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
【摘 要】我國的教育方針把學生的德育教育始終放在第一位,但隨著世界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不斷受到沖擊,各種道德問題層出不窮,針對這一現(xiàn)象,《新課程標準》也特別強調了要讓學生”學會做人”。而語文學科教學時間長,學生們每天耳濡目染,它所產生的教育作用是別的學科無法比擬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p>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這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
一、在解讀課文時滲透德育教育
1.結合教材內容,陶冶愛國情操
凡是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于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且教學內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語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容?,F(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每篇課文都體現(xiàn)了文以載道,道以文蓋的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時深究課文的內在思想性,使學生由技能的學習提高,直至思想的升華。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上課伊始,通過頤和園的全景圖投影,配以柔和優(yōu)美的曲子,學生們的情感被牽動了,隨即揭示課題。指導學生邊聽朗讀,同時重點思考作者從幾方面觀察頤和園美麗景色。課文的朗讀在音樂的伴奏中進行,學生們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當學生們對“美麗”有了身臨其境的認識后,我又進一步問學生:“你喜歡頤和園嗎?為什么?”并結合彩圖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們此刻已經產生對頤和園景致的向往和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性才能的熱愛。
2.體會故事之美,激發(fā)英雄主義
古人云:“文章不是無情物”。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滲透在語言文字教學過程中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憂國愛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許多革命先烈、革命領袖人物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動人故事,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們。如《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再見了,親人》等。學習這些課文時,可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等語句,讓學生細心品詞賞句,領悟人物高尚情操,用心靈感悟英雄人物的愛國激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故事情節(jié)中升華他們的英雄主義。
3.從細節(jié)描寫入手,進行熱愛偉人教育
比如《十里長街送總理》的第一段中,描寫了人們在長安街兩旁焦急等待周總理靈車的悲壯場面。在教學這一段時,教師可以抓住對送行人動作描寫的詞句,引導學生細加推敲,讓他們想想這些詞句表現(xiàn)了人們什么思想并深入領會作者的匠心所在,從人們的動作中體會人們焦急的心情,從而體會“人民總理人民愛”的思想內容。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發(fā)揮了課文的教育感染作用。
二、利用語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融入德育教育
1.識字、寫字教學中結合漢字本身的結構特點滲透德育教育
中國的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不僅形體優(yōu)美,而且結構講究對稱又富于變化,同時追求嚴整又不失靈活,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因此,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漢字本身的筆畫、結構和形體等特點滲透德育,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fā)現(xiàn)所學漢字的特點,再讓其在討論交流中分析這些漢字與做人處事之間的關系,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筆畫、結構等,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團結友愛、謙讓互助、集體主義等方面教育。
2.每單元的口語交際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編寫者的設計意圖,要抓住口語交際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教育學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誠信等做人的道理;啟發(f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這個世界。
3.在習作訓練中相應地滲透德育教育
習作訓練不能簡單的看成是教會學生寫文章,而是要讓學生知道如何用自己的筆去寫出自己的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等思想情操,在習作中自然而然形成高尚的道德。
三、課外延伸,德育延續(xù)
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知識積累,厚積而薄發(fā),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
總之,整個小學語文階段的教材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師找準契機,借用語文教材本身優(yōu)美的語言、精辟入微的道理、豐富高尚的感情,吸引學生細心體驗和品味其中的思想感情,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生動活潑地再現(xiàn)給學生,盡力做到德育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水乳交融。這樣,就能很好的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實現(xiàn)新課標的目標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