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馮磊++施丹萍
摘 要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一種強調(diào)主動探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的教學模式,目的是使得學生在思考探索和實踐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技能并獲得全面發(fā)展。本研究依托于知識論壇平臺,設計基于項目的學習的教學設計案例,試圖開展以“植物的采集與標本的制作”為主題的項目,探究基于項目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發(fā)展的影響。
關(guān)鍵詞 基于項目的學習 教學設計 知識論壇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引言
傳統(tǒng)的教育將學生看成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教學方法缺少發(fā)現(xiàn),缺少探究。特別是在基礎教育中,由于升學和考試的壓力,學生沒有機會主動地探索知識,教學方式通常為單一的講授式,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這都無法保證學生知識的真正掌握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作為一種新建構(gòu)主義理念下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基于項目的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將基于項目的學習運用在基礎教學中,可以使教學方式更加豐富。
2 基于項目的學習
項目指的是事物按性質(zhì)分成的門類,教育領域中的“項目”是指一種學生或?qū)W習者圍繞所選取的題目進行的一系列調(diào)查、觀察、研究、表達新學知識、展示和分享等學習活動。
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對于基于項目的學習有不同的定義。國外學者對其研究較早。馬卡姆認為基于項目的學習是學生圍繞復雜的,來自于一個真實的情境的主題,在精心設計任務、活動的基礎之上,進行較長時間的開放性探究,最終建構(gòu)起知識的意義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陧椖康膶W習中的項目是復雜的任務,基于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涉及設計、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決策或調(diào)查活動。
結(jié)合以上的論述,本研究認為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圍繞項目組織學習的一種模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某一個真實的主題,利用各種認知工具進行調(diào)查、資料搜集、分析研究,最終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動手實踐、思考內(nèi)化和探索創(chuàng)新之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技能并獲得全面發(fā)展。
PBL旨在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建構(gòu),以現(xiàn)實的學生生成的知識和培養(yǎng)起來的能力為最高成就目標。
3 基于項目的學習的教學設計方案
3.1 設計范例概述
本研究的項目設計內(nèi)容為“植物的采集與標本的制作”,旨在讓學生通過搜索資料、采集與制作、合作與交流,并依托于知識論壇平臺的信息發(fā)布和觀點評論等功能,借此展示學生的制作理念和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動腦和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創(chuàng)造能力。
3.2 參與對象
南京市某高級中學高一X班。
3.3 研究依托工具
基于項目的學習的植物標本制作是依托于知識論壇展開的。知識論壇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建構(gòu)網(wǎng)絡平臺,提供了多種實現(xiàn)觀點改進的功能,為知識建構(gòu)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視窗和記錄功能允許學生分享觀點、提出問題、貢獻個人經(jīng)驗等,可將學生的觀點可視化,保證了觀點的多樣性。閱讀、發(fā)展、點評功能幫助學生建立觀點間的聯(lián)系,引發(fā)其認知沖突,促進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另外,知識論壇自帶的ATK分析工具能夠幫助教師及時跟蹤學生的閱讀和發(fā)展情況。
3.4 實施流程
基于項目的學習的操作程序,主要由問題設計、過程設計、作品制作、成果展示、反思評價組成(圖1)。
3.5 教學設計實例
具體的教學設計見表1。
3.5.1 問題設計
學生在生物課程中對植物有一定的認識,但只限于課本的文本信息知識,本研究期望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植物的采集與標本的制作中,讓學生主動構(gòu)建對植物知識的認知,并鍛煉其高級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3.5.2 過程設計
本項目的簡要過程:前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分組并確定制作主題,并在知識論壇上開設小組的討論和展示區(qū),對本小組要制作的植物進行資料的搜索,小組間進行交流與討論;中期,確定制作標本需要的材料與工具,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植物的采集;后期,學生將自己的作品通過照片的形式上傳至知識論壇展示與交流;最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與評價。
3.5.3 作品制作
各小組確定本組制作植物標本的主題,分析和整理信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與加工,形成本小組的資料文件夾。小組間利用知識論壇,上傳本組對研究植物的資料,形成觀點和記錄,組間進行觀點發(fā)展與討論。小組成員進行合作,獲取制作材料和工具,選擇植物的采集區(qū)域進行采集,完成標本的制作。
3.5.4 成果展示
通過知識論壇小組展示作品。
3.5.5 反思評價
教師組織全班的制品的展示,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評價的內(nèi)容與標準,評價的內(nèi)容包括植物標本的完整性與美觀度。小組分別展示自己制作的標本,匯報小組各個成員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制作標本時要到的技巧。小組之間對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自評和互評。最后,教師對標本的采集與制作項目的學習進行總結(jié)性的評價。
4 總結(jié)與討論
本次項目化的學習圍繞教學和生活中真實的問題——“植物的采集與制作”為出發(fā)點,學生利用各種認知工具進行調(diào)查、資料搜集、分析研究,采集與制品的創(chuàng)作,最終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在實踐中建構(gòu)對新知識的認知,并且在實踐的操作過程中鍛煉了動手操作、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自己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托于知識論壇平臺,組內(nèi)和組間的合作與交流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guān)注學生的活動進程,并對學生的學習做相應的指導,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助學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Markham T, Larmer J, Ravitz J. Project based learning handbook : a guide to standards-focused project based learning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M].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003.
[2] Jones, B. F., Rasmussen, C. M., & Moffitt, M. C. (1997). Real-life problem solving.: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 Thomas, J. W. & Mergendoller, J. R. (2000). Manag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Principles from the fiel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4] 楊雙玲,張義兵,濮荔.基于博客的項目化學習的教學實踐研究——以“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5(8):51-52.
[5] Phyllis C. Blumenfeld, Elliot Soloway, Ronald W. Marx, et al.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1, 26(3-4):369-398.
[6] 喻芹芹,張義兵,劉瑤.基于知識論壇的建構(gòu)學習實證研究[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68-75.