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麗娜
摘 要: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對語文教學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設計科學合理的語文教學目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順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滿足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本文將舉例論述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目標 有效制定
教學目標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重要前提,因為它提出了教學要求,指出了教學方向,規(guī)定了課文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 、學習層次水平及教學的深度廣度。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一節(jié)課中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邊活動要達到的目標,同時也是學習、檢查、評定教學活動效果的參照物。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滿足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然而當前有不少老教師憑著經驗和感覺上課,基本把教學目標閑置。一些年輕教師上課和寫教案時使用的都是教參上的“教學目標”。還有部分教師教學過程中,制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結果沒有多大關聯(lián)。制定教學目標把三維目標割裂開來,分別表述,導致教學目標虛、泛。在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違背了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原則,導致了語文教學的隨意性,不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呢?[1]
一、教學目標的設置必須能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
語文課的文字知識、語言知識、邏輯知識、讀寫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等都可以歸為認知領域。語文課的書寫技能、發(fā)聲技巧、讀寫速度等都可以歸為動作技能領域。語文課的思想教育、審美意識、情感體驗及價值內化等可以歸為情感領域。[2]
如:小學語文第四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的教學目標:
1.會認9個字,重點指導書寫 “盞”“積”“稀”。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嘗試背誦詩歌。
3.了解大自然中辨別方向的幾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的意識。[3]
4.發(fā)展學生的觀察生活、辨別方向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5.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奧秘和情趣。在情感的世界里讓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圍事物、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編寫詩句。
新教材本身就是按三維目標設計的,除了知識點也考慮了方法、情感因素,需要我們教師去仔細體味,充分挖掘。新教材在內容安排上與老教材相比內容較豐富、欄目較多,教師在使用時必須要進行加工處理,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材,進而提出恰當、準確的教學目標,發(fā)揮好教材應有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的設置必須是明確、集中、恰當、具體的。
所謂明確、集中,就是依據課程標準,依據教材,依據學生身心特點,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識背景并考慮教師的特點來設置;教學目標的恰當是指符合學生實際特點,起點要準,落點要實,有可控性和可檢測性;目標的具體就是要求教師設置出盡量有可量化的標準。
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一課的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讀懂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透過人物動作揣摩人物內心,感受嚴監(jiān)生的“吝嗇”形象。
3.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學以致用。
這個目標顯然是將教參上的目標進行了細化,而且有明確的指向性。如:朗讀課文的要求是先借助注釋讀懂課文。把“感受人物形象”細化為感受人物的“吝嗇”形象。這樣的目標就是明確、具體的目標。
三、教學目標的設置必須是可觀察,可檢測的。
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能讓教者準確把握教什么和怎樣教,學生明確學什么和如何學,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教師在每節(jié)課的教案設計中,要設計出確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它必須是具體的,明晰的,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必須是可觀察,可檢測到的。如說“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不如說“能用自己的話來敘述課文的主要內容”。[4]
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這一課時,設置的教學目標:
1.聽寫本課的部分生字詞。
2.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老師教給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要素法(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讀課題。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題目字數(shù)較多時應該怎樣讀,老師加以方法的點撥,試著讓學生用方法再讀另外的課題。
4.在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理解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句子,做到感情層層推進。
5.落實本課描寫人物的兩種方法:語言、動作。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一個小練筆。在描寫人物時用到語言和動作。
這樣的教學目標的設計,充分凸顯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這就是語文學科的本質特點。表述具體、明確,便于教師的操作。可以讓人看到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后,學生說什么或做什么,說得怎么樣和做得怎么樣,是具體、有可操作性的,可以檢測出學生的“會和不會”、“能和不能”的學習行為。這樣設計的目標對教學活動就能發(fā)揮應有的指導作用,從而達到高效的課堂效率。
結語
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對師的教與生的學有著指路明燈的意義,有如知識海洋中的指南針,只有目標明確,才能達到知識的彼岸。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就有一個好的課堂教學的開端。有好的目標,教師教什么才心中有數(shù),怎樣教才心中有路。教師胸有成竹,必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盧玲亞《規(guī)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浙江教學研究》2009年,5期。
[2]周友士《淺談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立》.《教學與管理》2005年,02期。
[3]張桂林 袁開文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問題與對策》.《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年,03期。
[4]李成文 《“目標設置問題化”的教學設計》.《新課程(教研)》,2010年,1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