例如,講解“膠體”這一節(jié)時,結(jié)合當?shù)貙嶋H情況,聯(lián)系生活中的化學引入新課,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老師是這樣開頭的:“同學們,你們看到縣城外那片‘沙洲了嗎?可那兒幾十年前還是一片汪洋,那它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跟我們今天所要學的膠體有關。學生們一聽就對這節(jié)內(nèi)容有了親切感,精神倍增,興趣盎然。
總之,化學課的引入方法很多,還有練習、類比、圖表等其他引入方式,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采用單一模式,教師應根據(jù)教學中新授知識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恰當?shù)剡x擇具有不同特點的引入方式,這樣才會在新課之初,抓住學生思維,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