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紅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歷史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呼聲越來越高。伴隨著改革愈演愈烈,在實際的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不少片面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歷史教學在改革的呼聲中走入一個個的誤區(qū)。列舉了常見的幾種誤區(qū),并通過總結教學經(jīng)驗,闡述了幾種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學生主體作用;教師主導;歷史教學
伴隨著新課改的日益深入,歷史課堂教學注入了很多新鮮血液。而這場轟轟烈烈的課改中,老師們特別注重踐行“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的確存在忽視學生的學,而強調教師的教。以前,不少老師不考慮學生是否想學、是否在學、是否學懂了,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預設的模式來完成教學任務。這個過程就像事先編寫好某個程序,然后按了開始按鈕就一直播放完畢一樣。這樣的教學顯然不適應當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于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得到了幾乎所有歷史教師的強烈認同,并猛烈地沖擊著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課堂。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卻因為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得這場改革走入了一個個怪圈或者誤區(qū)。
誤區(qū)一:還沒深入講解就開始課堂討論
知識面的狹窄是導致學生不懂得分析問題,缺乏敏銳的洞察力的主要原因。我們在課堂中應該適當開闊學生的視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在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讓學生無效地討論分析。
誤區(qū)二:學生講故事就是在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講“遠古的傳說”一課時,我比較喜歡讓學生講述自己知道的遠古傳說故事。但是也正是在這種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了學生講故事的弊端:冷場、故意搞笑、講故事的學生聲音太小,其他同學沒興趣聽等等。
說了這么多誤區(qū),那么怎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呢?通過平時的實踐和學習,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幽默的講述有助于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跟著走
不少朋友看過《明朝那些事》這本書。多數(shù)讀者都認為這本書很好,看了還想繼續(xù)看下去,為什么呢?這本書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寫作筆法不同于以往的苦澀歷史著作,語言幽默風趣。在這里引用兩句舉例說明:“其實戚指導員的意思很明白,要放到今天,用一句話就能概括:不要浪費納稅人的錢!“所謂特權,就是當你在家酒足飯飽準備洗腳睡覺的時候,有人闖進來,拿走你的全部財產(chǎn),放火燒了你的房子,把洗腳水潑在你的頭上,然后告訴你,這是他的權力,這就是特權?!边@樣的語言用在我們的課堂上,一定能讓課堂增色不少,也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甚至迎來學生的笑聲或者掌聲。難道一堂課中融入學生會心的笑或者由衷的鼓掌不是融入了學生這一主體嗎?
方法二:問要問得有技巧
課堂中免不了要對學生提問,但是怎樣提問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呢?現(xiàn)今的初中學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強,可塑性強的明顯特點,如果能加以引導,學生的主動性很快會被調動起來。這就決定了問題的問法非常關鍵。這樣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增長見識,解決了心中疑慮,又真切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本上的
知識。
方法三:數(shù)字故事的運用
隨著信息時代的全面入侵,我們的生活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教師,我們感觸最深的則是以多媒體為依托的數(shù)字故事,作為一種深受學生和老師喜愛的方式正悄然席卷中國教育領域,給歷史課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級各類賽課中不免看到許多優(yōu)秀的數(shù)字故事。我自己也做了許多數(shù)字故事,如,新航路開辟、鴉片戰(zhàn)爭、張騫通西域、百日維新等。學生們非常喜歡看這些數(shù)字故事,因為它給了學生聽覺的美的享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我們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能走入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種種誤區(qū)。教師是經(jīng)過訓練的專業(yè)人士,對所教育的知識具有全面把控的能力,考慮問題也比學生更加周全。如果一味強調學生主體作用而淡化教師的引導作用,不但不能真正達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反而可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甚至走入歧途。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被忽視。我們強調的學生主體作用應該是擯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至高無上、師生之間不平等的現(xiàn)象。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地探尋知識。這樣的歷史課堂才能真正體現(xiàn)教師引領,學生主動。師生在相互配合的默契中,愉快地教和學。
參考文獻:
[1]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2.
[2]趙亞夫.歷史教學設計的流程、診斷與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4(10).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王曉林.歷史的屬人性與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J].歷史教學,199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