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真珍
摘要:主題式教學在多個學科的教學上已被廣泛使用,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本文主要通過筆者的教學實踐,就全面分析,選好主題;主題引領,分層推進;多元評價,深化主題;善用資源,延伸主題這四方面來探尋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如何有效的開展主題式教學,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關鍵詞:主題;引領;分層;多元
主題式教學,具體是指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研究學生特點和教師自身特長,圍繞學生感興趣的社會或生活主題,將技術以工具的形式納入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資料的搜集整理、問題解決、主動探究等以實現(xiàn)對主題的深入理解和學科知識的整合,以培養(yǎng)學生高級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并促進學習的遷移。[1]在信息技術課程的主題式教學中,學生在一定的知識主題背景下,在主題任務的驅動和完成過程中,學習、研究和掌握信息技術知識。這樣,學生就會有意識地主動去學,并且思維得到了開發(fā),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從中嘗到了學習的樂趣。我認為要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有效的開展主題式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面分析,選好主題
在主題式教學中,關鍵是要選好主題。學生站在非零的起點,以不同的步伐在探尋新知。所以,在選擇主題上一定要充分思量學生的基礎、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等問題。關于這一點,一次失敗的經歷令我印象很深刻。這是在初一上冊《收發(fā)電子郵件》的教學中,一上課我就提出了這節(jié)課的主題——賀卡表心意:要求學生用實名申請一個E-mail,然后發(fā)一張賀卡到我的E-mail。誰知一節(jié)課下來,能完成任務的寥寥可數(shù)。經過調查才知道學生平時很少用E-mail的,多數(shù)用微信、QQ等實時交流的方式。后來,我吸取教訓,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摸底”,反復思考、比較后才定出該節(jié)課的主題。
一般來說,主題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三種:以情景為主題,以目標為主題,以問題為主題。選擇哪一種類型的主題,除了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透徹分析教材。比如在FLASH動畫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會針對學生的已掌握的舊知和學生的興趣點,提煉不同類型的主題。在上《制作動作補間動畫》這一課時,選的主題是:看誰先把小球彈動起來。一種游戲、競賽的方式,這屬于情景這一類型的主題。在上《用按鈕控制動畫》這一課時,選的主題是:按鈕控制。突出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的引領作用,以明確的學習任務帶動學生自主學習,這屬于目標這一類型的主題。在上《FLASH動畫中的引導層》這一課時,選的主題是:如何讓地球繞著太陽走?通過這一問題貫穿整個課堂,這屬于問題這一類型的主題。全面分析教學的目標、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選好主題的確是必不可少的。
二、主題引領,分層推進
初中信息技術主題式教學的重點思路是,在大主題的引領下,分層處理,逐步推進。其中分層處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本人認為主要是兩大方面的分層。第一,教學內容的分層。我們應該深入剖析教學內容的特點,把握好“面”的尺度,也要抓好“點”的落實。例如在我上《計算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這一內容時,亮出“我的假日我作主”這一主題。讓學生分組合作,統(tǒng)計同學們花在做作業(yè)、看電視、玩游戲、上網聊天、陪父母、約同學朋友逛街等的時間。在統(tǒng)計的時候引入使用公式的計算和使用函數(shù)的計算,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重點也是難點,小組幫扶、請教老師等不同層面可以提供操作的細節(jié)點拔。
第二,學生水平的分層。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等,都是千差萬別的。因此在設定任務的時候,我們不能把學生機械式的分類、像產品一樣分等級。試問一個被定位為“丑小鴨”的學生能變成“白天鵝”的機會還會有多少呢?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能力水平,自由地選擇將要完成的任務。比如,我們可以參考網絡上流行的一種“懸賞”的方式,將一定時期的“金幣”累計起來作比較,這樣既可以給學生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積極性。
三、多元評價,深化主題
在初中信息技術主題式教學中,多元化的評價不僅僅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是一種對主題的進一步深化,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手段。多元化的評價不像傳統(tǒng)評價只強調結果,而是更重視過程的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信息整理加工運用的能力、合作溝通的能力遠比純粹技術層面的知識重要得多。
多元化的評價,還體現(xiàn)在評價的形式。具體的評價方式可以是演示、匯報、作品展示、競賽、評比、研究報告答辯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欣賞,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學生在共享成果的同時,也共享了快樂。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經過反復試驗,證實了老師的期望、信任和贊賞對學生的學習乃至整個人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評價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肯定、鼓勵和贊賞學生。
四、善用資源,延伸主題
當今的網絡資源可謂浩瀚無邊,如果能拔開紛亂,善用網絡資源,那么在信息技術主題式教學中,主題將會在課內課外亦可得以延伸。網絡是一個色彩斑斕的自由天地,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教育原則——“魚缸法則”。如果學生探索的范圍僅僅局限于教材的內容,就如同在魚缸里一樣。因此,課前,教師應大量搜尋網絡上有用的相關資源,在課堂上供學生參考;課后,可以通過教學網站、論壇等等平臺讓學生繼續(xù)對主題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例如,我在《圖像的合成》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在論壇上發(fā)起了“我所制作的第一張海報”的貼子,發(fā)動學生課后繼續(xù)創(chuàng)作,把作品及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也發(fā)上去。結果,跟貼的人數(shù)之多和學生的作品的水平超出了我的想像之外。
在初中信息技術主題式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透視信息技術課堂的本質,不要迷失了教育教學的方向。不能盲目地為主題而主題,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充分考慮適用性和實用性。不為積習所蔽,切忌固步自封;不為時尚所惑,謹防邯鄲學步。[2]
參考文獻:
[1]余娟.信息技術課主題教學策略的應用研究[M].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07,(10).
[2]苗逢春.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趨勢與教學方式建議.2005.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杏聯(lián)中學 528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